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
2.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借助提示讲好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和同学交流觉得神奇的内容。
4.初步懂得神话中的人和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神奇”导入,激发兴趣
(一)射日游戏,复习生字
(二)看图片,猜故事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丰富的想象,解释自然现象,创作了许多神话故事,看图猜一猜,你知道这些神话故事吗?
学生看图片,猜故事。
请读过这些故事的同学讲一讲故事。
师总结:先人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创作了许多神话故事,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紧扣要素,感受神奇
请同学默读《羿射九日》这篇神话故事,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
(一)结合图文,找出神奇。
师引导学生发现:图画中的人物羿是一个“神箭手”,他身上背的是“神箭”,手中持的是“神弓”。
世界最东边的海上有一棵神树,名字叫做“扶桑”;太阳每天坐着神车——“两轮车”东升西落。
(二)想象画面,感受神奇
师引导学生想象:这颗神奇的“扶桑树”是什么样的?这辆神奇的“两轮车”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汇报,师预设:
生1:扶桑树长在海上,特别大,特别茂盛。
生2:扶桑树上结着许多太阳,红红的,就像一个个红苹果。
生3:两轮车也是红红的,能装的下太阳,浑身冒着热气。
师赞美学生都是小小的神话作家。
(三)激发兴趣,领悟神奇
导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人们还把扶桑树想象成这样:(师依次播放图片)
《羿射九日》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请大家默读文字,感受奇妙的想象。
(四)对比阅读,明晰起因。
师:通过阅读上面的文字,我们发现,金乌鸟一齐飞上桑树顶,人类的灾难开始了。默读课文二至三自然段,思考:羿为什么射日?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发现,想象的内容不同,但羿射九日的原因是相同的。
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讲一讲羿射九日的原因。
师表扬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师总结方法:讲故事并不难,想象画面更丰满。
三、举一反三 讲好故事
(一)梳理文章,抓住要点
师:“羿为什么射日”我们已经清楚了,羿是怎样射日的?射日的结果怎么样?
请同学朗读课文四至七自然段,回答问题。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表格。
(二)紧扣过程,指导方法
1.齐读过程,感知发现
羿射九日的过程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我们要抓住哪些内容才能把故事讲好。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羿射日的过程。
生自由朗读文字,师引导学生发现为了帮助人们脱离苦海,羿战胜了许多困难。指导学生读好表示人物动作的词。
2.顺学而导,总结方法
师:请同学观察书中插画,展开想象羿还会战胜什么困难?
预设:
生1:他的衣服被烤化了,没有水喝,嗓子都要冒烟了。
生2:因为地面太烫,走的路太多,他的鞋子坏了,光着脚走路。烫出来了许多水泡。
生3:我觉得天空中的太阳会嘲笑他,说他自不量力。
师:是啊,在射日之前,太阳和羿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加入你的故事中,一定会更精彩。
总结方法:动作语言巧运用,声情并茂惹人爱。
同桌交流,讲一讲故事的经过。
请一个同学上台讲故事。
学生评价是否把羿射九日的过程说清楚了。
学生练习后,再指一名同学讲故事。
(三)对照评价,讲好故事
故事的主干我们都会讲了,最大的困难我们战胜了,请同学们试着讲讲整个故事。师出示讲故事的评价标准,练习讲故事。
1.小组交流,互讲故事
2.全班交流,生生互评
指导学生在互相评价中,掌握按顺序讲故事的方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总结收获,推荐阅读
(一)回顾内容,复习生字
羿射九日的故事,同学们讲得绘声绘色,老师把它改编成一首小儿歌,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小儿歌 :
请同学读一读小儿歌,巩固会认字,写一写加点的会写字。
(二)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今天,我们感受了故事的神奇,学会了讲故事。要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首先应该了解它的神话。这些有趣的神话都收录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大家都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