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防火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难点:探究燃烧条件实验方案设计
教 学 思 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分析,探究内容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认知基础作为出发点,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归纳的过程,一步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形成观念。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回顾以往做过的几个燃烧实验,通过现象总结燃烧的共同特征。 通过现象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通过现象来找出共同点,最终养成善于总结的目的。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探究1】燃烧的条件 图片展示接触过的燃烧的图片:铁在氧气中燃烧、镁条的燃烧、蜡烛的燃烧等。提出问题,什么是燃烧?进一步设疑,任何物质都能燃烧吗?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请思考归纳:燃烧与哪些条件有关? 猜想一 物质具有可燃性 猜想二 物质与氧气接触 猜想三 达到适宜的温度 教师补充着火点知识: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不同物质的 着火点不同 让学生根据燃烧条件的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提示设计注意事项:一:设计原则:原理科学、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安全、节能环保。 二:探究方法1:控制变量法 2:对照实验法 让学生交流设计思路 让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验证猜想,教师提醒实验注意事项 提问:燃烧的条件是只要其一还是需要同时具备? 拓展分析:白磷和红磷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什么条件相同,什么不同,如何让其燃烧? 2、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白磷什么条件相同,什么不同,如何让其燃烧? 师问:如果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会有什么现象? 提问:燃烧的条件有哪些?是否缺一不可? 出示图片,火灾的危害,火灾危害的资料引起思考:火灾危害无穷,当火灾来临,如何快速灭火? 选取常见蜡烛作为探究对象,引领学生探究灭火原理。 【探究2】“让燃着的蜡烛熄灭” 引导总结有哪些灭火的方法 师问:从燃烧的条件思考,这些灭火的方法应用了那些原理? 交流共享:灭火与燃烧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灭火也需要同时掐断3个条件吗? 学以致用: 下列情形下是采用什么方法灭火的?灭火的原理是什么?抢答进行。 酒精灯火焰 森林着火 油锅着火 建筑物着火 电器着火 观看图片,思考归纳,分析燃烧与物质的可燃性有关 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想生火炉的过程 从生活中最熟悉的燃烧现象入手分析 猜想一 物质具有可燃性 猜想二 物质与氧气接触 猜想三 达到适宜的温度 学生自主学习,叙述 学生选取药品设计实验,小组内合作交流: 1:探究物质应具有可燃性 :石块、酒精灯、蜡烛、木条、火柴、木炭、坩埚钳、石棉网、镊子 2:探究物质应与氧气接触 : 两只蜡烛、火柴、燃烧匙、烧杯 3:探究燃烧应达到适宜的温度: 木条、木炭、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学生分组讨论,找到方案,由学生代表做典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积极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引发思考,燃烧条件是否同时具备,引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产生的现象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实验的创新意识。 学生总结展示燃烧条件,并认识到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学生代表做典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灭火比拼 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组内共享,积极动手,尽可能多的找到方法, 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方法 分析归纳灭火原理。 学生思考归纳:燃烧同时具备,灭火只需其一。 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现象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易于理解。 从生活经验入手,分析归纳出有关燃烧条件的猜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探究燃烧的条件中燃烧必须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做好铺垫。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合作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对实验实质的理解宜于简化处理,重在应用。引起学生竞争的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寻找灭火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解决问题。充分理解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火灾预防和自救 交流讨论:假如我们遇到火情时,你能采取哪些措施成功的自救呢? 展示火灾逃生的方法 遇到小火,电话报警 2.保持镇静,迅速撤离3.不入险地,不贪财物4.简易防护,捂鼻匍匐。5.善用通道,莫入电梯6.缓降逃生,滑绳自救。7.避难场所,固守待援8.缓晃轻抛,寻求援助。9.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我的检测: 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会防火自救的方法,培养安全用火的意识 层层深入的加深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总结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交流收获。 学生回顾知识,叙述学习体会。 学生讨论,回顾总结,加深记忆。
作业 调查家中和周围的用火隐患,找出排除隐患的方法。 学生查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提出解决措施。 鼓励学生自学,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