教 案
NO:25
课 题 雪橇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唱歌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欣赏乐曲《雪橇》,感受冬天乘坐雪橇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过程方法 能听辨主题音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肢体语言参与表现音乐,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教学重点 听辨主题音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有什么不同
难点关键 用肢体语言参与表现音乐
学情分析 《雪橇》一首描绘性很强的管弦乐曲,由美国指挥家、作曲家安德森创作。乐曲轻快、活泼。音乐形象生动、风格鲜明,在铃铛、蹄声、鞭子等音响的衬托下,形象地描绘了雪橇飞驰的情景。这首乐曲的描绘性比较强,引导学生注意聆听乐曲中的各种音响,由此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 1 3 | 5 0 | 5 4 3 2 | 1 0 | 2 2 7 5 | 快 快 跑, 马儿 快快 跑, 跳过 岩石5 5 3 1 | 2 2 7 5 | 5 5 3 1 | 1 2 3 4 | 跑过 山包, 不要 累坏, 不要 摔倒, 快 快 5 0 | 5 4 3 2 | 1 — || 跑, 马儿 快快 跑。1、学生随琴轻声视唱歌谱。2、学生随琴用“呜”哼唱歌曲。3、学生轻声演唱歌词。三、导入1、教师播放乐曲,学生聆听。2、教师提问:乐曲中有什么声音?你能想像乐曲表现的形象吗?三、完整聆听1、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 教师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俏皮的) 乐曲中出现了什么声音?(铃铛、鞭子、啼声等)2、教师揭示课题——《雪橇》。3、再次聆听乐曲: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聆听并展开想象,随乐曲做简单律动。四、分段聆听1、聆听引子。提问:你有什么感受?2、跟着老师的琴声摸唱A段主题旋律。3、用打击乐器为主题旋律伴奏。4、聆听乐曲,思考:A段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5、聆听B段主题,思考:速度是怎样的?你有怎样的联想?6、教师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A主题和B主题。7、聆听C主题,思考:速度与情绪有怎样的变化,你有怎样的联想?8、聆听尾声,思考:你有怎样的联想?乐曲最后的音响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你觉得表现了什么形象?五、表现1、师生一起讨论:聆听这首乐曲时,可以用怎样的形式参与表现音乐?2、全班同学合作,用自己的方式随音乐表现。六、教师总结: 继续对学生进行上节课的发声练习,要重视儿童唱歌的姿势,这是培养学生唱歌必要的素质。这首乐曲的描绘性比较强,引导学生注意聆听乐曲中的各种音响(铃铛、鞭子、啼声等),由此展开想象。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曲式结构的知识积累,学生只需听辨出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即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来表现不同的主题和音乐,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雪橇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