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花花绿绿的糖纸
教学内容:
美术(一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2课 花花绿绿的糖纸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专为入学儿童设计的涂色训练综合课,是用各种颜色在白纸上涂画成色彩斑斓的糖纸后,用各种简单的方法包扎的一堂课。涂色和包扎是本课学习活动的两个主要内容,注重以涂色为主,包扎为辅。
在前课的基础上,应着重培养学生大胆随意地运用色彩进行涂色表现,进一步熟悉各种绘画材料的运用。掌握好正确的涂色方法,有助于学生以后能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利用涂好色的画纸包扎“糖果”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创造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呈现了多种形式的包扎方法,如:捆扎、折叠、包卷、粘贴等。在教材中呈现的这些方法都很好地体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如何根据糖纸的涂色效果和“糖果”填充物的形状进行最美的包扎,体现出学习活动的综合意义。
教法学法: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课前布置学生从家中收集各种各样的糖果,观察糖果的形状和糖纸的形状及色彩。互相交流观看带来的糖果,说说糖果有哪些形状,糖纸在形状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使学生了解本课的活动内容和要求。
2、亲自动手涂色和包扎。设计、裁剪出糖纸的形状。设计时,想一想你准备包一颗什么形状、大小怎样的糖果,选择设计的这些糖纸能包扎好吗 然后大胆使用自己喜欢的图画工具进行涂色。再对糖果进行各种方式的包扎。
3、交流与合作。教学中先让学生尝试大胆自由地涂色,再展示优秀作业,交流涂色要领。如果我想包扎我最喜欢的某一样东西,又该怎样来设计和涂画 让学生学会大胆运用和精心设计相结合。
4、情感沟通。以包扎好的“糖果”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如最漂亮的“糖果”送给谁、给节日准备“糖果”等,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劳动和创造的满足感,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业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尝试包扎糖果,看谁画的糖纸最漂亮,包扎出来的糖果最精美。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大胆的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练习。
2、能用多种方法包扎“糖果”。
3、能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表现出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难重点:
重点:大胆的涂色,尝试多种包扎“糖果”的方法。
难点:包扎的各种方式。
教学具的准备:
糖果实物、各类彩笔、各类彩纸、糖果范品、各色彩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规范绘画习惯:坐姿、执笔。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糖果吗?
2、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类糖果,上台介绍自己的糖果。
1)自己说说糖果的形状?
2) 糖纸的颜色?
3) 包装的特点?
3、学生介绍完了,把糖果分给同学们吃,教师再拿出“糖果”范品介绍,然后也分给同学吃。
4、学生发现是假糖,揭题:《花花绿绿的糖纸》。
三、欣赏感知。
1、幻灯演示糖果图,说说刚才看到糖果的感受。
2、你知道糖果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我分给你们的“糖果”里面包了什么?还能包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做糖果。
四、合作探究学习:
1、欣赏美丽的糖纸——幻灯展示各式各样的糖纸。你会做这样的糖纸吗?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看。
2、想一想:你准备包一颗什么形状、多大的糖果,选择设计的这些糖纸能包扎好吗
3、学生选择不同大小的白纸,然后大胆使用自己喜欢的图画工具进行涂色练习。
4、展示自己的糖纸,看谁做得漂亮。说说涂色的感受。
5、尝试包扎练习:小组合作尝试包扎“糖果”。
6、交流:
1)学生介绍尝试成果。(尝试可能包法比较单一,幻灯出示包扎图例。)
2)进一步启发,出示范品,你知道为什么老师的能把你骗了?
(小结:颜色涂的认真,鲜艳,均匀。)
7、除了这种包法外,还有不同的包法吗?学生再次尝试合作探究新的包扎方法。
8、教师简单概括,还有什么办法能使“糖果”更漂亮?
(小结:添加彩带等装饰品)
9、学生尝试,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五、 课堂交流。
1、“糖果”展示、交流。
2、模拟交易。
六、课外延伸。
1、把最漂亮的“糖果”给谁?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老师还是同学?
2、中秋节快到了,为节日准备“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