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
等差数列
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 问题1:今天是周三16号,则上个周三,下个周三,上上个周三下下个周三分别是几号?数列:2,9,16,23,30【趣味导入】如何得到?问题2:这是怎样的一个数列,有何特征?【学习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定义和通项公式.
2、提高归纳、猜想能力.
3、联系生活中的数学.
1、对等差数列的概念考查是本节课的热点.
2、本课内容常与函数,不等式结合命题.
3、会以考查基本问题为主,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
形式考查.【特别关注】一、从实际例子归纳等差数列的定义看下面的数列:
3,0,-3,-6,……;
一张梯子
⑴从高到低每级的宽度依次为(单位cm)
40,50,60,70,80,90,100;
⑵每级之间的高度相差分别为
40,40,40,40,40,40.
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常数.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差都等于-3
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差都等于10
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差都等于0
问:这3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等 差 数 列 的 定 义数学语言是:
an – an-1 =d(n≥2,n∈N*)
数列{an}为等差数列?an – an-1 =d或an=an-1+d 那么对于以上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 (n≥2,n∈N*)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an},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1)“从第2项起”这一前提条件的两层含义,其一,第1项前面没有项,无法与后续条件中“与前一项的差”相吻合;其二,定义中包括首项这一基本量,且必须从第2项起保证使数列中各项均与其前面一项作差.
(2)“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这一运算要求,它的含义也有两个:其一是强调作差的顺序,即后面的项减前面的项;其二是强调这两项必须相邻.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3)“同一常数”这一要求,否则这个数列不能称为等差数列.【定义解读】【思考】在前面的数列中a100=?我们该如何求解呢?
二、由定义归纳通项公式a2 - a1=d,a3 - a2=d, a4 — a3=d,. . . . . .则 a2=a1+da3=a2+d=a1+2da4=a3+d=a1+3d……an-1-an-2=d,an -an-1=d.这(n-1)个式子迭加an - a1= (n-1)d当n=1时,上式两边均等于a1,即等式也成立的。这表明当n∈N*时上式都成立,因而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已知数列{an},a1=a2=1,an =an-1+2(n≥3).
(1)判断数列{an}是否为等差数列?说明理由;
(2)试求{an}的通项公式.
【错解】
(1)∵an=an-1+2,
∴an-an-1=2(为常数),
∴{an}是等差数列.
(2)由上述可知,an=1+2(n-1)=2n-1.【误区警示】【错因】 忽视首项与所有项之间的整体关系,而判断特殊数列的类型是初学者易犯的错误.事实上,数列{an}从第2项起,以后各项组成等差数列,而{an}不是等差数列,an=f(n)应该表示为“分段函数”型.
【正解】 (1)当n≥3时,an=an-1+2,
即an-an-1=2,
而a2-a1=0不满足an-an-1=2(n≥3),
∴{an}不是等差数列.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判断-401是不是等差数列 –5,-9 ,-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例2 、在等差数列{an}中 ,
已知a1=2 ,d=3 , n=10,求an
已知a1=3 ,an=21 , d=2,求n
已知a3=6 ,a6=12 , 求公差d,an【题后点评】求通项公式的关键步骤:
求基本量a1和d :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由此解出a1和d ,再代入通项公式.
像这样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 出方程求解的思想方法,称方程思想.
这是数学中的常用思想方法之一.
(2011·福建卷文科·T17)
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a3=-3.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思路点拨】 通过an=a1+(n-1)d来求;
an=3-2n【接轨高考】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an-an-1=d(n≥2且n∈N*);
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n≥1) .
重点是通项公式的应用,知道an,a1,d,n中任意三个,应用方程思想,可求出另外一个.【要点扫描】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课后探究】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