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单选题
1.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是( )
①人类面临许多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②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的状态
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④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读“某农业生态园生产链循环模式图”,完成下列小题。
2.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⑥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3.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
①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②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
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
④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碳中和,是指某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2021年11月6日至7日举行的北京能源国际会议上,全球33位顶尖学者围绕中国碳中和转型、中国能源目标的制定、碳配额分配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全球33位顶尖学者围绕碳中和主题展开交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5.在发达国家大规模能源转型下,2021年出现了能源紧张状况,反映了当前新能源面临的问题是( )
A.供给不稳定 B.市场需求小 C.可开发资源少 D.开发难度大
6.我国要实现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最可行的措施是( )
A.发展新能源 B.开发化石燃料 C.控制生产用电 D.全面封山育林
读中国农业十二五“七区二十三带”战格局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C.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8.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B.华南主产区要增大非农业用地规模
C.甘、新主产区加大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D.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能维持这一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10.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样做(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1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益不足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③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自然生态日趋改善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里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如图为1987~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 )
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 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 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
13.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
人们把循环经济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这些企业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A.秸秆还田 B.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C.“鸭稻共育” D.煤矸石生产水泥
15.下列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提供再生资源②产生新的废弃物③减少污染④节约自然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5年以来宁夏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引黄灌区为水稻主产区,与我国南方产区相比,这里病虫害少,优质高产。完成下面小题。
16.与南方相比,宁夏水稻种植业病虫害较轻的主要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日低温较低 B.平原面积广,地形起伏小
C.日照时数长,冬季短促并温和 D.流水沉积强,土层深厚并肥沃
17.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引黄灌区增施化肥农药,提高粮食单产
B.中部干旱带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土地沙化
C.南部山区大力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D.中、南部人口搬迁至北部,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混合农业景观,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和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养殖场。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果基为主。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了“杂基鱼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19.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加田基肥力,提高土壤质量 B.减少农作时间,节省劳动力
C.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循环 D.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经济收入
20.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21.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
22.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
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中国水蜜桃之乡”江苏无锡市阳山镇拾房村在2017年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田园综合体。下图为2004年和2017年拾房村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与2004年相比,2017年拾房村土地利用中明显减少的是( )
A.住宅用地 B.蔬果种植用地 C.湿地面积 D.公共服务用地
24.拾房村田园综合体建成后,该村( )
A.城市化率提高 B.农业总产值降低 C.环境宜居宜业 D.工业为主导产业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6.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林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
A.因地制宜,减轻盐碱 B.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C.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D.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28.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下图为某地生态产业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箭头( )
A.①表示秸秆、沼气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30.实现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 )
①开垦草场,增加畜产品种类②使用化肥,提高农产品产量③发展食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④采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曾拥有亚洲第一大造纸企业,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环保、水源、原料(林木)等问题。引进山东泉林纸业后,依托创新技术,构建新型生产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根据材料分析,该造纸企业( )
A.由原料导向型逐渐变为市场导向型
B.布局应考虑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
C.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且更新速度较快
D.能耗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32.关于该企业生产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
A.污水处理后又用于生产,增加了能源供给
B.秸秆造纸减少了林木采伐,利于生态保护
C.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减轻大气污染
D.延长纸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印刷产业发展
二、综合题
33.【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8月16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发出公开信,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带头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节俭的餐饮消费方式,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即就餐时倡导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从我国土地资源和环境角度,说明“光盘行动”的必要性。
34.【环境保护】
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是21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强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材料二下图为乡村振兴战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实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2)一号文件为什么要强调我国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3)请你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实施乡村全面振兴可采取哪些措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地球提供的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类不得不面临众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反思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给环境带来的伤害,为缓和目前空前紧张的人地关系,不得不提出了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①②正确。A正确。
2.C
3.D
2.注意生态效益的要求,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效益而不属于生态效益。
3.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②养殖黄粉虫和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不属于废弃物的再利用。属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4.B
5.A
6.A
4.
碳中和是为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性问题,应该由世界各国合作进行,全球33位顶尖学者围绕碳中和主题展开交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B正确。公平性原则涉及资源分配上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的关系;持续性原则涉及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中的“度”或“承载力”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没有发展性原则,ACD错误。故选B。
5.
发达国家大规模能源转型应该是大规模使用清洁能源或新能源,2021年出现了能源紧张状况,说明能源供应不足,反映了当前新能源面临的问题是供给不稳定,A正确。世界经济发展较快,市场需求大,B错误。随着技术发展,可开发资源较多、开发难度小,CD错误。故选A。
6.
“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要实现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最可行的措施是发展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最有效措施,A正确。开发化石燃料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利于达到碳中和的目标,B错误。控制生产用电、全面封山育林不切实际,CD错误。故选A。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①公平性原则:涉及资源分配上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的关系;②持续性原则:涉及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中的“度”或“承载力”的关系;③共同性原则:涉及跨国界的环境问题解决中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或“协议”;④阶段性原则:涉及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目标或责任的差别。
7.D
8.C
7.
东北平原农业发展的优越条件主要有东北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使农业生产的商品率较高,耕地集中成片,便于机械化生产,因此东北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但东北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因此该地只能是一年一熟,复种指数较低,D项正确,AB项错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不是有利条件,C错误。所以选D。
8.
黄淮海平原主要位于半湿润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水稻生长需水量大,该区域气候条件不适宜大力发展水稻种植,A项错误;增大非农业用地规模势必会减少耕地面积,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B项错误;甘肃新疆主产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种植业主要依赖灌溉用水,加大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C项正确;河套灌区主产区若大力引黄灌溉,增大灌区面积,第一会使黄河干流水量减少,第二会加剧土壤盐碱化问题,因此要适度,D项错误。所以选C。
东北平原,又称松辽平原、关东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土地肥沃,是全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域之一,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占中国总产的三分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畜牧业生产基地。
9.B
10.C
11.C
9.
维持这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森林,有森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该地水土流失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生活、生产的水源充足,村寨、梯田才能安全的发展,江河洪涝灾害少。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B正确。故选B。
10.
哈尼族人的村寨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梯田需要灌溉,施肥,布局在下方水源差,C对。减轻劳动强度、观赏梯田美景不是主要目的,A、D错。与避免洪涝灾害关系不大,B错。故选C。
11.
①目前我国人口仍为正增长,因人口基数大,每年增加人口仍然较多,①错误。②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耕地减少,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②正确。③环境污染治理较为滞后,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如生活垃圾、水污染等,环境污染严重,③错误。④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增加,但土地后备资源不足,④正确。C正确。故选C。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活动道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用量增长过快;③深刻的环境危内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但局部得到控制;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12.B
13.C
本题以地球生态超载日为资料,涉及资源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12.
由图可知,从1987年到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逐渐提前。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则人类可用资源可能会增多,“地球生态超载日”应该推后,A项错误。地球上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则使资源的使用量增多,“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B项正确。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会使人类可用资源增多,则“地球生态超载日”应该推后,C项错误。图示时间段全球经济整体呈上升趋势,D项不符合实际。
13.
本题问的是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推后可采取的措施。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增加地球资源产出,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可取,A、D项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根据资源量等计算出的一个估算值,降低人口合理容量对“地球生态超载日”推后没有影响,B项错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消耗速度,使“地球生态超载日”推后,C项正确。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影响。,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14.D
15.D
14.
循环经济是指废物的回收利用和资源的再利用,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以利用废弃的煤矸石生产水泥属于循环经济,而秸秆还田和鸭稻共育属于生态农业,垃圾填埋属于垃圾处理,都不能较好的体现循环经济,故D正确,ABC错。
15.
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废弃物经过分类、再处理,然后排放到环境中,故图中a过程的影响结果是减少污染的排放,③是正确,①提供再生资源、②产生新的废弃物、④节约自然资源,是不正确的,故选D。
循环经济亦称“资源循环型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16.A
17.C
16.
宁夏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晴天较多,海拔较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夜晚大气逆辐射差,故昼夜温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长,A正确;平原面积小,地形起伏小,流水沉积强,土层深厚并肥沃都不是导致病虫害较轻的原因,BD错误;与南方相比,宁夏冬季气温更低,C错误。故选A。
17.
增施化肥农药会污染土壤和农产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A错误;在干旱区大规模植树造林会导致当地水资源更加短缺,引起生态问题,B错误;南部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可以增强水源涵养功能,恢复生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C正确;人口搬迁不会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D错误。故选C。
分析农作物病虫害少的原因。虫源:种植农作物的环境较为封闭,不易受外来病虫的影响。气候: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细菌和害虫的繁殖。紫外线:紫外线较强或照射的时间较长,灭杀了大部分的细菌和害虫。水土环境:水分和土壤等条件好,作物生长得较好,因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种植环境中有较多害虫的天敌。
18.D
19.D
20.A
18.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湿地面积缩小,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減少,大气湿度降低,A错误。水汽减少,大气降水減少,B错误。地面增加建筑物,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減小,C错误。湿度下降,大气比热容減小,气温变率增大,D正确。故选D。
19.
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可直接提高经济收入,D正确。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不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A错误。花基、菜基的劳动力需求更大,作业时间更长,B错误。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没有增加生物多样性,C错误。故选D。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A正确。该模式可在其他地区推广,B错误。桑基、蔗基鱼塘同样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C错误。当地水热条件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A。
桑基鱼塘,是我国东、南部水网地区人民在水土资源利用方面创造的一种传统复合型农业生产模式。
21.D
22.B
21.从材料中可知,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可将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变废为宝,可能产生清洁生产,D正确。
22.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会带来大气污染,没有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因此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选B。
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核心是提高生态效益,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原则是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特再生资源化,目的是经济活动生态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清洁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生态农业。
23.B
24.C
23.
读图可知,2017年该村住宅用地进行了规划,没有明显减少,故A选项错误;从两幅图的对比中可以看出,2017年该村的桃林面积明显减少,即蔬果种植用地明显减少,故B选项正确;湿地是该村保持良好生态的重要依托,面积没有减少,甚至有所增加,故C选项错误;公共服务用地是发展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的必备配套,面积没有减少,甚至有所增加,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B。
24.
特色农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村民回流,但该地还是农业用地为主,以农村人口为主,聚落形式没有改变,城市化率没有提高,故A选项错误;该村的发展是基于农业基础上的,因此农业总产值不会降低,故B选项错误;田园综合体的形成是当地产业融合发展的表现,是乡村振兴的呈现。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乡村发展应该是对生态环境、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改善和发展,因此,环境宜居宜业是乡村发展的主要方向,故C选项正确;该村的发展基于农业基础上更有特色,或者规模更大,或者更多元化,符合“三农”政策的基础导向,工业不可能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C。
田园综合体 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田园综合体"是指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是当前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
25.D
26.B
25.
读图,根据图中数值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判断,林地前后期都增加,A错误。增幅和减幅最大的是旱地,B错误。前期减幅最大的为灌丛草地,C错误。根据图中水田和旱地增加面积和减少面积之差,判读耕地总体减少的,D正确。故选D。
26.
根据题意由退化趋于好转,也就是说要找流域士地利用类型前、后期变化面积不一样的,结合图分析灌丛草地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所以灌丛草地、裸岩地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故②④正确。B正确。林地一直增加,不符合题意中由退化到好转,故①错误。建设用地一直增加,可能会引起生态状况退化,故③错误。故选B。
统计图判读注意数值变化和对比,同时要把地理现象和数值变化联系起来。
27.A
28.B
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模式。
27.我国东部半湿润区,由于地势低洼积水,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容易发生土地盐碱化现象;由图可知,台田上地下水位较低,且“淋洗盐水”流入鱼塘,可以减轻台田土地盐碱现象,利于发展种植业;而地势低洼积水区又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故选项A正确。故选A。
28.华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有旱涝、风沙、盐碱三大障碍,其中鱼塘—台田模式是解决低湿地盐碱化的农业生产重要模式,故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华北平原,故选项B正确。故选B。
29.B
30.D
29.
根据各部门投入和产出的具体情况,判断各项的正误。①饲料加工不会“产生”秸秆、沼气等。A错误。②种植业能直接提供给农户的是粮食、蔬菜等,B正确。③种植业不会生产出肉类和蛋类,C错误。④箭头指向错误,应是市场向养殖业提供市场信息等,且养殖业生产不出花卉,D错误。故选B。
30.
开垦草场,增加畜产品种类,会增加草场的压力,破坏草场资源,①错误;以使用化肥来提高农产品产量,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②错误;发展食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可以增加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③正确;使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
生态产业,简称ECO,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3代产业。生态产业是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转化,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
31.B
32.B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结合图中的信息和生产企业的特点进行分析。
31.从图中看造纸企业仍然接近原料产地,还是原料导向型,A错;造纸企业是高污染企业,特别对水污染严重,布局应考虑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B对;造纸对技术要求不高,产品更新速度慢,C错;据图知,秸秆清洁制浆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D错。
32.污水处理后又用于生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不是增加了能源供给,A错误;利用秸秆造纸减少了林木采伐,利于生态保护, B对;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土壤的肥力,但是与大气污染无关,C错;从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延长纸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印制产业发展,D错误。
33.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导致粮食播种面积有限;随着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还需占用部分耕地;我国人均土地少,人均耕地更少,粮食增长难度加大;不文明的餐饮消费方式,浪费粮食,加剧资源紧缺;剩饭剩菜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周边环境。
由于大部分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如果继续沿袭高消耗的发展模式,资源的可采储量将不断减少,资源的持续供给能力下降将严重危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持续。
【详解】
我国的山地多,荒漠面积大,平地少,造成我国可耕种的土地资源占比少,粮食种植规模有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占用部分耕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我国人均土地和耕地少粮食增长主要靠农业科技的发展粮食增长难度大;我国的餐饮文化,有铺张浪费的现象,加剧了资源的短缺;剩饭剩菜不及时处理会污染环境产生难闻的气味,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剩菜剩饭还会滋生鼠虫等,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34.(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
(2)SO2排放先上升后下降。
(3)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
(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变化,考查图表的分析和信息提取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
(1)从图可看出,相同点:我国GDP总量和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而GDP的增长速度加快。
(2)从图可知,2006年前 SO2排放量呈上升趋势,2006年SO2排放呈下降趋势。
(3)2006年SO2排放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
(4)2006年以前,我国以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排放的染污物量大,后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等措施的实施,能耗大幅下降,这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人地的协调,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35.(1)党和国家已把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放到重要战地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转移和占用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持续减弱,国际价格倒挂,生产结构性过剩;农业面临污染及环境恶化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也使产业发展受限。
(2)我国素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可耕种土地有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因此在经济发展中要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确保耕地面积不少于18亿亩,才能确保粮食安全,这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3)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大力支持乡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村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发展农村电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降低农业废弃物的产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详解】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耕地等要素被占用,农村收入降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出现结构性短缺以及结构性过剩,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处于劣势;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以及工业废弃物的污染等等,造成农业污染严重,产量跟质量下降;国家政策的调整,已经把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地位。
(2)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实现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的耕地面积最低是18亿亩,因此,保住18亿亩耕地使粮食安全有了基本的资源基础;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耕地减少过快,在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将会产生大量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给农村社会稳定埋下隐患;我国耕地现状是:耕地总量少,分布不合理,耕地质量差, 退化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所以需要切实保护耕地。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专项行动计划,着力清脏、治乱、增绿,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推动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强分类引导,构建“新市镇—特色小镇—小城镇”新型城镇发展体系。借助科技创新与服务业发展优势推进农业全域绿色发展,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提升农产品安全绿色优质水平。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延长产业链,发现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居民经济收入。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