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式的求值》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学生学习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和角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使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与方法更加丰富,为提高推理,运算,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
二、教学内容分析:三角函数式的求值是三角变换的重要内容,通过求值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熟悉基本公式,体会公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公式的记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联系的观点,自觉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本节课围绕这些公式,进一步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条件及已有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采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教师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按照“创设情境——尝试探究——数学应用——回顾反思——巩固提高” 的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并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经历实践、观察、猜想、论证、交流、反思、应用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2.过程与方法:体会化归思想,方程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推理,变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分析,探究知识的欲望,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探究问题的乐趣,养成用辩证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公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公式的记忆,并利用公式解决三角函数求值问题。
六、教学难点:公式的应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已知
A. B. C. D.
2.()
A. B. C. D.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基本公式,体会公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公式的记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联系的观点,自觉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二)学生独立尝试探究,形成自己的做法:学生独立完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做的情况.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充分暴漏自己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形成本小组的共同意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发现学生典型解法,让学生进行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四)学生代表本小组交流探究结果,全班共享.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提供大家相互学习的机会,在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①问题1的解决过程:
教师:哪个小组发表看法?
小组1代表发言:我们解题思路是:利用条件及。
解:联立方程,由
小组2代表发言:我们也是利用条件及,求法不太一样。
解:已知平方得
A
学生甲评价:两种方法基本一致,利用条件及,从而得到。
教师:同学说得很对,充分利用解决问题,最原始的办法就是通法。(小组3举手发言)
小组3代表主动发言:同意前面两个小组解法,但认为根据选项之间的区别,无需求出
解法:已知平方得
A。
教师评价:根据问题类型为选择题,发现选项之间的区别,“小题小做”,想法很好,建议同学们根据题型采取一些非常办法解决问题。(学生积极性很高)
小组4代表发言:我们的解法为:已知平方得
本来无法解出答案,想寻求帮助,我们现在会了:借助小组3的方法,可以解决增根问题,谢谢同学们。
教师评价:小组四问题虽然没有彻底解决,但想到了1的代换,把基本变换方法用到解题中,这一点很好,特别是及时利用刚学到的方法,解决自身的问题,“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值得表扬。如能分析一下是什么导致角的范围扩大就更好了。(问题引起同学的共鸣)
学生丙回答:平方扩大角的范围了。
(问题一的解决,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2顺利解决)
②问题2的解决过程:
小组5代表发言:由小组4解法的启发:想到利用基本公式寻找
解:
小组6代表发言:想求出,利用二倍角公式求
解:
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教师帮助:法一:,
法二
或
,(学生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帮助)
教师:出现新的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五)课堂检测:1.?
2.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方面熟悉了公式,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
1.变换是数学的重要工具,三角变换是只变其形不变其质的,它可以揭示某些外形不同而实质相同的三角函数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角变换包括变换的对象,变换的目标,以及变换的依据和方法等要素。要在怎样预测变换目标,怎样选择变换公式,怎样设计变换途径等方面做出思考,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2.通过这些基本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联系的观点、化归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的自觉性,体会化归思想,方程思想,整体思想、平方思想、切化弦思想、类比迁移思想等在三角函数求值中的作用.
3.通过课堂小结,突出了知识的本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强化学生的回顾与反思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4.新课标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真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探究式、发现式学习方式下,自行习得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
5.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行动、思维就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教师通过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数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活跃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