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椒江区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科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椒江区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科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15 10:5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椒江区2020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科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抽测只是检测你科学素养的一种手段,希望你们仔细审题,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预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植物中,属于开花植物的是( )。
A. 青苔 B. 海带 C. 玉米 D. 铁线蕨
【答案】C
【解析】
【详解】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科学家根据植物是否开花将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其中大部分植物为开花植物,比如玉米、桃花等;也有一小部分为不开花植物,比如青苔、海带、铁线蕨等。
2. 下图是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实验中各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石子代表土层
B. 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填埋的垃圾
C. 喷水代表地下水
D. 瓶子底部的水变色代表地下水被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垃圾填埋,瓶子中的细石子代表土壤,清水代表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垃圾,往上面喷水代表雨水,慢慢地往下喷水后,瓶子里底部的水慢慢变黑,这个现象说明了填埋在地下的垃圾会污染地下水。
3. 我们在使用显微镜调焦时应先将镜筒降低,眼睛观察( )。
A. 目镜 B. 物镜 C. 反光镜 D. 玻片标本
【答案】B
【解析】
【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显微镜由目镜、镜筒、调节螺旋、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在使用显微镜调焦时应先将镜筒降低,眼睛观察物镜。
4.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变化中没有出现颜色变化这一现象的是( )。
A. 铁钉生锈 B. 在淀粉上滴碘酒 C. 火柴燃烧 D. 食盐溶解在水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铁钉生锈、在淀粉上滴碘酒、火柴燃烧都会出现颜色变化,都是化学变化;食盐溶解在水中没有出现颜色变化。
5. 利用铜来制作电线的内芯,说明它具有( )的特征。
A. 导电性能好 B. 导热性能好 C. 有韧性 D. 具有金属光泽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般情况下,物体按照容不容易导电,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利用铜来制作电线的内芯,说明它具有导电性能好的特征。
6. 我们的家乡台州在浙江省中东部,主要地形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国地形西高东低,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有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原。浙江省中东部的主要地形是丘陵。
7. 根据下表的天气信息,周一白天最高气温是35℃,我知道这是( )测量的。
周一(21日) 35/26℃ 南风 微风
A. 上午10点 B. 中午12点 C. 下午2点 D. 傍晚6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较高,其中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所以周一白天最高气温是35℃,出现在下午2点。
8. 在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下列哪个条件不是必需的( )。
A. 适量的水分 B. 适宜的温度 C. 充足的空气 D. 充沛的阳光
【答案】D
【解析】
【详解】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充沛的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9. 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利用( )的特点,制作了傅科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A. 摆的等时性 B. 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C.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D.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摆一般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类似于我们玩过的秋千。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摆回来,叫摆动一次。“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利用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的特点,制作了傅科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10. 在50毫升水中加入15克食盐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还有部分食盐颗粒没有溶解,这是因为( )。
A. 搅拌得还不够充分 B. 食盐颗粒太大
C.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D. 烧杯中水的温度不够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常温下,50毫升水,食盐大约是16-18克,在50毫升水中加入15克食盐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还有部分食盐颗粒没有溶解,这是因为搅拌得还不够充分。
11. “禾下乘凉梦,十里稻花香”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爷爷一生的追求,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产量明显高于普通水稻,新品种形成的原因是( )。
A. 自然选择的结果 B. 化肥质量的不同
C. 不同的土壤 D. 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这是生物的环境适应性,也是大自然“适者生存”的法则。人工选择是指针对特定性状进行育种,使这些性状的表现逐渐强化,而人们不需要的性状则可能逐渐消匿的过程。杂交水稻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12. 下图中的杠杆尺恰好平衡。下列情况下,杠杆仍能保持平衡的是( )。
A. 左右两边的钩码组各向内移动一格
B. 左右两边的钩码组各向外移动一格
C. 左右两边的钩码组各减少一半钩码
D. 左右两边的钩码组各减少一只钩码
【答案】C
【解析】
【详解】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左右两边的钩码组各减少一半钩码的话,即1×4=2×2,杠杆仍能保持平衡。
13. 在下图所示的几种电路中,小灯泡肯定不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电从电池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D电路用导线把电池两极连接起来,这样连接会形成短路,小灯泡肯定不亮。
14. 小明自制了一个小乐器,1-8号铜片越来越短,如图所示。依次敲击1-8号铜片,发出的声音( )。
A. 从高到低 B. 从低到高 C. 从强到弱 D. 从弱到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依次敲击1-8号铜片,1-8号铜片越来越短,铜片振动会越来越快,所以发出的声音从低到高。
15. “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桥墩的负担”这句话描述的是( ).
A. 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 B. 多孔拱桥
C. 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 D. 梁桥
【答案】A
【解析】
【详解】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了拱向外的推力。
16. 人体吸收食物营养的主要器官是( )。
A. 食道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摄入食物,牙齿咀嚼食物,舌头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胃能够短暂地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吸收工作主要是在小肠里完成的,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了。
17. 小明将一根1.2米长的标杆垂直立在操场上,第一次测得它的影长1.2米,过了半小时后测得它的影长1米,你认为小明测量的时间是( )。
A. 上午 B. 中午 C. 下午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所以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所以第一次测得它的影长1.2米,过了半小时后测得它的影长1米,这是影子变短了,可以推断是上午测量的。
18. 天气很热,小明放学回家感到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过了一会儿发现瓶子的外壁有一层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来自( )。
A. 瓶子中的饮料 B. 冰箱里的冰块 C. 冰箱外的空气 D. 小明手里的汗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过了一会儿发现瓶子的外壁有一层水珠,这些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珠。
19. 如图所示,弯管里有一段液柱,小明用搓热的双手捂住瓶体,这段液柱会( )。
A. 往左移 B. 往右移 C. 不动 D. 没有固定规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弯管里有一段液柱,小明用搓热的双手捂住瓶体,瓶体里的空气会受热膨胀,从而挤压液柱里的液体向左移。
20. 下图是小明测量小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的过程,图乙中小铁块部分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
A. 0.8N B. 5.2N C. 0.6N D. 5.4N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浮力=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放入水中以后测得的重力=3N-2.4N=0.6N
二、探究与实践(4+9+14+9+11+13,共60分)
21. 下图中A的名称是____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____,C是用来测量__________,D是用来研究__________的装置。
【答案】 ①. 漏斗 ②. 量筒 ③. 力的大小 ④. 热传递(热传导)
【解析】
【详解】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A是漏斗,B是量筒,C是测力计,用来测量力的大小,D是铁架台和酒精灯,还有火柴,是用来研究热传递的装置。
一个物体用测力计直接提升,测力计上显示的读数是3.2N,现在小明同学借助一组斜面来提升这个重物,结果记录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选择的数据
A斜面 2.7N 2.6N 2.5N 2.6N
B斜面 1.3N 1.3N 1.6N ( 22 )
C斜面 1.7N 2.0N 1.7N 1.8N
22. 下图少了斜面A,请在下图中补上斜面A。(在原图上作图)
23. 表格中应该填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
24. 结合图和数据,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斜面能给我们带来省力,下列简单机械中也能给我们带来省力的是( )。
A. B. C. D.
26. 下图是简单机械中的_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22. 23. 1.4N
24 坡度越小越省力 25. D
26. ①. 滑轮组 ②. 既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解析】
【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22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在A斜面用力是最多的,证明最不省力,所以坡度最大,在C的左侧找一点即可;
【23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B斜面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数是1.3N+1.3N+1.6N=1.4N;
【24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25题详解】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应用轮轴的方向盘也可以省力;定滑轮是不省力,筷子是费力杠杆。
【26题详解】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人类自古以来向往和探索宇宙。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人类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2004年中国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工程,2019年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带回约2千克重的月球土壤样品。2021年5月15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着陆于火星,同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始巡视探测。中国将迈入探索太阳系,探索浩瀚宇宙的新篇章。
27. 在月球上,下列四种情况能够完成的是( )。
A. 听到大风呼啸 B. 跳过4米高的横杆 C. 点燃蜡烛 D. 种植植物
28. 2021年5月22日,( )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A. 嫦娥号 B. 机遇号 C. 毅力号 D. 祝融号
29. “天问一号”是在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的,下图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最迟迎来黎明的是( )。
A. 山西太原 B. 海南文昌 C. 四川西昌 D. 甘肃酒泉
30. 火星和地球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进行着逆时针自转,并且自转轴始终保持约25度的倾斜角度。下列关于在火星上观察到的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四季变化 B. 太阳是西升东落
C. 有昼夜交替现象 D. 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31. “科技梦”助推“中国梦”,中国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问一号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
B. 嫦娥五号带回了月球土壤样品
C. 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所以月球车的零件必须使用热胀冷缩明显的材料制作
D. 火箭是利用反冲力原理升空的
32. 探索宇宙我们经常用到模拟实验,下列没有用到模拟实验的是( )。
A. 月相的成因 B. 昼夜交替 C. 环形山的形成 D. 观察星空
33. 上个星期一是端午节,下列月相中与今天(星期二)的月相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答案】27. B 28. D 29. D 30. B 31. C 32. D 33. B
【解析】
【27题详解】
月球在引力、表面物质组成等方面与地球存在巨大差异,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在月球上能够轻松跳过4米高的横杆;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层,所以听到大风呼啸、点燃蜡烛、种植植物都是不可能的。
【28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中国将迈入探索太阳系,探索浩瀚宇宙的新篇章。
29题详解】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甘肃酒泉在最西方,所以最迟迎来黎明;
【30题详解】
火星和地球是最类似的星球,有大气层,也绕地球公转,有四季变化,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同时也自转,有昼夜交替现象;火星上看太阳和地球上是一样的,是东升西落;
【31题详解】
选项A天问一号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正确;
选项B嫦娥五号带回了月球土壤样品,正确;
选项C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所以月球车的零件必须使用热胀冷缩明显的材料制作,错误;要选取热胀冷缩不明显的材料制作;
选项D火箭是利用反冲力原理升空的,正确。
【32题详解】
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比如我们做过的月相的成因、昼夜交替、环形山的形成等实验,观察星空可以直接观察,不需要模拟;
【33题详解】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上个星期一是端午节,今天是周二,所以现在应该是农历十三,所以快到满月。
小明选用了卡纸进行了纸梁的抗弯曲能力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宽度 跨度(厘米) 承受的垫圈数(个)
1 1倍宽 12 9
2 1倍宽 10 ( 34 )
3 1倍宽 8 21
4 2倍宽 12 17
5 4倍宽 12 35
34. 比较1,2,3三组数据,我们可以来分析______,要分析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应该比较______三组数据。
35. 在这个实验中他是用________来表现纸的抗弯曲能力。
36. 我们知道跨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弱,推测小明第2组获得的数据比较合理的是( )。
A. 5个 B. 9个 C. 13个 D. 23个
37. 除了纸梁宽度和桥墩跨度会影响抗弯曲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会影响抗弯曲能力。
38. 在完成上述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统一要求横梁接触到桌面时实验结束
B. 实验结束后应汇总各组数据进行分析
C. 放置垫圈要做到轻拿轻放
D. 研究宽度时我们要选择材质不同的纸
【答案】34. ①. 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纸梁跨度的关系 ②. 1,4,5
35. 承受的垫圈个数 36. C
37. ①. 纸梁厚度 ②. 纸梁形状(材料) 38. D
【解析】
【分析】把薄板形材料折成V、L、U、T、或工字等,折成这些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的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4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1,2,3三组数据只有跨度一个变量,所以研究的是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纸梁跨度的关系;要分析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宽度,所以选择1,4,5三组数据。
【35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这个实验中他是用承受的垫圈数来表现纸的抗弯曲能力。
【36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第2组获得的数据应该比3组少、比1组多,比较合理的是13个;
【37题详解】
物体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有关,与厚度有关,还与形状有关。所以除了纸梁宽度和桥墩跨度会影响抗弯曲能力,纸梁厚度、纸梁形状也会影响抗弯曲能力。
【38题详解】
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所以研究宽度时只有宽度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所以我们要选择材质相同的纸
学校科技节举行风帆小车比赛。要求用小风扇产生的风作为动力,驱动小车前进,行驶远的小车获胜。
小明:可能风速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小红:可能风帆面积越大,行驶得越远。小章:可能风帆的形状不同,行驶的远近不同。
讨论后,他们就开展实验:小明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选用形状和面积相同的风帆,调节风扇的风速,测出小车行驶的距离,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风速 小车行驶的距离(cm)
1 1档(低速) 10
2 2档(中速) 25
3 3档(高速) 38
39. 方框里的对话活动,是属于探究活动中的( )阶段。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40. 小车最后会停止运动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______。
41. 根据他们的实验,可以知道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2. 通过数据的分析,他们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
43. 手持风扇充电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
A. 电能转化为热能 B. 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C. 电能转化成动能 D.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44. 爱探究的同学又拆开了充电式手持风扇,研究起里面的小电动机。如图,改变磁铁的距离,转子都转动了起来,转动最快的是( )。
A. 放在A处 B. 放在B处 C. 放在C处 D. 无法判断
45. 如果要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你有什么办法( )。
A. 增大电流 B. 增加磁铁数量 C. 改变朝向转子的磁铁南北极 D. 增加线圈圈数
【答案】39. B 40. 摩擦力的作用
41. 小车行驶的距离与风速有关吗
42. 小车行驶的距离与风速有关;风速越快小车行驶距离越远,风速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3. B 44. A 45. C
【解析】
【39题详解】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方框里的对话活动,是属于探究活动中的作出假设阶段。
【40题详解】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小车最后会停止运动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41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唯一的变量是风速,所以探究的问题是小车行驶的距离与风速有关吗?
【42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小车行驶的距离与风速有关;风速越快小车行驶距离越远,风速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3题详解】
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手持风扇充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44题详解】
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磁铁距离越近,磁的相互作用就会越强,所以转动最快的是距离最近的A;
【45题详解】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或电池的正负极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46. 小明学习了《物质的变化》这个单元以后,回到家里看见厨房里有米饭、白糖、食用油、白醋、小苏打、面粉、饭勺、杯子、鸡蛋等物品,他就利用这些材料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1)小明将米饭放入嘴里咀嚼了一段时间,嘴里出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小明想做一份糖醋排骨,就先把白糖放入锅里进行加热,发现固态白糖先变成________(填形态)的糖,然后颜色慢慢变成________,这时要及时放入排骨进行翻炒,不然如果继续加热白糖就会变成________(填颜色)的物质。
(3)小明不小心将鸡蛋壳掉进了白醋里,发现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呢?”他询问爸爸。爸爸提供了下表资料,小明对照资料后对爸爸说:我认为肯定不是二氧化氮和氯气。你认为小明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名称 特点
二氧化氮 比空气重,棕红色,有刺激性气味,支持燃烧
氧气 比空气重,无色,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无色,无毒性,不支持燃烧
氙xian气 比空气重,无色,不助燃,不可燃
氯气 比空气重,黄绿色,强烈刺激性气体,支持燃烧
氮气 比空气略轻,无色,常用作保护气体,不支持燃烧
氢气 气体中最轻,无色,可燃性,易爆性
小明和爸爸一起继续进行了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一:他把点燃的木条伸进杯子中,看到的是木条立即熄灭。
探究二:他把气体倒入简易天平的B端,发现B端下沉。(见上图)
①根据探究一,小明判断所产生的气体肯定不是剩下气体中________和________。
②根据探究二,小明判断所产生的气体肯定不是剩下气体中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③当你自己在做实验时搜集到一种未知名气体,你觉得可以直接用火焰来试验这种气体吗?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后,小明认为该气体肯定是二氧化碳了,爸爸还说不一定,他的理由是________。
【答案】 ①. 淀粉 ②. 化学 ③. 液态 ④. 黄色 ⑤. 黑色 ⑥. 产生的气体是无色的或这两种气体是有颜色的 ⑦. 氧气 ⑧. 氢气 ⑨. 氮气 ⑩. 氮气比空气略轻或产生的气体比空气重 . 不能 . 不安全,有毒,易燃,易爆等 . 证据还不够充分
【解析】
【分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详解】(1)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白糖放入锅里进行加热,发现固态白糖先变成液态的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然后颜色慢慢变成黄色,这时要及时放入排骨进行翻炒,不然如果继续加热白糖就会变成黑色,属于化学变化。
(3)二氧化氮和氯气是有颜色的气体,而将鸡蛋壳掉进了白醋里,发现有气泡产生的过程中产生的是无色气体;
探究二:
①把点燃的木条伸进杯子中,看到的是木条立即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所以肯定不是氧气和氢气,因为这两种气体都有助燃性;
②把气体倒入简易天平的B端,发现B端下沉。证明生成了新物质,判断所产生的气体肯定不是剩下气体中的氮气,因为氮气比空气略轻或产生的气体比空气重;
③自己做实验时搜集到一种未知名气体,不可以直接用火焰来试验这种气体,防止爆炸,或者有毒等危害自己;
④证明一个气体的话需要有充足的证据,仅凭上述实验过程的排除法是不够的,所以不能肯定是二氧化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