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1895印象戊戌变法之 100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
的一次伟大探索,其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进程
大大延缓。189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平常普通的一页,但其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却影响着未来中国的走向和进程。我们力图重新回
到1895年,寻找当年先哲的历程,探索事
件发生的原因和变化轨迹。1895年印象一甲午震撼采 访 甲 午 战 争据当事人回忆——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内容如此苛刻;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探究一:1、中国为什么不应该败给日本?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因为军事力量不足造成的吗?
2、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清政府耗资巨大,历时30载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中(洋务运动)日(明治维新)之间的改革有哪些不同?材料一甲午战争时中日部分指标比较 中国为什么不应该败给日本?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因为军事力量不足造成的吗?材料二 《 马关条约》 规定,割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 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材料三 1875年,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和清政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进行过一场针锋相对的对话:中(洋务运动)日(明治维新)之间的改革有哪些不同?1895年印象二维新思潮探究二:1、早期维新思想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时间产生?其代表人物是谁?与洋务派相比有什么不同?
2、维新思潮在19世纪
90年代高涨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二:1896年创办的苏纶纱厂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7年创办的苏经缫丝厂1898年创办的阜丰面粉厂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探究三:康有为为什么要托古改制?公车上书1895年印象三新闻报道 1.假如你是1895年的《申报》记者,主编请你为康有为做一期关于《公车上书》访问,限时3分钟。
2. 另写一篇反映“公车上书”的新闻报道。
要求在报道中写明以下内容:
(1)“公车”指代什么? (2)为什么要“公车上书”?
(3)“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4)“公车上书”的结果。
(5)“公车上书”的影响。(6)符合新闻格式,200字左右。 公车上书
—士人干政
本报讯:光绪二十一年春(1895年),十八省赴京应试举子(亦称公车)一千三百余人,齐聚前朝名臣杨继盛之谏草堂,在其领袖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下联名上书当今圣上,要求拒签马关条约,迁都变法,言辞切切。此事因朝中部分官员阻拦,未果。然此事开数百年来士人干政之先河,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维新观念亦开始深入人心,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亦走向社会实践。报刊与学会1895年印象四
强学会旧址时务学堂部分教员探究四: 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的社会实践有哪一些?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的社会实践著书立说宣传变法,上书皇帝要求变法,
创办报刊鼓吹变法,组织学会扩大变法。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后,谈谈你对1895年的印象。知识线索印象一:甲午震撼—民族危机加深—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印象二:维新思潮—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 的 壮 大 —阶级基础
维 新 思 潮 的 泛滥 —思想基础
印象三: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社会实践
印象四:报刊与学会——维新运动的社会实践戊戌变法的背景反馈练习1、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
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想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想的推动C反馈练习2、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D反馈练习3、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C拓展练习 又届岁末,回首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责任,回首1895年有着太多的惊心动魄,太多的不可思议,太多的沧桑改变,让我们难以释怀。以《我印象中的1895》为题,任意选取一视角,来纪念那段让我们历经改变,却又成长从容的岁月。“一周年活动充值卡,先充先得﹗
帐号:S365GR00100000227
密码:QSU65102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