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娃娃》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美术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2课《会飞的娃娃》,这是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采用的是塑料袋子为材料教学,运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让学生感受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制作与玩乐融为一体的课目,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发现,学会观察,在电动玩具充斥的世界里善于思考并制作自己的玩具,学会巧妙利用身边材料,乳废弃的塑料袋、塑料薄膜、薄纸袋、单色薄布等装饰制作“娃娃”,并系上线绳玩一玩。
学情分析:
教师在教学上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尽可能把学习内容简单化,游戏化,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既感到轻松,又愿意去学. 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巧妙利用身边材料采用剪贴等方法制作“娃娃”
2、过程与方法方面:利用自然小常识进行美术游戏活动,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会飞的娃娃”。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制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新的娃娃样式。
教学准备:范作(一个会飞的娃娃)、白纸、剪刀、彩纸、固体胶、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放欢快的音乐,展示作好的塑料袋娃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会飞的娃娃
三、讲授新课
1、请学生观察:这些娃娃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引导学生探讨塑料袋会飞的原因
四、欣赏感知
欣赏课本上的精彩图片:“扎辫子的小女孩”、“小猫咪”、“小熊”、“鬼脸”等
五、材料要求
1、塑料袋的选择
2、彩纸的选择
六、制作方法步骤
1、如何制作这些娃娃呢?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研究制作方法,并且思考还有其他的制作方法吗?(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给与提示)
2、提问:请每一小组的同学把自己那组的看法发表出来。
3、教师针对问题进行小结。
设计的关键:A、造型B、颜色的搭配C、效果(样式独特具有个性,色彩亮丽)
七、学生制作
学生制作,学生尝试“打扮”自己的“娃娃”。 鼓励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与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八、展示评价
1 、自我评价:小组内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推选一个最好的作品,派代表给大家介绍。
2、生生互评: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教师评价:结合学生的意见评选出最佳作品。
九、效果检测
经过改进后进行教学,学生感到更加有兴趣,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更加轻松地吸收了学习任务。通过教学,把制作与玩乐融为一体,让学生们在钢筋混泥土的世界里,巧妙利用身边的塑料袋制作自己的玩具。使学生感受创造的喜悦,从中明白美术与自然常识的综合能为人类提供想象,创造和愉悦的空间。
三、教学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课改后的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小学美术是学习美术基本功的初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美术基本技能。
在这堂课中,我打破了以往只有老师一人在讲课的模式,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实物展示的方式来引出教学内容;然后利用图片和音乐欣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成果再现。而且在最后的作业评讲中,都是先让学生自评,学生和学生之间有一个相互的评价,然后教师再参评,这样,就留出了一个学生满意的答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节课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变废为宝”、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快乐。从欣赏感受到设计制作,这一过程中学生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当然需要收获,让他们在玩中体会自己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