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物质的变化
一、区分物理与化学,变化与性质
知识点考题解析与技巧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
化学变化:指物质转变成其他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等
判断“物理”与“化学”: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与化学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注意: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但是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叙述中有“不能”,“能”,“可以”,“不可以”,“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出现“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是物质的“变化”,“变化”是一个结果。
1.(2019九上·温州月考)根据下列叙述,选择适当的内容的序号填空。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②木炭可以燃烧;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④ 水受热变成水蒸汽;⑤木炭是灰黑色固体.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现象的是 。
2.(2018九上·秀洲月考)利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等名词填空:
(1)水冷却到0 ℃时结冰了,为 。
(2)煤燃成了灰烬,为 。
(3)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为 。
3.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其相应的变化或性质: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把块状硫粉碎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浅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
4.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选择填空。
汽油燃烧属于 ; 汽油能燃烧属于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水结成冰 。
二、分析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知识点考题解析与技巧
初中(浙教版)常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
初中(浙教版)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熔点、沸点、导热性、溶解性、导电性、延展性。
5.(2022·杭州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其外壳是碳纤维和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做成的,火炬用的是氢气作为燃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H2具有助燃性
B.H2属于单质
C.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熔点低
D.H2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6.鸡蛋腐败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H2S)气体,它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生成SO2和H2O,H2S通入浓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O4(浓)=SO2+X↓+2H2O。
(1)上述内容中,属于H2S物理性质的是 。
(2)写出H2S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H2S与H2SO4(浓)反应时,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是 。
(4)若尾气中含有H2S,可以用浓硫酸来吸收吗?为什么?
7.(2021九上·金华月考)实验室中常见的盛放硝酸银溶液的试剂瓶,瓶身为棕色,可推测硝酸银溶液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滴管滴加了硝酸银溶液后,插回到滴瓶前 (填“需要”或“不需要”)用水清洗。
三、常考题
8.(2022九上·衢江期末)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不断的变化,下列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下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铁丝绕成各种形状 D.钢高温下成为“钢水”
9.(2022九上·越城期末)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雕琢玉石 B.丝线织锦
C.葡萄制酒 D.瓷盘破碎
10.(2021九上·嵊州期末)如图所示的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热器取暖 B.天然气燃烧
C.水力发电 D.太阳能供热
11.(2021九上·温州期中)下列是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其中能说明其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变短 B.放出大量的热
C.火星四射 D.生成黑色固体
12.(2020九上·浙江期末)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副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
(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和 。
13.(2020九上·吴兴月考)常温下,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原因是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氯化氢,其中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成氯化氢和一种单质气体.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的物理性质是(只写 2 点) , 。
(2)写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14.(2020九上·吴兴月考)
(1)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①硝酸钾、②氯化钡、③氢氧化钾、④硫酸镁、⑤氯化铁,不用任何其他试剂,能将他们一一检验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序号并排序)
(2)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类型,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填字母)
a 纸张燃烧
b 紫色石蕊滴入白醋中变红色
c 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d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e 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色
f 浓硫酸涂在纸上,纸张变黑
g 钢铁生锈
h 碳酸钠晶体放在空气中变成碳酸钠粉末
i 灯泡接入电路中发光
j 用酒精擦拭衣服上的油渍
四、中考真题
15.(2018·湖州)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1)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6.(2018·衢州)一款名为“史莱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胶水、硼砂晶体和水。查阅资料知道:①硼砂晶体(Na2BO7·10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清洁剂、杀虫剂。②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
(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请至少写出一条关于硼砂晶体的物理性质 。
17.(2014·温州)对二甲苯(简称PX)是塑料和合成纤维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微毒、具有可燃性。PX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PX的一点物理性质: 。
(2)常温下液态PX易蒸发变成气态,若环境温度升高,PX的蒸发快慢将如何变化? 。
(3)由于人们对PX的认识不同,导致对建设PX化工厂的看法不一。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建设PX化工厂的有 。(可多选)
A.我国PX供需缺口不断增大,且国内现有生产PX地区均未见影响居民健康的报道
B.针对我国现有的技术设备,国外生产PX的成功案例可参考价值不高
C.生产PX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生产PX的过程中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目前没有相关专业机构可以鉴定
18.(2021·杭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 B.铁生锈属于物理变化
C.金属活动性Cu比Mg强 D.KClO3属于氧化物
19.(2021·金华)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20.(2021·温州)温州地区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其中“灰汤粽”特别受欢迎。制作灰汤粽的关键是做好“灰汤”。
(1)作为粽子品质改良剂、防腐剂的灰汤富含碳酸钾。碳酸钾水溶液呈碱性,这是碳酸钾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制作灰汤时,用沸水浇淋草木灰(如图),比用冷水浇淋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碳酸钾溶液。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受 影响。
(3)灰汤粽是将糯米用棕叶包裹,放在灰汤中煮制而成。灰汤粽中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营养素是 。
21.(2021·丽水)我市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但地表水仍需经过净化才能饮用。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活性吸附→含氯物质消毒杀菌。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环节是( )
A.取水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含氯物质消毒杀菌
22.(2020·衢州)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 )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23.(2019·温州)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⑤;①;③
【解答】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②木炭可以燃烧属于化学性质;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属于化学现象;④ 水受热变成水蒸汽,属于物理变化;⑤木炭是灰黑色固体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⑤;①;③。
2.【答案】(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性质
【解答】(1)水冷却到0 ℃时结冰了,是一个过程,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煤燃成了灰烬,是一个过程,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3)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是说镁条具有可燃性,为化学性质。
3.【答案】C;A;A;B;D
【解答】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为物理性质,把块状硫粉碎为物理变化,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为物理变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浅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物理变化,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为化学性质。
4.【答案】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理变化
【解答】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汽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汽油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5.【答案】B
【解答】A、氢气具有可燃性不是助燃性,不符合题意;
B、氢气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C、由制作物质的特点可知,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熔点高 ,不符合题意;
D、H2燃烧有新物南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1)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2)2H2S+ 3O2 2SO2 +2H2O
(3)S
(4)不可以,因为生成物 SO2也是一种污染性气体
【解答】(1)所给信息中,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属于硫化氢的物理性质;
(2)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S+ 3O2 2SO2 +2H2O ;
(3)由H2S与H2SO4(浓)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各原子种类和个数为:氢4、硫2、氧4 ,反应后为:氢4、硫、氧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化学式为S;
(4)浓硫酸与硫化氢反应的生成物 SO2也是一种污染性气体 ,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吸收尾气中的硫化氢。
故答案为:(1)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2) 2H2S+ 3O2 2SO2 +2H2O ;(3)S;(4)不可以; 因为生成物 SO2也是一种污染性气体 。
7.【答案】见光易分解;不需要
【解答】 盛放硝酸银溶液的试剂瓶,瓶身为棕色,可推测硝酸银溶液具有见光易分解的性质,滴瓶上的滴管只适用于该滴瓶,使用后不需要清洗;
故答案为:见光易分解;不需要。
8.【答案】B
【解答】A:下雨,是物态的改变,不是化学变化。
B: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是化学 变化。
C:铁丝绕成各种形状,是形状的改变,不是化学变化。
D:钢高温下成为“钢水”是物态的改变,不是化学变化。
故选B。
9.【答案】C
【解答】A、 雕琢玉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丝线织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葡萄制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瓷盘破碎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B
【解答】A.电热器取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太阳能供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1.【答案】D
【解答】铁丝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生成黑色的新固体物质,而铁丝变短、放热、火星四射都不足以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选D。
12.【答案】(1)化学
(2)玻璃棒
【解答】(1)浓硫酸将竹片脱水的过程,就是把组成有机物成分里的氢、氧元素的原子按2:1的比率(水的组成比)从有机物里夺取出来,形成水合物,同时剩下有机物组成中的碳,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2)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着烧杯的内壁缓缓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因此需要烧杯和玻璃棒。
13.【答案】(1)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
(2)+1
【解答】(1)氯气的物理性质是:①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②密度比空气大。
(2)在化学式HClO中,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0,解得:x=+1,因此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14.【答案】(1)⑤③④②①或⑤③④①②
(2)c、i、j
【解答】(1)⑤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先鉴别出氯化铁;
③氯化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红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可得到氢氧化钾;
④氢氧化钾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钾,可得到硫酸镁;
②硫酸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可得到氯化钡;
①最后剩余的就是硝酸钾。
因此检验的先后顺序为:⑤③④②①或⑤③④①②。
(2)a .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b.紫色石蕊滴入白醋中变红色,生成了呈红色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 .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只是吸收水蒸气后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来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
e .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色,生成了五水硫酸铜,属于化学变化;
f .浓硫酸涂在纸上,纸张变黑,将纸张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来,形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g. 钢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
h. 碳酸钠晶体为结晶水合物,放在空气中变成碳酸钠粉末,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i .灯泡接入电路中发光,只是能量的转换,属于物理变化;
j .用酒精擦拭衣服上的油渍,描述的是酒精的溶解性,属于物理变化。
那么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i和j。
15.【答案】(1)①②
(2)C3H8+5O2 3CO2+4H2O
【解答】(1)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而 ③④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①②;(2)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丙烷充分燃烧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3H8+5O2 3CO2+4H2O;
16.【答案】(1)+3
(2)白色或固体或易溶于水
【解答】(1)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B元素的化合价为X;
+1×2+4X+(-2)×7=0;X=+3;故答案为:+3;
⑵物理性质通常是颜色、状态、溶解度等;故答案为:白色或固体或易溶于水;
故答案为:(1)+3;(2)白色或固体或易溶于水。
17.【答案】(1)无色
(2)变快
(3)A;C
【解答】(1)根据题干可知,PX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
(2)常温下液态PX易蒸发变成气态,若环境温度升高,PX的蒸发变快;
(3)A.我国PX供需缺口不断增大,且国内现有生产PX地区均未见影响居民健康的报道,属于支持建设的,故A符合题意;
B.针对我国现有的技术设备,国外生产PX的成功案例可参考价值不高,制作难度较大,不支持建设,故B不合题意;
C.生产PX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支持建设的,故C符合题意;
D.生产PX的过程中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目前没有相关专业机构可以鉴定,盲目建设会造成不必要的风险,不支持建设,故D不合题意。
故选AC。
18.【答案】A
【解答】A、 O2具有助燃性 ,符合题意;
B、 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金属活动性Cu比Mg弱 ,不符合题意;
D、 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答案】A
【解答】A、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锡雕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竹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答案】(1)化学性质
(2)温度
(3)糖类
【解答】(1)碱性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的,属于化学性质;
(2)沸水与冷水的区别是温度不同,由此体现了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
(3)糯米的主要是淀粉,即糖类;
故答案为:(1)化学性质;(2)温度;(3)糖类。
21.【答案】D
【解答】A、取水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滤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含氯物质消毒杀菌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2.【答案】D
【解答】根据甲图可知,反应后有新物质H2O生成,因此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根据乙图可知,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相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即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A、B错误;
在甲中,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呈中性,故C错误;
图甲中,氢氧化钠为碱,稀盐酸为酸,二者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可以表示酸碱反应的本质,故D正确。
故选D。
23.【答案】D
【解答】“银白色”、“密度大”和“导电性”都是银的物理性质,而“能被氧化”是指银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银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