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同心圆梦生物预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届同心圆梦生物预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5-17 20:0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届同心圆梦预测试题说明
2013届同心圆梦预测试题,为本省重点高中一线高级教师根据本省13届高考考试说明,及高考趋势,编撰的一系列高考预测试题,主要通过命题倾向、解题思路、知识点考察方式、材料使用等诸多方面对13届高考试题进行全方面之预测、探讨。
本预测试卷,内部所有试题,均为高中一线优秀之高级教师或原创或改编命制而来,原其命制主旨以考点、方法、思路、材料等宏观诸方向以求预测、补丁,则微观处略显未精益求精,间或有些许瑕疵错误,敬请用者谅解。
2013届同心圆梦生物预测试题
1.近年来,SARS病毒、HIV病毒、H1N1、H7N9等禽流感病毒不断出现,危害人的健康。下列对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突变率都较高,产生的变异类型也很多
C.侵入到宿主细胞中的病毒不能与抗体结合
D.病毒可以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答案】C【解析】自然界中的病毒绝大多数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是因为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易于发生突变,比DNA要高的多,所以人类对RNA病毒引起的疾病关注很高,因为RNA病毒的变异类型多,预防和治疗要困难的,所以教材和日常生活中RNA病毒出现的几率高,学生易理解为绝大多数的病毒遗传物质是RNA,所以A项和B项错误;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效应T细胞攻击该细胞,抗体只能与抗原结合形成细胞集团和沉淀,所以C项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核糖体,D项正确。
2.下图是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图中阴影表示患病个体,则7号个体致病基因只能来自2时,该遗传病属于 (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显性遗传病
D.伴X隐性遗传病
【答案】D【解析】7的致病基因来自2时,只能是X染色体上的基因,因为7的Y染色体来自于3,X染色体来自于2,而2表现型正常,所以只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3.豌豆子叶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绿色子叶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素,下列对这一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
A.控制该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染色体结构改变造成的
B.子一代豌豆子叶颜色的统计在子一代植株上进行
C.基因对子叶颜色的控制是基因直接表达的结果
D.叶绿素只存在叶绿体中,液泡中的色素不含叶绿素
【答案】D【解析】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只有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所以A项错误;子叶属于种子的结构,种子结在上一代的植株上,所以对子一代子叶的观察应该在亲本植株上进行,所以B项错误;题干中说明子叶颜色是因为叶绿素含量不同,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叶绿素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所以C项错误;豌豆的叶绿素只存在于叶绿体中,液泡中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有其它色素,所以D项正确。
4.下图为部分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次级消费者摄入量占初级消费者摄入总量的10%~20%
C.C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B.图中能量数值B=A+C
D.C指向分解者的箭头中包含遗体残骸,包括次级消费者的粪便
【答案】D【解析】能量传递效率10%~20%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比,而非摄入量,所以A项错误;摄入量减粪便量是同化量,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B项错误;图中B等于呼吸散失的能量与C之和,所以C项错误;C表示生长发育和繁殖所用能量,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会被下一营养级摄入,下一营养级的粪便属于C,所以D项正确。
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
B.图中所有的成分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图示箭头也可以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
D.该图可表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答案】A【解析】题中已说明是碳循环,双向箭头两端是二氧化碳和生产者,指向二氧化碳的箭头数量最多,所以E是二氧化碳,A则是生产者,B和C分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D属于分解者,所以图中只有A→B→C一条食物链,C是最高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所以A项正确;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要有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该图中没有能量,所以不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项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地,没有二氧化碳,所以C项错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所以D项错误。
6.生物膜所含的蛋白质叫膜蛋白,研究表明如果用药物抑制细胞能量转换、蛋白质合成等代谢途径,对膜蛋白质的运动没有影响,但是如果降低温度,则膜蛋白的扩散速率可降低至原来的1/20~1/10,此现象不能说明( )
A.膜蛋白的运动与温度有关
B.膜蛋白的运动不影响细胞代谢
C.膜蛋白的运动不需细胞代谢产物参与
D.膜蛋白的运动不需细胞提供能量
【答案】B【解析】从题信息知,抑制细胞能量转换、蛋白质合成等代谢途径,不影响膜蛋白运动,这和C、D项内容对应,另外,由题干知降低温度后膜蛋白扩散速率发生变化, 这和A项所述对应,但是,不能从题干信息判断膜蛋白的运动是否会影响细胞代谢,所以,B项为本题正确选项。
7.下图表示基因人和基因和和人体红细胞间的关系,图中M、X分别表示相关物质,①②③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表示基因突变的过程
B.②、③表示转录、翻译过程
C.M1、M2是由A、U、C、G组成的单链结构
D.形成X1、X2的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等不相同
【答案】C【解析】图中①表示正常红细胞血红蛋白基因突变的过程,A正确;②、③表示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B正确;M1、M2为mRNA,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的,不是由碱基组成的,C错误;X1、X2分别表示正常蛋白质和异常蛋白质,两者主要差别在于组成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等不同,D正确。
8.下面关于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部分蛋白质能改变淀粉酶的活性
B.部分蛋白质是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C.蛋白质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细胞凋亡过程中没有新蛋白的合成
【答案】D【解析】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会将其水解,从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A项正确;染色质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参与染色质组成,B正确;生物体同机物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蛋白质属于有机物,C正确;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主动性、程序性死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合成形成这个过程所需的蛋白质才能完成,所以会有新蛋白的产生,D错误。
下表列举了某植物体内与水有关的生理反应及场所。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生理反应式
场所
4[H]+O22H2O

2H2O 4[H]+O2

葡萄糖纤维素+ H2O


A.场所①为线粒体内膜,该生理反应释放的能量可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
B.场所②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该场所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场所③为高尔基体,该生理反应在有丝分裂后期较为活跃
D.场所①②③④均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且场所④的形成与核仁有密切关系
【答案】C【解析】[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所产生的能量可用于合成ATP和形成热能,A正确;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该场所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比较活跃,C错误;场所④为核糖体,而核糖体是一种无膜细胞器,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且原核细胞的核糖体与核仁没有关系,因为原核细胞没有核仁,D错误。
10.DNA复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复制的引发、DNA链的延伸和DNA复制的终止三个阶段。如图所示为DNA复制的部分示意图。结合该图,下列对遗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在DNA复制过程中,与DNA母链相配对的碱基种类共有4种
②DNA解旋后,单链结合蛋白的作用可能是防止母链间重新形成氢键
③图中a过程表明引物发挥作用后将会被切去,使子DNA碱基纯化
④完成图中b、c过程应需要DNA聚合酶和其他酶的催化才能完成
⑤与DNA复制过程相比,转录过程所需模板、原料、酶的种类等均不同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D【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DNA复制时,RNA引物将会与DNA母链结合,可见与DNA母链相配对的碱基种类可能有5种,①错误;DNA解旋后,为了防止母链间重新形成氢键,结合蛋白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正确;DNA完成复制后,子DNA中不含引物,这样可以使DNA中碱基纯化,③正确;图中b过程切去引物的缺口需要DNA聚合酶及DNA连接酶等进行缝合,④正确;DNA复制的模板是DNA的两条链、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酶中有DNA聚合酶等,而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酶中有RNA聚合酶等,⑤正确。综上答案选D项。
11.神经递质和激素是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常见的两种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B.激素和神经递质都要与相关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般都要分解
D.神经递质和激素都会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D【解析】突触前膜处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而突触后膜处无突触小泡,所以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A项正确。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信息分子,都要与相关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B项正确。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要及时分解,否则会引起病变,C项正确。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细胞(神经元或肌肉细胞或腺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而激素不会引起膜电位的变化,D项错误。
1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神经递质受体的修饰加工与高尔基体有关
B.衰老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量比正在分化的细胞核孔数量多
C.溶酶体中所含的物质均可穿过溶酶体膜进入细胞质
D.细胞质基质产生的氧气可以被线粒体利用
【答案】A【解析】考查生物膜系统、主要细胞器、细胞核等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神经递质受体属于糖蛋白,其加工修饰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细胞衰老代谢减弱,核孔数量减少,B项错误。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不能进入到细胞质中,C项错误。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不会产生氧气,D项错误。
13.正常情况下,下图各曲线中改变横或纵坐标所示含义后,对曲线形状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 )
A.图①中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ATP浓度变化对简单扩散过程中物质运输的影响
B.图②中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C.图③中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中DNA数量的变化
D.图④中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中基因数量的变化
【答案】C【解析】简单扩散不需要ATP,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最后相对稳定,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由1→2→1,C正确。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数量不变,D错误。
14.下面关于菠菜叶肉细胞中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无光条件下,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自于线粒体
B.叶肉细胞中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C.该细胞中ATP含量白天明显大于夜间
D.细胞核中不能合成ATP,但有ATP分布
【答案】D【解析】无光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在细胞质中也可产生ATP,A错误;叶肉细胞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理活动,B错误;该细胞的ATP含量在白天和夜间均维持含量的相对稳定,C错误;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核中也有分布,但是细胞核中不能合成ATP,D正确
15.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由于基因碱基序列改变出现的新性状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B.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肯定会表现出新的性状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数目的变化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的移接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C【解析】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若此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是不会遗传给后代,A错误;基因重组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只可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但新的基因组合也不一定就表现出新的性状,如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重组,但没有表现出新的性状,B错误;染色体片段缺失过程中如缺失的部分对应DNA片段上没有基因存在,则不会导致基因种类、数目的变化,C正确;非同源染色片段的移接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D错误。
16.(10分,每空1分)某细菌培养的组成成分是KH2PO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素和蒸馏水,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要制作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在上述成分中还应加入________,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氮源是________。从同化作用类型看,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于________。
(2)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则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为NH3,从而使尿素溶液pH升高,这可用________试剂来检验。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这种细菌利用尿素的能力________,脲酶活性强,含量多。
(3)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和接种等环节都需要严格做好无菌操作,包括灭菌和消毒两种方式,对实验者的双手需要________,培养基、接种环、培养皿等需要________。在培养基配制时,灭菌与调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
【答案】(10分,每空1分)
(1)琼脂 葡萄糖 尿素 异养型
(2)选择 酚红 强
(3)消毒 灭菌 先调pH,后灭菌
【解析】(1)琼脂是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中,含有碳元素的是葡萄糖,含有氮元素的是尿素。该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因而适合进行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
(2)该培养基中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故为选择培养基。由于细菌产生的脲酶向周围扩散,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产生的氨使培养基呈碱性,酚红指示剂变红。这表明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分泌了脲酶,并分解了尿素。圆形红色区域越大,表明这种细菌利用尿素的能力越强,脲酶活性越强,含量越多。
(3)灭菌和消毒的对象不同,消毒针对人体和生物材料,培养基及其他用具等可以进行灭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先调节pH,后进行灭菌,防止灭菌后在调节pH的过程中污染培养基。
17.(13分)下图为春末晴朗白天,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的变化曲线。
(1)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 ,在11:00,乙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出现低谷的原因是光合作用 过程减缓,影响这一过程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
(2)在11:00-12:30之间,乙植物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 (大于、小于、等于)甲植物。在18:30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细胞器有 。假如甲、乙两植物单位叶面积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哪么在17:00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大于、小于、等于)乙植物。
(3)甲、乙两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02来自于H2O还是C02。请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 。
(4)观察发现,甲、乙两植物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片面积均逐渐增大,这是______的结果;甲植物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汉水丑生的生物
【答案】(13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11:00 暗反应 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2分)
(2)小于 叶绿体、线粒体(2分) 等于
(3)来自于H2O 分别将C18O2和H218O提供给两组植物,分析两组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O2,仅在H218O组植物中产生,即可证明上述结论。(2分)
(4)细胞分裂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1)光合作用消耗的ATP来自于光合作用光反应,从图中可看出在11:00,甲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所以此时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在11:00光照强烈,为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的CO2量减少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
(2)从图可以看出,11:00-12:30之间,乙植物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总是小于甲植物。在18:30时,甲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在17:00甲乙两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若呼吸作用强度也相等,则两植物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也相等。
(3)首先分别标记CO2 和H2O中的氧提供给两组植物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两组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O2仅在H218O组的植物中产生。
(4)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叶片面积增多,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性表达。
18.(8分)某同学对某家族的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的系谱图如下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不考虑多基因遗传病,且概率一律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乙病的遗传方式不是 。
(2)假如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3和Ⅱ4再生一个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 。
(3)假如乙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另设甲病自然人群中患者占1/10000,则Ⅲ1与一位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两病兼患的概率是 。
(4)假设乙病为显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位于X和Y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甲病和乙病,请写出Ⅰ3的基因型 和Ⅲ1的基因型 。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伴Y遗传遗传
(2)1/8(2分)
(3)1/202(2分)
(4)AAXbYb或AaXbYb aaXBY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概率的求解、基因型的书写及PCR技术等知识。(1)仔细分析图谱并结合题干信息可知,Ⅱ1患甲病,而其父母均正常表明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但可排除伴X隐性(因为Ⅱ4患病,Ⅰ3正常)和伴Y遗传(伴Y只有男性患病,而图中有女性患者)。(2)假设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甲病和乙病下同。如乙病为常显,由于Ⅲ1两病兼患,故Ⅱ3的基因型为Aabb,Ⅱ4的基因型为AaBb,则再生一个aaBb(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4*1/2=1/8。(3)如乙病为伴X显性,则Ⅲ1的基因型为aaXBY,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的概率为,故他们的子女两病兼患的概率=。(4)如乙病为伴X和Y同源区段的遗传病,Ⅰ3两病均正常则基因型为AAXbYb或AaXbYb,Ⅲ1两病均患,其从他父亲那得到一条Yb基因,故基因型为aaXBYb。
19.(7分)如图表示某稻—鱼—蛙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增加了鱼与蛙及其鱼与蛙的生态作用。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如撤去这两种生态系统的人的管理,则群落演替 (存在或不存在);这两生态系统相比, 稳定性较强的是稻—鱼—蛙农业生态系统,原因是 。
(2)稻—鱼—蛙农业生态系统内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积极作用是 。
(3)为了使稻获得高产,普通稻田生态系统需要经常使用农药,而稻—鱼—蛙农业生态系统不需要,主要是后者“有效借助”了 这种种间关系。
(4)某同学写出了一条错误的捕食食物链:杂草→蚯蚓→鸡,请分析错误在哪? 。
(5)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等。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每空1分)
(1)存在 抵抗力 甲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较复杂
(2)鱼、蛙是消费者,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捕食
(4)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蚯蚓为分解者
(5)信息传递
【解析】(1)这两种生态系统均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撤去人的管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将发生改变,即演替仍然存在。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而稻—鱼—蛙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强。(2)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稻—鱼—蛙农业生态系统存在害虫的天敌,害虫数量不会爆发,而普通稻田如不喷洒农药害虫很可能会爆发而导致减产。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4)蚯蚓属于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5)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0.(15分)下图是胚胎干细胞培养分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胚胎可以是体内受精也可以是体外受精及其它技术获得的,如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2)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包括:细胞体积______,细胞核_______,核仁明显,可以增殖但不能__________。
(3)由图示可知胚胎干细胞具有___________性,可以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但这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因子。
(4)收集体内胚胎的技术叫________,培养动物细胞时除了已知的各营养还必需加入____________。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核移植技术 转基因技术 (2)小(1分) 大(1分) 分化 (3)全能性 分化诱导因子 (4)冲卵 动物血清(1分)
【解析】胚胎工程中,胚胎尤其是早期胚胎是重点研究内容,胚胎工程与基因工程结合,将人类所需的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可以发育成转基因胚胎,核移植在体外进行,成功后的胚胎可以移入母体继续发育;胚胎干细胞的特点是细胞体积小,细胞核体积大,核仁明显,可以增殖但不能分化,但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可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所以早期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胚胎从母体中收集的过程叫冲卵,培养动细胞需要加入血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