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42分)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6分)
传说《月光曲》是这样pǔ xiě( )而成的: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lái yīn( )河畔的茅屋里,为máng gū niɑng( )和她的哥哥弹奏乐曲,优美的旋律让兄妹俩táo zuì( )其中。贝多芬被兄妹俩热爱音乐的真挚情感打动了,于是,他借着qīng yōu
( )的月光即兴创作了一首gāng qín( )曲,这便是《月光曲》。
二、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10分)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驰骋(chěng) 谬矣(miù) 曝晒(bào)
B.戛然(gá) 拊掌(fǔ) 恬静(tián)
C.压轴(zhòu) 琴弦(xián) 善哉(zāi)
D.蜡烛(zhú) 锦缎(jǐng) 入场券(quàn)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技高一筹 科班出身 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B.全神贯注 惟妙惟肖 今乃掉尾而斗(垂下)
C.巧夺天功 水天相接 尾搐入两股间(大腿)
D.微波粼粼 轻歌慢舞 少选之间(一会儿,不久)
下列书法家与其故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公权——入木三分 B.颜真卿——乞米
C.欧阳通——学书买父字 D.郑板桥——六分半书
根据语境,下面的联想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月光从山顶上顺着谷壑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__________,从山上挂起。
A.一片片花瓣 B.一匹匹素锦
C.一把把利剑 D.一颗颗珍珠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②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③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
④日子一长,他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⑤为了练眼神,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A.③①⑤④② B.③①④⑤②
C.③②⑤④① D.③①④②⑤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对台戏”“花架子”“唱白脸”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物馆展出了一批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
(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四、结合图片,完成相关练习。(7分)
下面的词语与“琴棋书画”均无关联的是( ) (2分)
笔走龙蛇 B. 妙手丹青
C. 妙笔生花 D. 落子无悔
看到“琴”字,我想到了《伯牙鼓琴》中锺子期赞颂伯牙琴技高超的句子:“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及“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图片上列举了有关“琴棋书画”的名人故事,请从中选择一个你知道的名人故事或与此名人相关的其他故事写下来,再给大家讲一讲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理解课文内容。对的打“√”,错的打“×”。(3分)
《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事实,不能凭空想象。( )
《月光曲》一文主要写了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的意境及内容。 ( )
列提纲法有助于快速地有条理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
第2部分 阅读与欣赏 (31分)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5分)
典典想根据下面的说明书制作一个羽毛球,但他发现说明书中的“准备工具和材料”部分的内容不完整,“制作过程”中有一步表述错误。请你读读说明书,完成练习。
自制羽毛球说明书
准备工具和材料:剪刀、一个空饮料瓶、两只网套、一颗玻璃弹球。制作过程: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个,将瓶子的上部剪下。②将剪下的部分纵向均分为8到10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③将一只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用另一只网套裹住一颗玻璃弹球,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④取一个乒乓球,将其覆在瓶口上,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eq \a\vs4\al\co1(1.) 根据“制作过程”将“准备工具和材料“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制作过程”的哪一步表述有误?将该步骤改正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10分)
月光曲 (节选)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____
_________。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_________。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语段内容补充完整。(2分)
根据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完成下面的练习。(6分)
第一幅画面:第______句,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第二幅画面:第_______句,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幅画面:第____句,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3分)
(2)根据这三幅画面,可以推断《月光曲》旋律变化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3分)
A.高亢激昂 B.轻柔舒缓 C.逐渐增强
为什么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这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16分)
________________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流水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声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二胡,靠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心声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回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旋律的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气势,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着他度过苦难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有删改)
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二泉映月》的琴声是怎样变化的?整首曲子又有怎样的特点?(3分)
琴声变化:( )→( )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上下文,品读语言,展开想象,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充内容。(2分)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照样子续写阿炳通过琴声向我们展现的情景。(3分)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接着,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短文分析,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情感中不包括( ) (2分)
A.他对音乐、家乡及家乡的清泉、月光的热爱。
B.他对未来失去信心。
C.他对师父的怀念。
D.他不向命运屈服。
阿炳曾两次听到二泉的流水声,这两次“听泉”的经历有什么不同?用“___”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部分 表达与交流 (35分)
九、口语交际。(5分)
张刚写的作业字迹潦草,班长提醒他把字写好,他却理直气壮地说:“现在可以用电脑打字,谁还在乎字写得好不好?”如果你是张刚的好朋友,你打算怎么劝说他把字写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习作展示。(30分)
题目:我的________艺术入门
提示:可以写自己是如何喜欢上一门艺术的,又是如何学习这门艺术的,等等。
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谱写 莱茵 盲姑娘 陶醉 清幽 钢琴
二、1. C 2. A 3. A 4. B 5. A
三、1.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2. 示例:工作要讲实效,不要摆花架子。
3. 伯牙把自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 博物馆展出了一批
四、1. C
2.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3. 示例:怀素小时候买不起纸练字,就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练字。由于怀素没日没夜地练字,老芭蕉叶被摘光了,嫩叶他又舍不得摘,他就带着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在嫩叶上练字。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他都坚持不懈地练字。后来,他终于成了一位书法大家。
五、1. √ 2. × 3. √
六、1. 两根橡皮筋 一个乒乓球
2. 第4步表述有误。剪下三分之一个乒乓球,将剩下的三分之二个乒乓球覆在瓶口上,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七、1. 洒满了银光 轻纱似的微云
卷起了巨浪 波涛汹涌的大海
2. (1)②③ 月亮初升,海面平静
④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⑤⑥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2)B C A
3. 因为盲姑娘沉浸在贝多芬优美的琴声中,琴声引起了她丰富的想象。这说明贝多芬的琴技十分高超。
八、1. 示例:二泉映月
2. 委婉连绵 步步高昂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3. 示例: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
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4. 示例:琴声渐渐高昂,好像山泉流到了悬崖边,泉水直流而下。这似乎是阿炳在诉说他坎坷的经历。
5. B
6. 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因为阿炳小时候单纯天真,所以第一次“听泉”时他只能听见泉声;阿炳长大后,双目失明,生活艰辛,第二次“听泉”时他早已不是不谙世事的少年,所以结合自身经历,除了泉声,他还“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九、示例:张刚,书法是一种艺术。规范书写是一个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的过程。这既能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所以我们都应该把字写好,对吗?
十、思路点拨:横线上可以填“书法、钢琴、绘画”等等,可以写你是如何与这门艺术结下不解之缘的,也可以写你在学习它的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要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