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4 09:44:4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
2. 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 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过程:
一、单元入手,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
(1)本单元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及中国传统节日。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戏曲、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在这个寒假里,我们度过了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在你的家乡过春节时有什么独特的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各地过春节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再纵观将要学习的课文题目,看围绕“民风民俗”安排了哪些内容,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会主动搜集相关内容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了解作者:老舍,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8年以优秀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济南的冬天》、《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师补充介绍:老舍先生还有“语言大师”之称。他的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俗白”。写的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之事,语言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散发着浓郁北京味,不愧为“人民艺术家”。
2.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忙碌、热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疏通文意和文章中一些生字词,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预设: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2. 作者写了北京的春节的哪些重要的日子?是按照什么写作顺序来写的呢?
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3. 下面我们再具体地理一理,北京人过春节的活动历时这么长,那他们每段时间到底有哪些风俗习惯的活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填下表。
(1)学生默读课文,注意找出具体时间对应的主要活动。
(2)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试填下表。
对应文章段落 时间 主要民俗活动 详略安排
1、2节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详
3、4节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小孩: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物品 略
5节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详
6节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略
7节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详
8、9节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 详
10节 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略
11、12节 正月十五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详
13节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略
设计意图:在默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填表了解老北京人在春节期间是怎样准备和庆祝春节的,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订正“预习单”题目。
2、完成练习部分1、2、3题
设计意图:检测课堂听讲情况,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老舍 (京味儿语言)
主要民俗活动(时间顺序 详略安排)
民俗之美 文化之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把握详略安排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回忆课文,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北京的春节持续一个多月,每天的事情很多,习俗也非常多,面对这么多的民俗风情,老舍先生是怎么安排这么多的内容的呢? (按照时间的顺序,抓重点,详略得当地介绍,将这一个多月的北京春节的风俗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目了然。)文中详细写到了哪些日子的重要活动?这节课就让我们细读文本,再次走近老北京的春节。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从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式过渡到本节课对详写片段的品读。
二、重点读析,学习写法
1.组织学生深入详写的几个部分,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圈划,理解北京春节的“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找出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一)腊八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比喻)
点拨: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语言的朴素与幽默。
②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点拨:抓住了视觉、嗅觉、味觉的角度来写。
(二)腊月二十三
在前几天,街上就有许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黏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三)除夕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四)初一
过渡:如果说除夕是繁忙、热闹的,那么正月初一就是——悠闲、快乐的,所以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引读下午的情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传统习俗,人们轻松、愉快;
“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小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玩的花样很多,令人向往。
(五)元宵
过渡:如果说元宵是春节的一个高潮,那元宵的高潮就是——看花灯。
找出描写灯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自由朗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可以感受到。
设计意图:深入文章的详写片段,通过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感受老北京春节风俗的独特氛围。
三、重点读析,品味语言
本文的作者老舍,善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映时代和生活,本文以北京为背景,富有浓郁的北京味儿,请尝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语句,加以体会。
学生圈画品析,课堂交流:
如:“零七八碎儿”、“玩意儿”、“老年间”、“闲在”……
设计意图:感受语言大师老舍的文字魅力,用“京味儿”的语言体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充分感受到老北京春节的民俗之美和文化之味,体会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四、拓展迁移,锻炼表达
请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认真阅读。假设自己就是北京的孩子中的一个,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复述“我家过春节”。
设计意图:这是对课文内容的再次深读,同时,学以致用,锻炼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完成练习部分4、5、6题
完成“作业单”习题。
设计意图:检测课堂听讲情况,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老舍 (京味儿语言)
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食物(一一列举、修辞、感官角度、重复词语)
详写
娱乐活动(意思相近的词语、关联词)
民俗之美 文化之味
反思:本节课紧承学生寒假过春节的热闹感受,带领学生体会到北方春节的特色,课堂上学生能够在引导下抓住作者表现春节热闹,详写重点部分的方法,但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似乎没有体会到作者的语言风格及特色,应该让学生以不同的朗读方式,比如小组合作读、男女生赛读等,尝试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后续课堂中要注意朗读的指导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