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6.2《再别康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6.2《再别康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4 08:1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意象的选择、组合以及意境的营造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
鉴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过程:
【导入】
康桥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和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环节一】
徐志摩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又在1928年,重游英国,乘船归国途中,写下了这首《再别康桥》。今天,我们就来通过这两首诗感受徐志摩心中的康桥。
自由朗读《再别康桥》与《康桥再会吧》
【环节二】你觉得那首诗更美?
预设:《再别康桥》
你觉得《再别康桥》相比《康桥再会吧》美在哪里?
1.情感美——含蓄抒情
(1)在《康桥再会吧》中你读出了徐志摩对康桥的什么情感?从哪里看出来的?
“别离的情绪”“惺惺惜别”“恋意”“爱”“难忘”“迷恋”(抓直接点明情感的关键词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预设:《再别康桥》更含蓄
(2)《再别康桥》哪些地方在抒发情感?
“心头荡漾”“甘心”“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放歌”“沉默”
可能对于这种浓浓的离别之情,含蓄可能更加合适一些,当然不能否认,直抒胸臆的诗也是好诗。正如华兹华斯说过,华兹华斯是西方非常著名的诗学家,他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当时很多中国诗人,把华兹华斯的这句话奉为经典“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徐志摩记住了华兹华斯的另一句话,“诗歌里,情感是要经过层次的提纯。”
2.意境美——意象的选择、组合以及意境的营造
《康桥再会吧》哪一部分和《再别康桥》写的内容最为相似?——因为有很多相同的意象。加粗《康桥再会吧》这一段中所有的意象,并用横线画出与《再别康桥》相同或相近的意象。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划一下小节——难忘
康桥!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①最难忘
骞士德顿桥下的星磷坝乐,
弹舞殷勤,我常夜半凭阑干,
倾听牧地黑野中倦牛夜嚼,
水草间鱼跃虫嗤,轻挑静寞;
②难忘春阳晚照,泼翻一海纯金,
淹没了寺塔钟楼,长垣短堞,
千百家屋顶烟突,白水青田,
③难忘茂林中老树纵横;巨干上
黛薄茶青,却教斜刺的朝霞,
抹上些微胭脂春意,忸怩神色;
④难忘七月的黄昏,远树凝寂,
像墨泼的山形,衬出轻柔螟色,
密稠稠,七分鹅黄,三分桔绿,
那妙意只可去秋梦边缘捕捉;
⑤难忘榆荫中深宵清啭的诗禽,
一腔情热,教玫瑰噙泪点首,
满天星环舞幽吟,款住远近
浪漫的梦魂,深深迷恋香境;
⑥难忘村里姑娘的腮红颈白;
⑦难忘屏绣康河的垂柳婆娑,
娜娜的克莱亚,硕美的校友居;
(1)《康桥再会吧》中的康河,垂柳,黄昏,晚照,一海纯金,对应《再别康桥》第二节:河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意象的组合(整体、和谐)
(2)《康桥再会吧》难忘春阳晚照,泼翻一海纯金/淹没了寺塔钟楼,长垣短堞/千百家屋顶烟突,白水青田,对应《再别康桥》第二节:河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意象的选择(意象的提纯;六年情感沉淀后的提纯)
(3)何谓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它的全部奥秘即是外部世界即境的心灵化与内部世界即意的具象化。意境的形成,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而意境的创造,则是诗人为源于生活的情意寻找一个更为典型的艺术环境的艺术实践。
朗读第二段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感觉
简言之,意境:①和谐意象组成的艺术环境②艺术环境与情感的统一
而《康桥再会吧》近乎自传独白式的叙述抒情方式。全诗采用细致的铺叙手法,表达出诗人对康桥真挚的爱恋,但过分细致的铺叙,往往容易产生艺术上的琐碎和幼稚,如诗中精心着意地长篇点数康桥之美以及康桥在精神上对诗人的影响,却产生了太用力反而不就的效果。全诗意象繁复,情思丰富驳杂,但由于在形式上缺乏统一性,不如后来写的《再别康桥》在形式的驾驭上达到圆熟的境地。
第二节:“金柳”“艳影”——色彩,绘画美(青荇、彩虹、斑斓)
“新娘”——迷恋
“在我的心头荡漾”——魂牵梦萦

第三节:“软泥”“油油的”“柔波”——触感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陶醉、依恋

第四节:“榆阴下的一潭”——这里的“榆阴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阴蔽日,非常清凉,诗人留学期间常去那里读书、乘凉、遐思。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

第五节:“寻梦” “放歌”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空间上的深处:记忆里的深处

第六节:“沉默”:
第七节:“悄悄”:
①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诗人在此思路急转,由梦境回到现实。别情缕缕,离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
②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惟其如此,才更能表达诗人对母校真挚的离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在心头
③“不似烈酒,好似陈年老酒,是一种杂见平淡,但留有余味醇香”

第八节:“轻轻”与“悄悄”区别:
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作依依惜别。这里,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读全诗
3.音乐美——押韵
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步构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4.建筑美——句式
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环节三】知人论世
新月派: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为了实现这一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他们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代表人物:闻一多、徐志摩、胡适、梁实秋、卞之琳等。
胡适: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