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七律·长征》
一、知诗人、解诗题
海外媒体谣传:毛泽东思想有可能在这次党章修改中被修改或被删除?
一、知诗人、解诗题
中方回应:我们在党章中早已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地位,它永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一、知诗人、解诗题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诗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跟随朗诵者小声地朗读课文,留心
生字词的读音。
留心朗诵者在读诗题时的小停
顿,思考停顿的原因。
全诗共八句,留心第二、四、六、
八句句末一字的读音之间有什么
关联?
一、知诗人、解诗题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知诗人、解诗题
逶迤
磅礴
岷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
(间隔符)
丸
(wán)
崖
(yá)
一、知诗人、解诗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xián
wán
yán
hán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用诗中的一个字说说这是一次怎样
的远征,体会“不怕”在诗中的含义。
理解诗中首联“等闲”一词的意思及
其在诗中的含义。
二、读诗文、晓诗意
任务二:
任务一:
任务三:
二、读诗文、晓诗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读诗文、晓诗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不怕”一词写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英勇顽强,无畏艰险,表现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等闲”一词写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读诗文、晓诗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形容道路、山脉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的样子。
广大无边际,一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逶迤:
磅礴:
五岭
乌蒙山
(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岭)
“细浪”一词写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二、读诗文、晓诗意
将逶迤的五岭比作起伏的微波细浪
将磅礴的乌蒙比作滚动的小小泥丸
这巧妙的夸张和对比手法,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对崇山峻岭的征服,对一切困难的蔑视。
二、读诗文、晓诗意
二、读诗文、晓诗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读诗文、晓诗意
金沙江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仅靠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偷渡过了金沙江,不费一枪一弹一炮。这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
二、读诗文、晓诗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将寒冷的江水写得温暖如春,表现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
二、读诗文、晓诗意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桥下是湍急的河水,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泸定桥
二、读诗文、晓诗意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字写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与悲壮,传递了红军背水一战,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二、读诗文、晓诗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读诗文、晓诗意
红军跋山涉水,浴血奋战,从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又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离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与前面种种喜悦相比,自然更甚一筹。“更喜”一词承上文而来,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
岷山
翻越岷山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诵诗文、悟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