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
2、学习本文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时的自主、合作、探究能 力,掌握常用的鉴赏诗歌方法;
4、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诗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词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擅长行书、楷书,与 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 “三苏”;
回顾作者
一、知人论世
回顾作者
苏轼:字 ,号 ,
谥号: , 人。
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 、
弟 合称 。
他开创了 一派词风,与辛弃疾
合称 。 他因 被贬
黄州,在此期间,写下了 、
以及千古流传
的词
苏洵
东坡居士
文忠
四川眉山
子瞻
苏辙
“三苏”
北宋
豪放
“苏辛”
“乌台诗案”
《后赤壁赋》
《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回顾作者
政治上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思想上 他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吞五湖三江”的气象。
积极、进取
乐观、旷达
创新、求实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苏轼的人生态度
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苏轼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正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的程度,使词走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这就大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开创了豪放词风。
苏轼的词作贡献
以诗入词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写作背景
解题
①念奴娇
词牌名,表明词的格式
②赤壁怀古
题目,蕴含写作内容
③怀古
题材,咏史怀古,借对史事的评论,对古迹的观赏来抒发自己的抱负。
1.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
2.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
受全词。
3.抽读课文。
品评朗读,感悟词情
合作探究
1.概括本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
2、上阕,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浪花。作者描写了大江向东奔流,浪涛汹涌,拍打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山石嶙峋高峻等景色,描绘出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图。营造了壮阔、雄浑的意境。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写出石壁的陡峭
写出水势的汹涌
写出江水和岸拍击的力度
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穿”
“惊”
“拍”
“卷”
3.找出写周瑜的句子,并概括周瑜的形象。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轻有为
英俊潇洒
文武双全
指挥若定
从容破敌
英姿勃发
功业卓著
5.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下,作者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人生如梦”是压抑之下的自我安慰之词。“还 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寄托壮志未酬的苦闷。
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生活
年龄
34
47
美满幸福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功业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际遇
奋发得意
落魄失意
周瑜 苏轼
以古衬今、言志抒情
仰慕英雄人物,感叹功业未成。
4.赤壁之战中英雄人物多,作者单单怀念周瑜?
归纳主题思想:
这首词描绘了 景象,抒发对
赞美,抒发了作者 ———
和 的感慨。
赤壁雄奇
古代英雄人物的
的胸襟
旷达豪放
壮志未酬
【拓展提升】
胡无人(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1·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6分)
形象:塑造了不畏艰险、勇敢作战的报国将士形象。
如何塑造:通过动作描写。“追奔”“夺城”等动作表现“丈夫”勇敢作战。
借环境烘托。“冷露”“青海月”“黄河冰”写战斗环境的艰苦,从而表现“丈夫”不畏艰险。
(形象概括2分,分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结尾两句拿老死蓬窗、苦读诗书的行为与为国立功的英勇行为作对比,突出前者的可贵和后者的可笑,表明诗人为国争战的志愿。此诗通过想象塑造了一个驰骋战场、复兴中华的英雄人物,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英雄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自己报国无门的自嘲,悲愤之情不言而
【课堂作业】
1.苏轼面对困境,依然乐观、旷达,当我们面对生活上、学业上的困境又该如何做呢?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背诵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