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把握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 梳理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概括。
3.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把握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 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板书课题)
2. 本节课我们要按照学习要求完成这篇自读课文的学习,那么我们首先明确本节课的阅读学习要求: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预设:1~3概括藏戏的特点;4~7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8~20介绍藏戏的特点;21总结全文。
3. 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设计意图:感知文章大意,把握主要内容,了解藏戏的特点。
三、朗读品味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齐读三个反问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把句子改成陈述句。
改成:①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
②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③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2.朗读第1到3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默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旨在通过逐段品析,找关键句,创设小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把握藏戏的特点及其形成。
四、拓展探究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设计意图:关注藏戏的起源特点,主要抓住“传奇”这一关键词,让学生深入理解藏戏的独特魅力在于它起源的传奇色彩。
五、课堂小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设计意图:总结所学,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反思:本节课学生在给文章划分层次时出现了一些疑问,这里可以让学生参考阅读提示的第一条学习建议:关注文中那些能够提示课文结构和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语句,记住他们,判断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进而划分文章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对于自读课文,要让学生学会关注旁批和课后阅读提示,在课上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阅读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