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3 22:45: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演讲者的观点。
2.了解演讲词的特点,品味富有鼓动性的语言,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真理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难点:
了解演讲词的特点,品味富有鼓动性的语言,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阅读书p77页,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1.理解演讲词的作者的思想观点,把握演讲词特点。
2.解写作演讲稿的常见技法,学习撰写演讲稿。
3.掌握演讲的技巧,提高在公开场合的表达能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的讲演,这是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设计说明】阅读单元学习任务,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二、认识作者
闻一多(1899年—1946年),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诗歌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散文抨击社会时弊,表达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散文《五四断想》,另著有《唐诗杂论》等。
【设计说明】知人论世。
明确阅读路径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的演讲,那么什么是演讲呢?演讲就是一种在公开场合,把自己意图想、法表达出来的演说,但是演讲并非单纯的口头表达,他与一个人的读写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息息相关。 演讲词是演讲的内容,体现了演讲的主题思路和语言技巧。
这节课我们将思考如下一些问题。
1.作者当时面对怎样的社会环境?
2.在演讲词中,作者陈述了哪些事实?表达了哪些观点或主张。
3.段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5.根据这篇演讲词可以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哪些特点?
【设计说明】明确阅读路径,整体把握课堂学习内容。
讲解课文
作者当时面对怎样的社会环境?请同学们关注注释一寻找相关信息。
明确:国民党反动派对爱国民主运动的无情镇压的黑暗社会环境。
2.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1段,找寻作者陈述了哪些事实?表达了哪些观点或主张?
明确:事实:一、李公仆先生遭到了毒手。二、李公仆先生只是写文章说话,而且写的说的都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三、国民党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却偷偷摸摸暗杀。
追问:将上述信息结合在一起,作者陈述了怎样一个事实?
明确:李公朴先生写的、说的都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但他却被国民党暗杀了。
追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暗杀李公甫先生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3.请同学们用阅读第一段的方法,自读第二段,找寻作者陈述的事实以及作者观点。
明确:事实:特务杀死了人,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观点:特务杀人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是李先生的光荣!
4.默读第三段,结合注释⑤,请同学们梳理事实与观点。
明确:事实1: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事实2: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
追问:两个事实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两个事件的牺牲者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的统一,反内战、求和平;两个事件的始作俑者都是国民党反动派
观点:李公甫先生和昆明青年学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精神是无限的光荣。
小结:我们分别概括了第1-3段的相关事实与作者的观点。概而言之,这三段主要聚焦了李先生被暗杀的事实,同时谈及一二一事件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及国民党反动派的行为是卑劣无耻的,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献身的李先生及昆明青年学生是无限的光荣。
默读第四、第五段,找出作者的观点以及支持观点的事实。
明确:观点: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事实: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6.运用方法自读6、7、8段,找寻事实及作者观点。
明确:第6段指出的事实:“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第7段中指出的事实是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第8段指出的事实是西南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今天到会的1000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观点:李先生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绝对不让反动派这样蛮横下去的。
7.齐读9-12段,思考作者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不怕牺牲的争取民主和平。
8.思考:1-3段,4、5段和6-12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呢?
明确:1-3段主要陈述了李先生被暗杀的事实。作者认为这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是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献身的,李先生的无限的光荣。4-5段写了李先生和昆明青年学生光荣就义,表现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恐怖,提出了真理永存、人民必胜、反动派必亡的观点。6-12段在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自己的主张、号召,即必须争取民主和平,并表达自己随时以身殉志的斗争决心。这三个部分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最终引出了作者的核心观点,“我们必须争取民主和平”。
根据这篇演讲词,我们可以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哪些特点呢?
明确:闻一多先生面对的是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它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发表了这篇演讲。他痛批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赞扬为争取民主和平而献身的李先生及昆明学生。从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爱憎分明、正义凛然的革命立场,他相信人民必胜真理永存, 从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坚持真理、坚守正义、追求光明的志向。从他一遍又一遍的“杀不完、不怕死,必须去争取民主、和平”这些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他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从这些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作者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精神。
课堂小结:首先我们借助注释了解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 其次,我们逐段研读,概括了闻一多先生陈述的一些事实,以及基于这些事实所发表的观点。第三,我们分析了这些段落之间的关系,提炼了闻一多先生的核心观点。最后,我们感受了闻一多先生坚持真理、大勇无畏的精神。
【设计说明】逐段分析段落,梳理作者阐述的事实和观点,建立段落关系,明确作者的核心观点,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作业
完成练习部分p42/4、5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首先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内容,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其次,我们逐段研读了闻一多先生陈述的事实以及对这些事实发表的观点或主张。接着我们分析了这些段落之间的关系,明确了闻一多先生的核心观点。最后,我们分析了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坚持真理、大勇无畏的人物形象。
【设计说明】回顾上节课内容,唤醒记忆。
讲解课文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这篇演讲词的语言形式的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本段文字中为什么要反复使用疑问和感叹的标点?
明确:“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演讲者采用的是问句,他是在直接质问特务,怒斥反动派卑鄙无耻的行径。言语之中流露出心中难以压抑的愤怒。
“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运用一连串的感叹句,让我们感受到演讲者在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直接谴责,谴责他们反动的立场,谴责他们手段的卑劣。这些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语气斩钉截铁、句句流露出对公理之道的呼唤,字字洋溢出对暗杀行径的控诉,更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于李公朴先生被害一事的愤怒与不满。
2.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体会这些标红的句子。
明确:先提出问题“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接着连用三个短句,“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这些密集的短句铿锵有力,丝毫不留余地。这样的表达更像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匕首,接二连三的直刺敌人的胸膛,大声的痛斥无耻。
反复出现“无耻”一词,演讲者表达了对敌人强烈的憎恶。
小结:从以上两段文字的分析中,我们感受到这篇演讲词的一些语言特点。有时用大量的感叹句表达内心强烈的愤怒,有时用问句表现对敌人的强烈谴责,有时用密集的短句表现对敌人的斥责,需要特别强化的内容,演讲者会反复强调。
3.这篇文章在用词上还有什么特点?通过这种语言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我们一起看一下练习册上的练习。
明确:反义词的运用。第1句,作者用无耻和光荣两个词语将某集团与李先生直接进行对比,斥责反动派暗杀行为的卑劣,歌颂了李先生。这组反义词构成了强烈的反差,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鲜明的立场。第2句,我们感受到演讲者坚定的信念,人民必胜、真理永存,反动派必亡。第3句,表现出作者对胜利前景的展望。
4.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称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称变化呢?接下来老师读第四、五两段,请同学们关注文中的“他们”和“你们”,用不同的方式圈画出来。
明确:演讲者用“他们”是面对在场的所有听众,揭露反动派外强中干的丑陋本质,激发起正义之士对反动派的仇恨之情,转而用“你们”是言语对象的转移,对听众中可能存在的敌人的正面斥责、当面警告敌人,“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体现出演讲者的大无畏气概和斗争精神。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第5段,体会人称变化的作用。
明确:“我们”包括闻一多先生,包括参与追悼会的同胞,包括广大昆明的市民,包括千百万的人民,用10个“我们”自信而自豪的宣布,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反复用“我们”这个词,凝聚人心,鼓舞着所有参与追悼会的同胞们,激发着他们坚持正义、坚守真理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
小结:讲演中人称的不断变化是一大特点,这是由于演讲者在演讲时的立足点、出发点在不断变化,而这个变化又是受内容制约的。
正是如此,闻先生一开始就短兵相接,直斥特务,称特务为“你们”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中间部分是对青年学生讲的,所以称特务为“他们”,后边的内容则既是对自己的战友,青年学生们的鼓舞、号召,又是对特务们的宣战。所以也连同青年学生一道称“我们”,称特务为“你们”,这样营垒分明,既有利于号召青年,有利于打击敌人,由于能结合内容来变换人称,所以对表达演讲者的感情起了很好的配合作用。
5.现在我们对这篇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做一个小结。
明确:首先我们感受到运用感叹句、疑问句等多种语言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强烈的愤怒与谴责;接着我们借助三组反义词语的填空,感受到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然后我们又关注了文章中人称的变化,感受到演讲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6.此外文中出现了不少的括号,括号中的内容并不是闻一多先生演讲的内容,比如这三处写到闻一多先生的表现。演讲词括号中内容的作用是什么呢?
明确:第1处,面对李公朴无辜被杀这一事件时,闻先生声音激动了,激动一词展现闻一多先生的悲愤之情。第2处,是对追悼会上的特务发出直接的质问,厉声二字,可见其语言的严厉,内心涌动着无法压抑的愤怒与痛恨。第3处垂直桌子,则有语言变为动作,直接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愤怒的程度。
这些内容记录闻一多先生在演讲时的激动情绪,体现了他对李公朴被害的悲愤,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行径的憎恨。
【设计说明】通过标点、词语运用、句式、把握括号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演讲的技巧。
课堂小结
这篇演讲词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的讲话,他本来没有题目。《最后一次讲演》是后人所加,这是闻一多先生人生的最后一次演讲。演讲后的当天晚上他遭遇了暗杀。再次品读这个题目,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坚持正义、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满腔热情,能感受他不畏强权、不畏流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能看到这最后一次演讲中凝聚的力量。
现在我们梳理一下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
上节课我们首先借助注释与课文内容,了解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其次,逐段研读,概括了闻一多先生陈述的事实以及基于这些事实所发表的观点;接着我们分析了这些观点之间的关系,明确了闻一多先生的核心观点;最后我们感受了闻一多先生坚持真理、大勇无畏的精神。
这节课我们先体会演讲者运用感叹、疑问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的情感;其次,我们借助三组反义词语的填空,感受到演讲者爱憎分明的态度;接着我们解读人称代词的变化,感受演讲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这是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词,是一篇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一首赞扬烈士的颂歌,更是一只呼唤战斗的号角。演讲者在讲演中旗帜鲜明,演讲语言短促犀利,贯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战斗性。希望这篇演讲词能带给今天的我们更多的思考。
【设计说明】总结两堂课的学法,为单元剩余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作业
练习部分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