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内部资料】高二语文必修4课件:苏武传(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师大内部资料】高二语文必修4课件:苏武传(新人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3-31 18: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传 1.了解人物的爱国精神,及其意义;
2.掌握课文的文言实词,以及句式。教学目的厩jiù:马圈。
数shuò:屡次。 ????
行hánɡ:辈。
遗wèi:赠送。???
子弟:泛指子、侄辈。
煴yūn火:无焰的火。
雨yù雪:下雪。
畜:chù饲养的禽兽;xù饲养。
羝dī:公羊。
节旄máo:节上牦牛尾的毛。
劾hé:指控。部分字词 苏武牧羊 民歌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拱服汉德威。学习导入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军力日强,不断南侵。文景之时,汉朝多用和亲政策消弭边患。武帝时,汉朝国力渐强,前后与匈奴六十余战。在有了几次胜战后,汉用恩威兼施之策对付匈奴。恰逢匈奴单于示好,公元前100年,汉朝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背景资料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威胁利诱,欲其投降;后将他流放北海(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始元六年(前81年),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人物介绍故事梳理被荐出使虞常反匈拔剑自刎卫律劝降囚困地窖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白发归汉译文参考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父亲职任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二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栘中厩监。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者窥探观察(对方)。匈奴先后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共十余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者作为抵押。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为王,害怕汉朝袭击,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匈奴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汉武帝很高兴,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使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士卒和侦察敌情的一百多人出发了。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更加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汉朝正要打算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匈奴国内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后来又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正赶上苏武等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平时与副使张胜交好,私下里对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非常痛恨卫律,我可以为汉朝私下里用弩弓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赐。”张胜答应了,送了一些财物给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去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动手,他们当中一个人夜里跑了出来,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派士兵与他们战斗。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单于让卫律处理这件事,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话泄露,把情况告诉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想自杀,张胜、常惠拦住了他。虞常果然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们商议,想要把汉朝的使者都杀了。 左伊秩訾说:“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受审讯。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苏武拔出刀来自杀,卫律大惊,急忙抱住苏武,派人骑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了个坑,放进无焰的火,把苏武背朝上放在火坑上,踩他的背使其出血。苏武已经气绝了,半天才又能呼吸。常惠等哭了,将苏武抬回营帐。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用剑斩杀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应当处死。单于招募投降的人免罪。”举起剑想要杀他,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苏武说:“我本没有参与密谋,又不是他们的亲属,为何要受牵连?”卫律举剑作势要杀苏武,苏武神色不改。卫律说:“苏先生,我先前背叛汉朝投奔匈奴,幸而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称王,有几万手下,满山的牛羊,富贵到这种地步!苏先生今天投降了,明天也会这样。白白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 苏武不理他。卫律又说:“你通过我的关系投降,我就和你结为兄弟,要是不听我的话,以后再想见我就难了。”苏武大骂说:“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作奴隶,我要见你做什么?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公平处理,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自己幸灾乐祸,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想要两国互相攻打,匈奴的灾难,从我苏武开始了。” 卫律知道终究无法迫使苏武投降,就报告了单于。单于更想让他投降了,就把苏武关在一个大地窖中,不给他吃的,喝的。天降大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去,过了几天都没有死。匈奴人视之为神,就把他放到北海边无人区,让他放公羊,公羊产奶了,才放他回来。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别的地方。苏武到北海后,不给他粮食。 他只好掘野鼠,收草籽来吃,拄着汉朝的旌节牧羊,每天起来就拿着,节上的牦牛尾的毛全部脱落。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在北海打猎。苏武能结网纺缴,矫正弓弩,於靬王很喜欢他,供给他衣食。三年多,於靬王病重,赐给苏武牛马,生活用品,帐篷等。於靬王死后,其手下都迁移到别处去了。这年冬天,丁灵人偷走了他的牛羊,苏武又陷于困境。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是皇帝的侍从。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不敢访寻苏武。时间过了很久,单于派李陵到北海。李陵为苏武置办酒席,安排歌舞。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和你一向关系很好,所以派我来劝你,(单于)准备以礼相待。你这样长期不能回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受苦,有谁知道您对汉朝的信义呢?前些时候您大哥做奉车都尉,跟随皇帝到雍城的棫阳宫去,扶着皇帝的车子下殿阶,碰到柱子上把车辕折断了,被指控为“大不敬”,伏剑自杀了,皇上赐给二百万钱给他安葬。 您弟弟孺卿跟随皇帝去河东后土祭祀,一个宦官和黄门驸马争船,把驸马推入河中淹死后逃跑了。皇帝派孺卿去抓捕,没有抓到,他因害怕而喝毒药自杀了。我临来时,你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妻子还很年轻,听说已改嫁了。只剩下两个妹妹和你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现在又过去了十多年,也不知他们是否还活在世上。人生如朝露般短暂,你又何必久久地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好像发狂一样,痛心自己对不起汉朝,加上听说老母被拘押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难道还超得过我? 再说皇帝现在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们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就有几十家,即便回国也是吉凶难测,你又为谁守节呢?听我的话吧。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们父子几人本没有什么功劳才能,全靠皇帝的栽培,为将封侯,兄弟三人都成为皇帝的侍从,常常希望为朝廷献身。现在能有机会牺牲生命报效朝廷,即使被杀,也是心甘情愿,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为父死,不会有怨,请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连饮数日,又说:“请你听一听我的话!”苏武说:“我早已是该死的人了!大王一定要逼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我就死在大王面前!”李陵见他是真的不会投降,感叹道:“唉,你真是一位义士!我李陵和卫律的罪行无以复加。”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汉昭帝即位后几年,匈奴与汉朝和亲。汉朝要求放回苏武等人,匈奴却谎称苏武已死了。后来汉使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见汉使,得以夜里见汉使,自己详细地陈述这几年的情况。教使者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猎时,射下一只雁,脚趾上系着一封信,说苏武等人在某大泽中。使者大喜,按常惠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环顾左右,大惊,对汉使者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单于召集苏武的随行人员,除了已降和已死的外,跟随苏武回国的还有九人。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回到首都长安。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壮年出使,等回国时,头发和胡须都已变白了。阅读探究 卫律和李陵劝降的说辞和情形有怎样的不同? 卫律劝降苏武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胁迫他,又“复举剑拟之”威逼他,后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 李陵劝降苏武则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饮酒叙谈中,以老友身份先指出汉室薄情,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 ;又以切身体会说当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皇法令无常,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 二人的劝降方式不同,一是他们与苏武关系不同,二是他们地位与修养也不同。卫律原来是汉朝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惟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李陵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无奈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在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他能“泣下沾襟”,可见尚存羞恶之心。阅读探究 面对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怎样的不同? 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过汉武帝刻薄寡恩,这一点在《答苏武书》中得到印证。以“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的大功,却“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以个人得失为标准,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名利。苏武明知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还要归汉,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要忠于祖国。汉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两人境界的高下是不言而喻的,苏武的伟大也在此。 阅读探究 文章是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刻画人物性格的? 文章为表现苏武的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在注重记其“行”的同时,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他的周围,有操纵生死的匈奴单于和卫律,有屈膝投降的副使张胜,有曾为友现降敌的李陵。在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于死地。这些险恶环境使苏武尽展英雄风采。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细节还有,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他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文章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表现很好地结合起来刻画苏武持节不屈的英雄形象。 主流品质、民族气节、爱国精神三个方面是构成苏武形象的主要内容。 苏武形象持节不屈不苟他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课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