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章末提升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章末提升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14 20:1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提升
重难知识突破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东经160°经线从亚洲东部穿过,因此亚洲地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穿过亚洲的南部,因此亚洲地跨南、北半球。由此可见,亚洲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但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北极圈和北回归线都穿过亚洲,亚洲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和高、中、低三个纬度带。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3.亚洲北、东、南三面分别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判读
(1)仔细阅读横纵轴单位和数值,及图示相关位置信息。由横轴信息确定位置,由纵轴信息判断地形和地势特点。
(2)根据图示曲线的变化,确定地势的起伏变化,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典例1 读亚洲位置示意图,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亚洲西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B.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C.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D.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解析】本题考查亚洲的地理位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答案】 D
二、亚洲的季风气候
1.成因:季风的形成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亚洲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导致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2.形成过程。
(1)七月份,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陆地上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上形成高气压中心,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如图所示:
(2)一月份,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形成高压中心,海洋形成低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如图所示:
3.影响: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典例2 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最显著原因是 (  )
A.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C.亚洲的面积最大
D.亚洲位于最大的大陆和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解析】本题考查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答案】 D
三、北美洲的气候类型与基本特征
1.气候类型。如图所示:
2.基本特征。
(1)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北美洲面积纬向延伸比较广,但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同时,地形结构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西部山地、东部高地,特别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南北,阻挡了海洋气团的深入,形成了大面积温带大陆性气候。
(2)气候类型多样。北美洲东西临海,南北跨纬度广(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大陆面积较为广大,地形复杂多样。因此,北美洲的气候类型较多。
(3)气候类型结构独特。北美洲西部山地纵贯南北,阻挡海洋气团深入,因此北美洲西部形成了南北向的狭长的气候区。
典例3 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气候结构类型独特,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
A.寒带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
【解析】本题考查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北美洲地形结构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西部山地、东部高地阻挡了海洋气团的深入,温带大陆性气候成为北美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