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别了,语文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别了,语文课》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4 09: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别了,语文课
教学目标:
1. 学会运用课文批注自主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批注的方法。
2. 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品味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3. 感受主人公对母语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激发学生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体会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铺垫情感,引出课题
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告别场景是什么?你的告别对象是什么?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的这篇课文,主人公要告别的对象是?(学生齐答:语文课)
主人公的这个告别对象似乎和同学们所说的都不同,那么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对于要和语文课告别这件事又有着怎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何紫的《别了,语文课》。(板书课题:《别了,语文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告别对象直接导入到本文中告别的对象的特殊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告别语文课时心情的探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在读这篇课文之前,我们首先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与同学们以往所学的课文在形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大家能不能发现这篇文章多了什么内容?
(学生答:课文的旁边有几段简短的文字)
2. 这些简短的文字就是“批注”,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和疑难问题随手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本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和平时同学们在老师讲解下来阅读的讲读课文不同,自读课文就是要锻炼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同学们能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以后也能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来阅读其他书目。
3. 我们来看一看课文第一段旁边的批注,这里的批注是阅读第一段之后所提出的一个问题:还是一样的语文课,为什么“我”现在的感受不一样了?请大家齐读第一段,思考:陈小允现在和以往的学习表现有什么不同,找出来。
预设:陈小允现在忽然喜欢上了语文课,觉得语文书别有一番滋味
现在学习表现:上课时,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默书,一百分
以往学习表现:上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默书,总不及格
(板书:不喜欢——喜欢)
4. 陈小允对语文课的态度从不喜欢变为喜欢,我们可以看到课文第三个批注说作者用了几个具体事例写出了陈小允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请大家读一读第1到7段,找出批注中所说的具体事例有哪几个。
预设:
第一个事例:以前上语文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的“我”忽然喜欢上了语文课。
第二个事例:放学回家“我”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的《怎样学好语文》,了解到语文的丰富和优美。
第三个事例:和父亲交谈后得知无法再学习中文,为自己从前没有好好学习语文感到懊悔。
第四个事例:学期开始默书总不合格的“我”默书得到一百分。
师小结:到第七段为止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旁边留下了三个批注,这三个批注的内容也各不相同,第一个批注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个批注是对于文中一些句子的即时感悟,记录读书感想,第三个批注是对于文中内容的梳理概述。(板书:批注的方法:提出疑难问题、记录读书感想、梳理文章内容)
5. 从过去上语文课提不起劲、默书总不合格,到现在喜欢上语文课、默书得到一百分,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我”对于语文课的态度变化?(对比手法)我们也可以仿照第一个批注在文章第7段的旁边写下一段批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批注可以怎样写?
预设:产生这一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追问:有没有同学能够从文中找到答案?
预设:因为他们全家要移民到中美洲,没有机会学习中文了。(课文3、4段)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引入批注的概念,简要分析自读课文与讲读课文的不同,让学生通过批注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掌握和感知文章内容,掌握批注的不同形式及方法,了解对比手法对描写人物情感态度变化的作用,为深入品析文本语言做铺垫。
三、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1. 我们刚刚找出了体现“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的具体事例,那么“我”在这些事例当中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1到7段,圈画出表现陈小允对语文课情感变化的词句,并说一说你从这些词中读出了陈小允怎样的情感。
预设:懒洋洋提不起劲(讨厌、厌恶)
别有一番滋味、全神贯注(喜欢)
一口气读完、有点儿怪张先生(遗憾)
吓了一跳(惊恐)
语文实在学得不好(懊恼)
张皇地拿出、急急温习、用笔反复写(焦虑) (板书:动作)
心里就难过(难过)
顶多还有一个月、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不舍)
2.文章的第四个批注提示我们,第8段以独白的方式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内心情感,那么这里主人公的一段独白属于人物描写中的哪一种?(心理描写)
那么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第8段陈小允的心理活动部分,读完之后告诉我们,面对要和语文课告别,陈小允的心情如何?
学生朗读。(这里体现了陈小允的不舍、难过、悲伤。)
3. 我们刚刚分析了人物的心理描写,第5段中也有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很多种,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8到11段,看看还能不能从主人公其他的言行举止中看出他内心的情感?
预设:语言描写(第10段)
在这里,陈小允的哭正是他内心情感的一个爆发点,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下第7、8、9、10段中陈小允与张先生的对话。
学生分角色朗读。
追问:除了语言之外,主人公陈小允的其他行为中也表现出了他对于要和语文课告别的心情,有没有同学能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预设:动作描写:第8段(噙着泪)表达的情感:悲伤
第10段(擦拭着泪水、呜咽)表达的情感:难过、不舍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意在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品析文本所呈现的人物情感变化,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及思想共鸣。
四、情感升华,揭示主旨
1. 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析,我们感受到了主人公陈小允在即将与语文课告别时所产生的焦虑、自责、不舍、难过、悲伤等情绪,在课文的最后一个批注中提出了阅读本文后所产生的一个问题:“我”的不舍与难过仅仅是因为要与语文课告别吗?
预设:这种不舍还来自于陈小允即将离开祖国,告别自己热爱的母语。
2. 第12到14段中同学们送给陈小允的临别礼物是中文字典、故事书等,张先生送给陈小允的临别礼物是一套语文课本,他们都希望陈小允不忘母语、不忘祖国,语文课所学习的是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代表的是我们的母语——中文,文中陈小允的难过与不舍,不仅仅是因为要与开始喜爱的语文课告别,更是因为要与自己深深热爱的祖国以及自己的母语告别。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语文课”的深层内涵,升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感悟。
五、作业布置:
本文的主人公陈小允在即将移民中美洲,无法再学习中文之时深刻体会到自己对于母语以及祖国深沉的热爱与依依不舍之情,想象一下,多年之后陈小允归国,见到昔日的老师张先生,他会对张先生说什么呢?请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别了,语文课
何紫
对比
讨厌——————————喜爱、不舍
人物描写:心理
语言
动作
对母语、祖国的热爱、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