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并掌握“衰微、赫然、迭起、锲而不舍”等词语。
2.积累优美的语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文章选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为救国救民潜心学术,不畏艰辛的治学精神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1.感悟文意,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格。
2.掌握作者的选材角度及记叙重点。
3.品味语言,揣摩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语言的形象美、抒情美及音乐美。
两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二、资料助读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臧克家(1905-2004),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诗刊》主编,他的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
三、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读完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四、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第一、二段。
2.这部分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语句略。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四、课堂小结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