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课《匆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课《匆匆》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4 09:52: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匆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
2.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本文蕴涵的对时间流逝的哲理之思,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3. 细细品味文章的精彩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相应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细细品味文章的精彩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学会珍惜时间。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激趣导入
(1)展示谜语:“有一种东西,常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却触摸不到。”“我们常常忽视它,可一旦它逝去后,我们却追悔莫及。”“有人说过,浪费它就是慢性自杀。”“还有人说过,它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还是会有的。”学生回答,揭示谜底:时间。
(2)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经对时间这一主题进行过创作,例如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如著名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心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国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也写下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匆匆》。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让学生揭开时间这一主题,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也对文章的主旨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简要介绍作者,让学生对朱自清有初步认识,知道朱自清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
2.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涔涔、潸潸、赤裸裸、徘徊、蒸融、伶伶俐俐”等词语。
3. 自由朗读课文,参考预习单梳理写作思路,明确文章写了什么?
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段):提出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问题,初步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怅然若失之情。
第二部分(2-4段): 作者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在此基础上抒发了对光阴被虚度的无可奈何,揭示了年轻人觉醒又茫然的心情
第三部分(5段):最后发出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白白走这一遭”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前预习单,通过关注叠词和疑问句式,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使学生明确文章写了什么,为下面分析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做准备。
三、细读课文,理解情思
组织学生细读课文,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一)品读第1段,思考:这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该怎么读?
学生细读分析,小组讨论,自由朗读,读出情感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排比的句式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春景,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写自然界生命的轮回是为了与我们的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对比,正如“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一连串的追问,可以是问你,问我,问所有人,问而不答,其实答案隐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们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也是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惋惜和对逝去日子的怀念。)
教师点拨:关注词、句、标点“但是”(分层)前(排比)后(一连串疑问)作者情感的变化(憧憬希望—失望怅惘无奈——执着困惑)
师生共同分析如何朗读出情感:师范读,生朗读体会。
朗读(响亮明快——低哑迟缓——稍快)
(二)品读第2段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思考:
A. 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
(想到时光消逝得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因而“头涔涔,泪潸潸”。)
B.“八千多个日子”让你有什么感受?“八千的日子”相当于二十年,作者不用二十年而用八千多的日子,这样用有何好处?
(“八千多”在数量上更让人感到日子的多,可是它却在悄无声息中溜走了,这样更能突出时光流逝的一种匆匆状态,也更能看出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C. 从一个“溜”字你读出了什么?
(动词,形象写出时间的流逝,无声无息,让人可以体会时间流逝的匆匆。)
D.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这是什么手法?
(比喻手法,把时间比喻成为滴水,把时间消逝的过程写成了像滴水滴入大海的过程,让人可观可感,化抽象为具体。)
指导朗读:
①全班齐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②让两个同学示范朗读,请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并跟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通过关注关键词、句和特殊标点的使用等,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并通过朗读的方式把作者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初步感受作者抒情为主的表达方式和把抽象的时间描写的具体可感的写作手法,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基础。
四、课堂小结,总结所学
师生参照板书,回顾本节课所学:
文章写了什么,梳理作者写作思路(关注叠词和疑问句式)
品读1-2段,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关注关键词、句、标点)
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重读、慢读、停顿、语气、节奏等)
设计意图:对所本节所学知识有一整体回顾,明确阅读中的方法学习。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订正“预习单”题目。
2、完成练习部分1、2、3、4题
板书设计:
(时间)匆匆
朱自清
梳理写作思路
理解作者情思
(1-2段)憧憬希望—失望怅惘—困惑执着—痛惜无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抓住重点句段,细细品味文章的精彩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本文蕴涵的对时间流逝的哲理之思,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复习导入
师生共同回顾:文章主要写了作者面对时间匆匆流逝抒发的情感和引发的思考。
品读1-2段,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及所学阅读方法
学生课堂交流回答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复习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明确上节学习的阅读方法,如何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帮助。
二、细读课文,理解情思
组织学生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一)品读第3段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从生活细节入手,同时用了拟人、排比手法,把日子流逝的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说明时间和我们形影不离,却又转瞬即逝。注意时间流逝的几个动词:“跨”、“飞”、“溜”、“闪”,引导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可多用动词,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组学习:
A.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睡觉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课件展示“在……时候,时光从……过去。”的句式)
各小组共同讨论,然后选出代表来把小组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B. 教师在听学生交流时进行语句的适当引导和修改,让学生的句子变得更有技巧。
(二)品读4段
整体了解:六问二答共八句,抒情的表达方式
结合预习单,梳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正确排序。
师朗读指导,生朗读体会情感
引导朗读:
从五个问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时间流逝有着强烈的不甘之情,但又是充满无奈。带着这样的情绪,朗读问号处时加重语气,其他地方轻缓朗诵,体会句子中饱含的丰富感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延续上节的阅读方法,抓关键词、句、标点等,梳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关系等,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并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三、课堂小结,梳理情思
联系上节所学,总结梳理全文作者的情感变化(全文的情感脉络):
憧憬希望—失望怅惘—困惑执着—痛惜无奈—茫然焦灼—积极奋进
总结全文:总管全文,作者要表达的是:面对时间倏忽而逝,不可阻挡,我们更要珍惜时间,更加奋发进取。
设计意图:联系两课时所学,总结全文,明确本文学习的核心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
四、拓展迁移,理解主旨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 纵观全文,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设: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在结构上保持文章完整性、紧凑性,在情感上突出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却无所作为的悔恨和遗憾,引人深思,起到一种回旋的效果。
2. 你读后有何体会?(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关注文章结尾,启发学生体会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却无所作为的悲伤,从作者的悔恨和遗憾中激发珍惜时间、奋发上进的情感。
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部分5、6、7题
2.订正“预习单“,完成“作业单”习题。
板书设计: 匆匆
朱自清
憧憬希望
失望怅惘
困惑执着
痛惜无奈
茫然焦灼
积极奋进
珍惜时间 更加奋发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