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变色龙 课 型 教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圈划出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 ,进一步认识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圈划出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 ,进一步认识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内容分析: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笔
情景引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组图片,看完后告诉老师:图片上是什么动物? 预设:变色龙 师:变色龙是根据什么变化?为什么变化?(PPT出示) 预设:自然环境;保护自己。 PPT:变色龙是根据 而改变颜色。 二、整体感知 过度语: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笔下也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变色龙”——奥楚蔑洛夫。 师:自然界中的变色龙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色,作者笔下的这条“变色龙”是随什么而变化的呢?(PPT展示:文中这条“变色龙”随 而变化。)与之前PPT成两排对应。 预设:随狗主人的改变而改变。 师:那他变的是什么? 预设:对狗和赫留金态度的改变。 师:当狗主人不断变换的时候奥楚蔑洛夫又是怎么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划出关键词句完成PPT上的表格。 (PPT出示,狗主人全出示) 三、重点读析 过渡语:完成了这张表格,我们发现奥楚蔑洛夫这条变色龙在整个案件中判定了6次,态度变了5次。在这反反复复的变化中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就凸显在我们面前。而小说的灵魂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PPT展示“小说的灵魂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过渡语:让我们再次走进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默读并圈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品味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重点品读8、10、17、20、27三段) 8“嗯!……不错……”奥楚蔑洛夫庄严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 ……这是谁家的狗?我决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是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赔出钱来,我就要叫他知道知道养狗的滋味,养这种野畜生的滋味!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家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一定是条疯狗……我说,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朗读:学生朗读时语调应是严厉的,盛气凌人的,注意重音、停顿。“这是谁家的狗?”一连重复了好几次,说明奥楚蔑洛夫对于狗主人的身份还有一丝犹疑。 对狗的称呼:野畜生、疯狗 描写方式:语言描写 品位人物:奥楚蔑洛夫走进人群,摆出一副权势者的架式,用那种只有“当官的”所特有的腔调说话。他的语调是严厉的,盛气凌人的。他的问话并不都是完整的,有的语句省略了动词,构成所谓“官腔”。一个小小的警察摆大官架子,拉“官腔”,是相当可笑的,但却表现了他的专横。 过渡语:“语言”是契诃小说叙事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除了本文以外,他的很多小说,如《小公务员之死》、《胖子和瘦子》、《歌女》、《宝贝儿》等,这些小说的叙事完全依靠“语言”来推动,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也主要通过“语言”得以实现。既然“言为心声”,那么让我们继续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10“日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脱掉大衣…… 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咬得了你?”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到你的手指头?它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伟!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损失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朗读:心虚掩饰自己内心的慌乱与害怕,转到对赫留金说话时语气又变得强势。 对狗的称呼:小狗 描写方式:语言描写 品位人物:为了掩盖自己的窘相,不失官长的“尊严”,他借口天气太热,转移了话题。虽然他遮丑的手段不甚高明,但对于一个厚颜无耻的巡官来说,这是完全真实的。他立即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开始为狗辩护,转而责骂赫留金了。并且,他甚至想出,赫留金的手指“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是跑到这里来揩油(要求赔偿金)。刚才还被他“保护”的赫留金,一下子成了“魔鬼”。本来赫留金已经接近于胜利,转瞬之间又向失败滑去,即使打出兄弟当宪兵的招牌,也无济于事。这一段里奥楚蔑洛夫所表现的尴尬窘相和上一段的威风气焰形成了尖锐的对照。 17“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居然有人养这种狗!这人的脑子上哪儿去啦?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露面,你们想想看,结果会怎样?那儿的人可不来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巴眼的工夫——它就断了气啦!你赫留金受了伤,我们决不能不管……我们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朗读:他咒骂小狗“鬼知道是什么玩意儿!……完全是个下贱胚子!”与此同时,赫留金又恢复了原来的有力地位语气显得“正义凌然”:“你赫留金受了伤,我们决不能不管”。 对狗的称呼:下贱胚子 描写方式:语言描写 品位人物:在得到叶尔德林肯定的回答之后,他又开始“变色”了。他咒骂小猎狗“鬼知道是什么玩意儿!……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如果是在彼得堡或莫斯科,人们“一眨巴眼的工夫——它就断了气啦!”与此同时,赫留金又恢复了原来的有力地位:“你赫留金受了伤,我们决不能不管”。 20“哦!……叶尔德林,帮我穿上大衣……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这也许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猡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用不了多久它就完蛋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自己的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可与第十段作对比解读 朗读:注意分号前后语气的不同,分号前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分号后依旧盛气凌人。 对狗的称呼:名贵的狗 描写方式:语言描写 品位人物:奥楚蔑洛夫假托天气变化掩盖自己的窘相以及他对狗对赫留金态度的急剧转变,都产生强烈的喜剧性。将军的头衔使他一忽儿发热,一忽儿发冷。在他的话语中甚至出现了不三不四、乱用词汇的情况(如“狗是娇贵的动物”)。表面上是在对巡警说话,实际上却是通过巡警在向将军说话,奉承讨好之心,阿谀谄媚之态,形诸笔端。 27“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我呢,可还不知道!这么一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 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倒挺伶俐……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干什么发抖?呜呜……呜呜……这条狗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朗读:注意省略号的停顿、字词的重音。 对狗的称呼:挺伶俐的小狗 描写方式:语言描写 品位人物:尽管将军和他的哥哥并不在场,他那股胁肩谄笑的劲儿还是淋漓尽致地表演了一番,说明他是一个善于逢迎拍马的家伙。那个差点儿丧命的小狗,现在又得宠了:“这小狗还不赖……倒挺伶俐……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干什么发抖?呜呜……呜呜……这条狗生气了……好一条小狗……”。跟狗的关系好似亲昵异常。比较之前还把这条狗称作“疯狗”“野狗”,要“弄死它好了”,作者对奥楚蔑洛夫的讽刺就通过这样的对比展露无疑。 过渡语:在这几次奥楚蔑洛夫的变化中,对于小狗的称呼也发生了改变,(PPT展示)分别从一开始的疯狗到小狗再到下贱胚子、名贵的狗、野狗和最后的挺伶俐的狗。 小结语:透过奥楚蔑洛夫的语言和对狗的称呼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 的人 过渡语:无论是自然界的变色龙还是本文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都需要借助工具去变色。 师:自然界中变色龙靠表皮下多种色素块随时变色,奥楚蔑洛夫在变色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道具? 预设:军大衣 过渡语:请找出文中有关“军大衣”描写语句,认真读一读。(抽学生个别朗读)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对于每一处军大衣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军大衣既是奥楚蔑洛夫沙皇警官身份的标志,也是其掩饰窘态和内心恐慌的工具。他在确定狗是否是将军家的这一过程中,他始终在思考既不能得罪将军也不能在百姓面前维持貌似公正的形象。 师:奥楚蔑洛夫确实善变,可在他身上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知道是什么吗 预设:对于狗和狗主人的态度多变。 欺下媚上,欺软怕硬的本性不变。 过渡语:这就是作者为我们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在小说中人物是灵魂,典型的人物又是典型的环境造就出来的,那又是怎样的环境造就了这位态度多变、本性不变的奥楚蔑洛夫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沙俄社会。(PPT出示)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这时的警察再不是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警察所处地位,为统治阶级服务,不顾百姓利益) 师:正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一个变色的奥楚蔑洛夫,其实文章中对于当时俄国社会环境的描写也有所涉及,同学们能否将这段内容找出来。 预设:第一段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小包,走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拿着一个筛子,那上面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敞开的门口无精打采地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界的做吧一样;在那些门口左近,就连一个乞丐都也没有。 师:为何当时俄国的商店和饭馆的敞开的门口无精打采。 预设: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地传达了俄国小城经济萧条和死气沉沉的特点。 师:这一段中的警察在做什么? 预设:拿着一个筛子,那上面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 师:而警察的职责又是什么? 预设:保护人民等 师:从警察的行为中你可以看出当时俄国的社会环境如何? 预设:黑暗、腐败等 小结语:这就是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的缩影,在亚历山大三世的专制统治下,整个俄罗斯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透过奥楚蔑洛夫的语言、神态等,我们撕开了俄国沙皇时代的面纱,让他的专制虚伪暴露无遗,正是这样的社会,让人们的灵魂得病了。在这样的社会中,人大都难以成“人”,只能沦为 “犬”,沦为统治阶级的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不就是一只典型的“权贵走狗吗!”。 四、拓展迁移 在小说中,因社会制度而得病的仅仅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吗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小说,透过细微之处去触摸其他人物的灵魂。 赫留金: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的讽刺和揭露的锋芒,主要是对着奥楚蔑洛夫的,但是对小市民赫留金也指出了他身上的许多弱点。他粗鄙庸俗,想借小狗咬了手指头,趁机捞 一把。为了这个卑鄙的目的,同时也是由于小市民的软弱本性,他对沙皇的警官毕恭毕敬,甚至曲意奉承(“他老人家是个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在胡 说……”),还打出了“兄弟当宪兵”这张牌。可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发现力量不在他一边,便缩了回去。甚至当奥楚蔑洛夫骂他“猪猡”、“混蛋”时,他 也不曾吭一声。他身上的奴性是很明显的。 群众:小说里也含蓄地点出了“观众”的局限。他们也是一些庸俗的小市民,具有愚昧、软弱、迎合强者,随风倒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板书: 变色 六次判定 不变 语言 五次变化 肖像 四次大衣 本性 动作 揭示 六、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