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4 09:29:00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下协作校高一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济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通过的《保护水下文化造产公约》规定,水下文化遗产是指“周期
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至少100年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

的遗迹”。该公约列举的例子包括遗址、建统、房屋、人工制品、人类造骸,船舶、飞行器、其他交
通工具或其任何部分、所载货物或其他内容物,以及具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及具有史

前意义的物品。
一般说来,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其作用是永续的。水下

文化透产是文化造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上述特点。由于常年沉没在水下,受到人为干
预的可能性较小,它们可以为考古学家提供大量可靠的考古、文化、科技等信息,可以由此锥断

出当时社会的军事、商业和贸易情况、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既可以补充从陆
上遗址造迹中获取的信息,又可以验证、佐证这些信息。简言之,水下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文

化资源,需要人们善加保护和管理,原则上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公共资源,由国家妥善保管在开放
性的公共场所中,供后世欣赏、研究和借鉴。
相对于陆上文化遗产而言,水下文化造产具有特殊之处。其一,陆上文化遗产处于一国车
有主权的领土之内,国家可以依据领土主权予以管辖。水下文化遗产则既可能位于一国享有主
权的内水,群岛水城和领海内,也可能位于一国依照国际法仅对特定事项享有管辖权或主权权
利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还可能位于各国管辖范困之外的国际海底区域内。扶
言之,国家对领海之外海城内的水下文化遗产捉出保护和管辖主张时应当具有国际法依据。其
二,所处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对水下文化造产的调查,研究、保护和发据工作十分困难,费用高吊
且风险巨大,海洋中的遗产更是如此。
材料二:
(摘编自赵亚娟《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建议)
中国网:张馆长您好,水下考古和国野考古相比,它的难度或特殊之处在什么地方?
张威:水下考古可以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兴起的一个新兴的学科,它是田野考古在
海洋、江河溯泊水城的一个延仲。它和田野考古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作环境我然不同,因为禽要
考古学家到海洋或水城里进行水下文化遗产的发据,调查工作,所以必须要借助特妹的工具、持
珠的技术和特殊的方法。人不是鱼类,不可能在海评里自由地呼吸,这就是说考古队员要完全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2-05-489A·20212022学年下协作校高一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项,原文说“邵分或全邵位于水下至少100年”。B项,原文说“受到人为干预的可能性较小”。D项,“各
国只能对领海内的水下文化遗产予以管辖”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国家对领海之外海域内的水下文化遗产提
出保护和管辖主张时应当具有国际法依据”可知)
2.D(“而且这种行为是违法的”说法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这种商业打捞如果从法律来讲,可能有的国家是合
法的,有的国家是非法的”)
3.B(记者的提问是为什么“目前已经被发掘的水下沉船,它的深度一般都在水下的十米到二十米”,B项强调的
是“高氧潜水”的优势,与其余三项的角度不同)
4.文章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水下文化遗产,(1分)接若介绍说明水下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价值,(1分)最后指出
水下文化遗产的特殊之处。(2分)
5.①逻辑性强。访谈过程中记者紧紧围绕“水下考古”展开提问,从水下考古与田野考古的区别开始,进而追问
水下考古的技术及出水文物的保护等。层层递进,逻辑严密。②问题简洁明确,指向性强。记者的每一个问
题都是与水下考古相关的问题,表述简洁,能让采访对象迅速理解问题。③重视对方的观点,善于引导。当
张威谈到水下考古技术的时候,能及时追问水下考古的关键:当张威谈到出水文物的保护和维修时,又及时
加以总结。(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6.A(B项“想偷懒”错,作者长大后发现,收衣服的各种规矩,也是对女性的规训,所以抗拒。C项“虚伪和欺骗”
错。根据原文,“用力乖”只是需要“一点服从意志或忍耐的力气”。D项“点菜”代表了女性生活选择的另一
种可能,所以和之前“做饭”“折衣”的意义不同)
7.C(“只有跳出这个环境,离开家乡,去到都市”错,原文无此意,而是在结尾说“不光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就会
有选项”,不受他人眼光思想制约,就会有新的选择)
8.①本文语言朴素、自然、亲切,将民俗风情娓娓道来。(2分)
②本文使用了一些闽南语方言词汇,如“拜拜菜”“高拐”“吊嘎仔”“阿娘喂”等,使文章具有浓厚的台南(地域)
风情。
③本文语言别具幽默感,形容自己少年懵懂是“民智未开”,形容自己讨好长辈是“用力乖”。(②③答对1点
即给2分)
9.①以“满仔家的菜包”为题,具有象征的意味。做成“人形”的菜包是个笑话,是不合规矩的。这种规矩,和“收
衣服”的规矩一样,都是对女性的规训和控制。(2分)
②把“努力学捏菜包的媳妇”和“知道该上哪个馆子点铁板牛柳的螅妇”做对比,引发对女性命运的思考,看似
代代相传的风俗和“命运循环”是可以被打破的,女性可以有别样的生活选择。(2分)
③引发阅读兴趣,通过生活趣事引出后文叙事进而深化主旨。(2分)
10.D(原文标点: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
惨政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11.A(法术,文中指“法”和“术”的合称。韩非子认为“法”和“术”不够完善,主张两者兼用)
12.C(“韩非请求去秦国议和,但秦王不信任韩非”有误,原文的意思是起初韩王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吃紧,才
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任用韩非)
13.(1)当时韩非痛恨韩王治理国家不致力于加强法制,反凭借君主的权势去支使臣下。(得分点:“疾”“务”
“御”各1分,大意1分)
(2)我如果能见到这个人并且同他交往,就死而无憾了!(得分点:“寡人”“游”“恨”各1分,大意1分)
14.①了解游说对象的心理;(1分)②用自己的言辞去适应游说对象。(2分)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2-05489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