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83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复学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材料一: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始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持续推出了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以近来备受关注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例。《只此青绿》以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的视角,进入千年前少年画家王希孟的内心世界,以画中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深入探查画作形成的篆、绢、颜料、笔、墨等工艺的产生,古往今来的工匠精神与中国式的古典美学交相辉映,传达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的崇高敬意。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别出心裁,从画作的成型工艺入手,将其演绎为一幅国之工匠的人文画卷。剧中描绘的主体是中华民族历代勤勤恳恳的工匠形象,灿烂优秀的历史文化正是由这些平凡劳动者创造的。舞剧为他们画像,用他们的故事唤醒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将舞台艺术与非遗工艺相结合,为时代背景下的文旅融合赋予更丰富深刻的内涵。
在创作手法上,《只此青绿》向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寻根溯源,通过诗性表达和舞台呈现的平衡,引发当今创作者对于戏剧本体的思考。作品打破舞台上常规的线性叙事手法选择淡化戏剧情节与冲突,强调人物超越古今的内心情感,也更突出“舞蹈诗剧”的诗化色彩。在舞蹈编排上,作品较多运用“颗粒状”的动作连成舞蹈句子,形成与众不同的质感、风格、韵味和舞蹈语汇。
在审美风格上,作品传达了《千里江山图》中表现的宋代清雅的审美志趣,服饰和道具突出淡雅、简约的“理性之美”。舞台画面通过“出画入画”、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链接,从不同角度引领观众感受传统绘画之美。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润物细无声的特性和方式。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断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只此青绿》首演3场就成功“破圈”、首轮巡演未半便引发热议,其成功不仅因为创新性的艺术表达,也得益于创新性的传播手段。而这两者,又都源于制作理念及模式的创新2021年12月31日,作品以舞段形式亮相哔哩哔哩跨年晚会,播出时间段内,实时在线观看观众达1.8亿。2022年1月31日除夕夜,《只此青绿》选段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节目一经播出,相关话题便开始频繁登上新浪微博、抖音等平台的热搜。节目中高难度的“青绿腰”也成功出圈,引发了一大批专业舞者和爱好者的模仿和挑战。
此外《只此青绿》充分发掘利用线上传播渠道走出国门。人民网在海外平台的多元化媒体宣传,初步在海外市场上营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巡演期间,一共以9个外文语种发布海外报道数十篇,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讨论热潮。
——摘编自景小勇《始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
材料二:
把古画转化为文艺节目,是把平面转化为立体,使原本需要想象力介入的二维空间变成了可以直接感知的三维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宋韵文化的沉浸感得到了富有技术性的当代表达。
所谓“沉浸感”,在绘画中可以名为“空间意识”。观《富春山居图》最为人称道者,莫过于其散点透视带来的沉浸之感,人观画如在画中,人随景移,又阔大高远,使人失却在景中;而《千里江山图》的独特在绢本设色,以青绿山水呈现江南风貌,有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又有捕鱼、驶船、游玩、赶集。这种动静结合、人景同一的空间意识,以宋人郭熙《林泉高致》中的名言论,即“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富春山居图》与《千里江山图》无疑都是妙品,只是其妙何以体现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沉浸感,今人对此种理论概括,难免有隔靴搔痒之痛。
而春晚的节目《只此青绿》与《忆江南》就把这种沉浸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舞蹈《只此青绿》不但化人为山,以山作人,还把《千里江山图》变为整个演播大厅声光电的山水屏,曲折典雅;《忆江南》更将“家在富春江上”的生存体验通过演员的直接演绎,表现为毫无阻隔感的“诗意地栖居”,使中华美学的韵味扑面而来。其实,人们对宋韵并不陌生,陆游、苏轼的诗词可谓妇孺皆知。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是沉浸式审美体验得以生发的重要缘由。
在宋代,中华传统美学就是丝绸、茶酒、瓷玉、园林,就是饮食、服饰、花饰、香道,就在普通人的寻常生活之中。今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学,要紧的就是打造这种富有当代生活气息的“文化”——一种令人愿意长久沉浸其间的文化。
--摘编自林玮《〈只此青绿〉〈忆江南〉:宋韵文化的当代呈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舞台画面通过“出画入画”、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链接,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感受传统绘画之美。
B.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成功,不仅离不开创新性的艺术表达,也得益于创新性的传播手段。
C.宋韵文化的沉浸感在二维空间变成三维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了富有技术性的当代表达。
D.陆游、苏轼的诗词给人的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是沉浸式审美体验得以生发的重要缘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历代勤勤恳恳的工匠创造了灿烂优秀的历史文化,唤醒了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
B.为了通过诗性表达和舞台呈现的平衡来引发当今创作者对于戏剧本体的思考,《只此背绿》选择在创作手法上向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寻根溯源。
C.《只此青绿》亮相哔哩哔哩跨年晚会时的实时在线观众达1.8亿,在央视春晚播出后频繁上热搜,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制作理念和模式的创新。
D.《富春山居图》与《千里江山图》无疑都是妙品,都体现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沉浸感,但只有后者体现了动静结合、人景同一的空间意识。
3.下列案例中,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河南卫视推出的脱胎于洛阳龙门石窟佛像艺术的节目《龙门金刚》,一经播出便受到了观众广泛好评。
B.湖南卫视播出的电视剧《古剑奇谭》改编自同名仙侠类古装游戏,在制作上力求完美,几乎幕幕有特效,处处藏玄机。
C.东方演艺集团以中国生肖文化为基点,创作了以打击乐演奏和舞蹈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舞乐《中国故事·十二生肖》。
D.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继承人裘继戎,汲取了昆曲、秦腔、评剧和川剧等经典剧目的精华,创作了舞剧《惊·鸿》。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屈原是从长江流域走出的第一诗人,湖北省歌舞剧院拟将屈原的作品改编成优秀的舞蹈诗剧,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改编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
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2015年荣获首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有改动)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所里的暮鼓有点喑哑和憋闷,但依然是生命的勇敢呐喊,六十岁的"她"迎着鼓声回家,此刻,生命的积极鼓点在她心中敲响了。
B.文章中描写"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表达出城市的"她"对农民工母子生活方式的羡慕。
C.在"她"的眼里,那一对站在路边嚼着馒头的母子更像是一对父子,仅仅是因为老年母亲的外貌和行为方式实在像一位父亲。
D.小说中的"她"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保持全部的青春感颇为自信。"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生活和生命的启迪。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人物描写细腻传神,体型壮实的儿子急切地反复呼喊"妈!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一个憨厚孝顺的儿子形象跃然纸上。
B.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十分生动。如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的描写,渲染了城市的"黄昏"氛围,烘托人物暮年感伤的心理。
C.小说情节平实,语言简约洗练,比喻生动形象,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让人感动,字里行间让人领会出人生启悟。
D.小说以"暮鼓"为题,富有艺术魅力,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使文章情节紧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在结束部分以此点明主旨。
8.从“她”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试结合全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9.“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梁仆射惔六世孙,后籍襄州。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除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局,乃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祐甫辅政,荐为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入为尚书右丞。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召,执其子搒笞之,搜索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贼平,奏言:“臣名向为贼污,且‘载’于文从戈,非偃武所宜。”乃更今名。
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关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浑曰:“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既而果为贼缚。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门下省。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召宰相语,皆贺帝得人,浑独不贺,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帝然之。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
宰相张延赏怙权,嫉浑守正,遣亲厚谓曰:“明公旧德,第慎言于朝,则位可久。”浑曰:“为吾谢张公,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卒为所挤,以右散骑常侍罢政事。浑警辩好谈谑,与人交,豁如也。情俭不营产利。免后数日,置酒召故人出游,酣肆乃还,旷然无黜免意。时李勉、卢翰皆以旧相阖门奉朝请,叹曰:“吾等视柳宜城,真拘俗之人哉!”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柳浑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B.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C.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D.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辟、拜、察、荐、授、领都有授予官职之意。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中试者皆称进士。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带褒贬性质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浑淡泊名利,曾弃官归隐武宁山,担任监察御史时,面对同僚的约束,一向放旷豁达的他主动请求外放。
B.柳浑忠于朝廷,朱泚反叛时,不为叛军的宰相之位所动,即使儿子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仍去奉天投奔皇帝。
C.柳浑坚守正义,当朝廷政事出现状况时,皇帝召宰相来商议,众人都祝贺皇帝得到人才,唯独柳浑不祝贺。
D.柳浑为人豁达,他勤俭节约,不置家产,被罢免后仍然买酒召故人出游,纵酒乃还,没有被罢黜的意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4分)
(2)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4分)
14.柳浑为什么认为皇帝不应该亲自挑选京畿属邑的县令?(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C."老病南征日"和《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D."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中说“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 , ,
。
(3)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兼用夸张、比喻及反问的修辞手法,批判了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为。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18.下列各句所 修辞 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 项( )(3分)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 形状。
B. 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 踏着碎琼乱 ,迤逦背着北风 。
D. 远处的 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 雪帘雾障 。
1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这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就容易晕头转向,不知道哪是东,哪是西?
B.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C.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
D.画面上的几个人——华盛顿、杰斐逊和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某电视台“谁是最美的战‘疫’者”栏目推荐了下列四个(组)人及事迹:
①2019年12月29日,武汉首批新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身患“渐冻症”的院长张定宇和同事们奋战一线,无暇照顾被感染的医生妻子。目前有超过400万基层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感动中国。
②1月25日凌晨4点,邱贝文(武汉90后餐饮店老板)发了一条朋友圈:24小时为武汉一线医护人员送餐。随后,全家齐上阵、连轴转,仅两天就向武汉的3家医院送出430多份暖心餐。此次战“疫”,众多80后、90后甚至00后以实干担当彰显青春本色。
③2月13日,在“东京灯会满月节”为武汉募捐的“穿旗袍鞠躬女孩”,来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转交募集到的50余万日元善款。“鞠躬女孩”的故事在中国社交媒体刷屏。
④大年初三,田志阳、臧涛、林大才、孙志远、刘刚(武汉火神山医院建筑工人)开着私家车,赶赴武汉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2月3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收治病患,10天“中国速度”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
栏目主编请你从中选择一个(组)人,作为新一期最美的战‘疫’者,并给栏目写一篇推荐文章,说明推荐的理由,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沈阳市83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复学考试
语文答案
答案:1.D
2.C
3.B
4.①开篇提出观点:宋韵文化的沉浸感得到了富有技术性的当代表达。②接着,结合作品阐释“沉浸感”的内涵。③然后,以春晚节目《只此青绿》《忆江南》为例论证观点。④最后,指出沉浸感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学中的重要性。
5.①题材选择上,选取屈原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创作,将舞台艺术与文学思想相结合,赋予更丰富深刻的内涵。(关键词:屈原代表性的作品)②创作手法上,淡化戏剧情节与冲突,强调人物情感,突出“舞蹈诗剧”的诗化色彩。(关键词:淡化戏剧情节与冲突)③审美风格上,要表现屈原的审美志趣,通过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链接,让观众感受屈原文化之美。(关键词:屈原的审美志趣或屈原文化之美)
解析:1.D项原文“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是人们在观看节目《只此青绿》《忆江南》时对宋韵所产生的感觉,并不是从陆游、苏轼的诗词中所感受到的。
2.A项“唤醒了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的并不是工匠,而是舞剧《只此青绿》;B项不存在目的关系;D项“但只有后者体现了动静结合,人景同一的空间意识”错误,而是两幅图都有体现。
3.B项中的电视剧《古剑奇谭》并不是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来进行创作的,而是改编自网络游戏。
6.A; 7.D;
8.①情节上,运用戏剧性反差手法,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人物上,突出了老母亲作为打工人独特的“男性化”外貌,侧面描写了农民工劳作、生存的艰辛;
③主题上,为后文体现“暮年而不屈服现实的倔强”的主题做铺垫。“爸与妈”双重角色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打工老母亲身上“父亲般坚韧刚强”。
9.(1)“暮鼓”即“暮色中的鼓声”,寓意着临近结束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
(2)“暮鼓”具有象征意义:①烘托出打工母亲的人物性格,即人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
②“暮鼓”揭示了文中的“她”从“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报怨、不消沉的态度。
解析:1.B选项中“对农民工母子生活方式的羨慕”错,是对他们乐观、坚强精神的赞美;C选项中“仅仅是因为”不正确,更重要的是在“她”的眼里和感觉中,在路边站着用餐的母亲虽是暮年却仍辛勤劳作,坚韧不屈,有“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更像一位父亲;D选项中“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错,文章第一段“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显示“她”对年龄有一种担忧。故选A
2.“暮鼓是串联故事的线索”错,“暮鼓”没有贯穿小说始终,只出现在小说结尾部分,起点题作用;“暮鼓”在小说中有双重含义:既是指“会所里引人驻足”的庆典或者某场欢宴的鼓声,更是对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村老母亲奏响的坚强乐观的美好的生命鼓点。故选D
10.B
11.A
12.C
13.(1)这就像那给人看的是玉却卖石头的人一样,前去必然被活捉,怎能铲除叛贼?
(2)陛下立即杀了他也就罢了,如果交付给有关部门的官吏,必须详细地审判定罪才可以。
14.因为柳浑认为挑选京畿属邑的县令只是京兆尹的职责,皇帝的职责是选择大臣来辅佐圣德,皇帝代替京兆尹挑选这些县令是不适宜的。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通过文言文中断句的常见标志和文意进行断句。“私市它玉足之”、“诏京兆府论死”是完整意思,不能断开,“识不类/適之”应断开,可首先排除A和D,“识不类” 的主语是“帝”,再排除B。整句的意思是:玉工为皇帝做玉带,因失误摔坏了一个带扣,玉工不敢上报,私下购买其它玉补上。呈献时,皇帝发现玉不一样,指责玉工,玉工认罪。皇帝怒恨玉工欺骗自己,下诏京兆府论处死罪。
11.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领是兼任的意思,不是授予官职。
12.本题考查文意理解,C项中“当朝廷政事出现状况时,皇帝召宰相来商议”错误,原文“而政有状,召宰相语”的意思是“而且从政有成绩,召宰相来说起此事”。
13.(1)见:被;禽:通“擒”,捉住,捕捉;攘:铲除,清除。(2) 遽:立即;委:交付,委托;有司:有关部门的官吏。
【参考译文】
柳浑,字夷旷,又字惟深,本名叫“载”,南朝萧粱仆射柳惔的六世孙,后入了襄州籍。天宝初年,他考中进士,调为单父县尉,多次升迁后担任衢州司马。然后弃官隐居在武宁山中。下诏拜为监察御史,御史台同僚用仪法规矩来约束他,但是柳浑放旷豁达不乐意受此拘束,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宰相爱惜他的才能,留他在朝廷当左补阙。崔祐甫担任宰相的时候,推荐他担任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朱泚起兵叛乱,柳浑躲藏在终南山中。贼人早就知道柳浑的名声,用丞相的职位来招用他,逮捕了他的儿子严刑拷打,多方搜索他的住处。柳浑穿着破烂衣服步行到皇帝避难的奉天城,改授为右散骑常侍。平定朱泚叛乱后,柳浑上奏说:“臣的名字从前被贼人玷污,并且‘载’字从文字上讲从戈,与停息战事不相宜。”因此改名为现在的名字。
贞元元年,升为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占据淮、蔡州,关播任用李元平守卫汝州,柳浑说:“这就像那给人看的是玉却卖石头的人一样,前去必然被活捉,怎能铲除叛贼 ”随后李元平果然被叛贼捉拿。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然归属门下省。皇帝曾经亲自选择官吏治理京畿属邑,而且他们从政有成绩,召宰相来说起此事,大家都祝贺皇帝知人善任,只有柳浑不道贺,说:“这只是京兆尹的职责,陛下应当选择大臣来辅佐圣德,大臣应当选择京兆尹接受广泛深入的教化,京兆尹应当选拔县令亲自处理小事。代替京兆尹选择县令,这不是陛下所应当做的。”皇帝听了,赞成他这意见。玉工为皇帝做玉带,因失误摔坏了一个带扣,玉工不敢上报,私下购买其它玉补上。呈献时,皇帝发现玉不一样,指责玉工,玉工认罪。皇帝怒恨玉工欺骗自己,下诏京兆府论处死罪,柳浑说:“陛下立即杀了他也就罢了,如果委托有关部门的官吏,必须详细地审判定罪才可以。在法律上,失误损伤乘舆器服,论罪应当处以杖刑,请求按照法律论罪。”因此玉工没有被判处死刑。
宰相张延赏仗恃权力,嫉恨柳浑坚守正义,派亲信对柳浑说:“您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要在朝中谨慎说话,那么高位就可以长久。”柳浑说:“为我向张丞相道歉,我的头可以砍掉,但舌头不能受限制。”最终他被排挤,以右散骑常侍的身份,免除了职务。柳浑头脑敏捷喜欢辩论,和人交往,开阔大度。生性节约俭朴,不置家产。罢免后几天,购买酒召故人出游,纵酒狂放极乐才归还,旷达得似乎没有被罢黜一样。当时,李勉、卢翰都以旧宰相的身份闭门享受朝请待遇,叹息道:“我们与柳宜城相比,真是拘泥于世俗的人啊!”(柳浑)贞元五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贞。
15.C; 解析:C项,错在“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表达的是老病孤独、颠沛漂泊的悲哀。
16.①羁旅漂泊之苦:“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的悲愁。②年老体病之愁。“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③无人赏识之悲。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④渴望报效之情。“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得重用之情。
17.①族秦者秦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8.A,“纨绔”为借代,其它选项均为比喻
19.A
20.B解析:A.“失陪“不能相陪;对客人的谦词;此处用在“姑姑”身上,不得体;C.“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此处用于别人,不得体;D.“千金“对别人女儿的客气称呼;此处称自己的女儿,不得体;B.得体
21.答案:(1)语句:①;修改为:“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速增长”;
(2)语句:③;修改为:“统计数据显示”或者“根据统计数据”;
(3)语句:⑦;修改为:“截至目前”或者“截止到目前”;
(4)语句:⑨;修改为:“16%的人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
解析:①“发生了快速增长”动宾搭配不当;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句式杂糅;⑦“截止”用词不当,“截止”意为“(到一定期限)停止”,它的后面不能直接跟时间宾语;⑨“16%的人群”搭配不当。
22.参考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解析:根据“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可知,第①空应该是“吸收水分和吸取
养料”。根据“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可知,第②空应该是“固定植株”之类的意思。
根据第③空前面的“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及后面的“是因为……”,可以确定第
③空应该是“之所以称其为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