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5 07:5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1.拼一拼,写一写。
xuě huā jū zhù zhāo hu huǒ bàn
               
dī tóu ɡù xiānɡ ɡāo xìnɡ ɡuó wánɡ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圈套 牛圈 画圈 B.放假 假期 假装
C.弹弓 弹药 反弹 D.处罚 处方 处境
3.“洋洋兮若江河”中的“若”指(  )
A.如果 B.很多 C.好像
4.关于杜甫的《春望》,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中的“国”指的是都城长安,今天的陕西西安。
B.这首诗中的“烽火”指的是安史之乱的战火。
C.“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的是四川成都。
D.《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将亡深切的感伤之情。
5.选出下列词语中的“望”与“德高望重”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一望无际 B.喜出望外 C.名门望族 D.望眼欲穿
6.蝴蝶的身体是那样(  ),载不动一个水点。
A.轻快 B.轻便 C.轻盈 D.轻松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思路是:点题总领全文——抒写瞻仰感受——介绍碑身浮雕,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B.《巍巍中山陵》一文从内容看,“巍巍”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孙中山先生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可以说,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或明或暗地扣住了“巍巍”这个显著的特征来进行说明、描写。
C.《凡尔赛宫》一文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8.照样子,用加下划线的字写词语。
百发百中:      
四面八方:      
七上八下:      
一心一意:      
9.仿照下列句子造句。
①飞蛾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②风筝,任你飞多高也永远受人牵制。
10.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本学期我们积累了很多名句,关于敢于提问的名句有“   ,   ”;有关送别的诗句有“莫愁前路无知己,   ?”
(2)本学期我们结识的令人敬佩的名人有具有民族气节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人物有开天辟地的   ,锲而不舍地填海的   。
(3)不识庐山真面目,   。
(4)但使龙城飞将在,   。
(5)嫦娥应悔偷灵药,   。
二、阅读与欣赏(31分)
阅读,完成练习。
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面积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树,等于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____)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____)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学孕育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之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快速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____)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____)容易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1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2.阅读全文,根据森林的功能,把题目补充完整。
1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因为森林“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科学家称之为   。
因为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的氧气,被称之为   。
14.阅读第3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①   
②   
15.第3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目的在说明    。
16.面对森林日益萎缩的现实,我们人类该怎么做呢?请你围绕这一点,为短文写一个结尾。
17.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其--他的,代词。4.坠--掉,落。5.于--在,到。6.遽--立刻,急忙,马上。7.契--用刀刻。8.是--指示代词,这儿。9.吾--我的。10.之--结构助词,不译。11.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12.其--他,代词。13.者--……的地方。14.求--找。15.之--剑,代词。16.矣--了。17.而--但是。18.若--像。19.此--这样。20.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解释下划线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请变成陈述句。
(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5)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少年王冕
王冕是元末明初人,他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诸暨(jì)。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示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mēn mèn)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第二天一早,母亲同王冕来到隔壁秦家。秦家人牵出一头水牛交给王冕,说:“离这不远就是七泖(mǎo)湖,你就在那儿放牛。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每天供你两顿饭,早上再给你两个钱买点心吃,你做事一定要勤快些,懒惰是要辞退的。”母亲谢了秦家,说:“你在这里要小心,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个月,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不知不觉三四年又过去了,十三四岁的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mēn mèn)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天空中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荷花越画越好,王冕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画读书,和母亲过上了好日子。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把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意思不变:   、   。
(3)第五段【】内的句子按   顺序描写了   、   、   、   等景物,这是一段   态描写,让我感受到   。大胆想象,接着写上几句动态描写,使画面更丰富:   。
(4)学着梳理信息:课文写了王冕哪些年龄段发生的事,发生了什么事?用简练的话概括,并照样子按时间顺序写在下面。
七岁:父亲去世,靠母亲供读书。   
   十七八岁:和母亲过上了好日子。
(5)第2段中王冕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联系上下文思考,他真的这样想吗?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读出了一个   的王冕。
(6)读贵有疑:读了文章你在哪里还存有疑惑?请找出来,要解决这些疑问你想查找什么样的资料?
三、表达与交流(24分)
19.比较句子,理解词语。
①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②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 教室里很安静。
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好?好在哪里?
20.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片的内容和所给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图中都有谁?在做什么?怎么做的?把大概内容写下来吧!注意把句子写通顺,字迹写工整,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别忘记先把题目写在第一行哦!
参考答案
1.雪花;居住;招呼;伙伴;低头;故乡;高兴;国王
2.D
3.C
4.C
5.C
6.C
7.A
8.百战百胜;百依百顺;四通八达;四平八稳;七嘴八舌;七手八脚;一模一样;一五一十
9.①小鱼在我手中乱蹦,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感动,使我忍不住把它放进了池中。
②笼中的鸟,任你如何的展翅也飞不出牢笼。
10.(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天下无人不识君
(2)梅兰芳;周恩来;盘古;精卫
(3)只缘身在此山中
(4)不教胡马度阴山
(5)碧海青天夜夜心
11.不仅,而且;因为,所以
12.功能强大的森林
13.吞水吐雨器;地球的绿色之肺
14.林被采伐和毁坏;燃烧物增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15.列数字;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很大
16.面对日益萎缩的森林,我们不应该等待和彷徨。而是要拿出科学的方法保护森林。一句话,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17.(1)从;这。
(2)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反问;
(4)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5)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18.(1)mèn;mēn
(2)开门见山;名声大振
(3)空间;云;山;树;荷花;静;大雨过后的自然景色之美;鸟儿也纷纷在大雨过后从躲避的屋檐下重新飞了出来,叽叽喳喳的,好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4)十岁,到隔壁秦家,放牛补贴家用;十三四岁攒钱买颜料画荷花
(5)他并不是这么想的,而是为了宽慰母亲愧疚的心理,让母亲心里好受点。孝顺体贴
(6)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疑惑:王冕经历了一个怎样学习体会的过程,使他在短短的三个月当中画画便大有长进。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我会自己去查阅王冕的生平史以及相关书籍,寻找他是如何提高自己绘画技巧的方法和具体过程。
19.①好,“摇头晃脑”说明他们读得很认真。“顿时”说明同学们安静下来的速度快。“鸦雀无声”说明这时教室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20. 星期天,我们吃完早饭后,只见妈妈拿着抹布一会擦桌子,一会擦柜子上的灰尘,我觉得妈妈很辛苦,也拿起笤帚开始扫地,妈妈看见了高兴地说:“我的乖女儿长大了,能帮我干活了!”我一边干活,一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妈妈每天这么辛苦,我也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