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角及其表示
北京课标版 七年级上册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课上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所学的角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性质的基础上,由它们组成的新的几何图形,是几何入门的关键,本节课系统阐述了角的静态定义、动态定义及表示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与比较,角平分线、及与多边形、圆相关的角打下基础。正确理解角的有关概念,不仅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基础,也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知识。观察实践、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能很好的配合本节课内容的展开。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地接触了角及相关内容,但仍停留在直观性的描述、感性认识的层面。大部分学生课前已能基本辨别生活中的角,区分角的大小,但也会把几何图形的顶点误当作“角”。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个别同学的课前准备不充分,自学角的表示可能存在个别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正确表示角,课上有必要继续培养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的学习习惯。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四种表示方法,会合理选择方法表示角;能准确数出图中的角
2、经历自主学习表示角的方法的这一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角的定义 会正确表示角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法表示角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自主学习、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生活中的角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展示寻找到的生活中的角 思考:通过生活中找到的角及小学学过的角的认识,请你画出一个角,思考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呢?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角的定义 1、(静态的定义) 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试一试: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 2.动态的角只做了解: 教师用圆规演示动态角的形成 角又可以看做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旋转终止位置与旋转开始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角 (二)角的表示方法 如何表示角呢?看阅读材料: 1、角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注意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如图: 表示成:∠AOB或∠BOA 在某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角可以用一个顶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O 角可以用任意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图: 表示成:∠1 4、角可以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 如图表示∠α 希腊字母的表示方法,教师讲解给出,教给学生希腊字母的读法 1、自学后用四种方法表示角 2、下图中有几个角,分别怎么表示 强调组合角的表示 教师总结四种表示方法,强调如何恰当选择表示角的方法 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做一做: 填空: 图中一共有 个角(不包括平角) 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 写出以A为顶点的所有角: 2、图中共有几个角?分别把它们写出来。 3、写出图中以BD为边的角 小结提升 谈谈你的收获 学生展示生活中找到的角,并画角板演 思考如何画的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角,尝试给出角的定义 结合角的定义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学生阅读材料,见附件(1)学习角的表示方法,找学生黑板上讲解 学习角的表示方法,找学生黑板上讲解 学生标角,黑板讲解,学生讨论,并总结表示方法的优劣 强化练习 巩固新知 选择恰当方法表示角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方法的总结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角,学生感知生活中存在大量角的背景,及感知静态和动态角 通过对角静态定义的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了解动态角的定义 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学会用恰当的方法表示角 通过练习学习认识事物要有“顺序性”的方法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3.6.1角及其表示 1、定义: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 2、角的表示 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1)∠EDF 1 (2)∠D (3)∠1 (4)∠α 符号表示“∠”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课下预留了寻找生活中的角的活动,课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兴趣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动手画角,基本上都能画出角,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画图进一步感知了数学中的角,为定义的得出做好铺垫,效果好。
学生自主学习角的表示方法,通过给角起名字来评价学习效果 ,效果良好
六、教学设计的特色
(一)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教师预留了寻找生活中的角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寻找,感知生活中存在大量角的背景,以及生活中有两种角的形态:静态角和动态角。让学生代表课上展示组内成员找到的生活中的角,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实施铺垫了愉悦的学习情绪。
(二)动手操作,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动手画出任意角,并找学生课上板演。经历画角的过程,体会静态的角,为定义的得出做好铺垫。 通过问题的引领,学生自然得出角的静态定义。寻找定义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角的概念。
(三)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角的表示方法由学生阅读材料,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强调逐字阅读,通过阅读找到角的四种表示方法,及每种表示方法注意的问题,并能够在新图形中给角命名。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但对于自主学习角的表示方法这一环节,还可以稍作改变。阅读材料的给出学生不能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学习,教师语言可以在明确一下,可以指着投影告诉学生应该阅读哪部分,哪个图形是图(1)图(2),阅读后完成什么学习内容,由于学生是初次自学,教师语言应放慢语速,让学生听清楚,为自学铺平道路。
本节课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学习内容,采取情景导入、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练习巩固的策略,有效地解决了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附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