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全章课件(共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全章课件(共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5-19 18:52:25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第8章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8.1 全等形与相似形1、了解全等形和相似形,能识别全等形和相似形。
2、知道全等形与相似形的关系。
3、了解全等形和相似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知道全等形与相似形的关系。 学习目标观察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每组图片中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两个图形叠合在一起,这两个图形可以完全重合。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平面图形。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叫做相似形。
全等形与相似形的关系:
两个全等形也是相似形。
两个相似形未必是全等形。ABC如图,把一张白纸对折后,在其中的一半上任意画出
一个三角形,然后用剪刀剪下,这样可以得到两个三
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下面的生活现象中,哪些是“全等”的应用,哪些是“相似”的应用?
1、在学生证上加盖学校的公章;
2、画师在照片和画纸上分别打上均匀的格子,然后按照照片画一张较大的画像;
3、小学生初学毛笔字时,用半透明纸套在字帖上写字;
4、用同一字体打印出的不同字号的“福”字:
福 福 福 福 福 福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习题8.1A组第2、3题。课件13张PPT。第8章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8.2 全等三角形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掌握全等 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3、会用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及它们的对应元素。
重点、难点:掌握全等 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学习目标问题导学1、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 的顶点叫做
对应顶点,互相_________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______
的角叫做对应角。
2、△ABC与△A’B’C’是全等三角形,记作_________,符
号______读作“全等于”。
3、如图所示,△APB与△CPD全等。相等的边是:____.
相等的角是_______.巩固练习判断题:
1、能够重合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3、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形。
4、两个周长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形。例1 如图,已知△ADC≌△CBA,写出图中
相等的边、相等的角。AD=CB,CD=AB,AC=CA;
∠D= ∠B,∠DAC= ∠ACB,
∠DCA= ∠BAC。
ABC1如图, △ABC≌△DEF,写出这两个三角形相等的边
和相等的角。EFD1如图, 、AC和CD相较于点O,△AOC≌△BOD,
∠CAO= ∠DBO,找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相等的边和另外
两对相等的角。ABCDO例2 如图,已知△ABC≌△DCB是两个全等三角
形,且AB=7厘米,BD=5厘米,∠A=60°,求线
段DC,AC的长和∠D的大小。DC=AB=7厘米,AC=BD=5厘米,
∠D= ∠A=60°。
1、如图,两个三角形全等,C与D是对应顶点,且
∠AOC与∠BOD是对应角,写出
(1)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式子_________;
(2)相等的边____________;
(3)相等的角___________.巩固练习2、如图, △ABE ≌ △ACD, ∠1= ∠2,
∠B= ∠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习题8.2A组第2、3题。课件12张PPT。第8章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8.3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2)1、通过画图、操作、实验、观察等数学活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了解“SAS”并能初步运用它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重点、难点: 运用“SAS”法判定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学习目标复习导入1、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有什么判定方法?
2、在三角形中三对元素对应相等的情况还有
哪几种?实验与探究小结判定方法1: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与另一个
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
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单称为“边角边”或“SAS”例1 如图,为了测量池塘边上A,B两点之间的距
离,小亮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先在平地上取一
个能够直接到达A和B的点C,然后在射线AC上取一点D,使CD=CA,在射线BC上取一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线段DE的长就等于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1 如图,已知BC=BD, ∠ABC= ∠ABD, △ABC
与△ABD全等吗?为什么?实验与探究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与另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能
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1、如图,已知AB=AD,AC=AE,△ABE和△ADC
全等吗?为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习题8.3A组第4、5题。课件15张PPT。第8章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8.3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1)1、通过画图、操作、实验、观察等数学活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了解“ASA,AAS”并能初步运用它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重点、难点: 运用“ASA,AAS”法判定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学习目标复习导入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思考:两个三角形,具备哪些条件才全等呢?实验与探究小结判定方法1: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与另一个
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那么这
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单称为“角边角”或“ASA”例1 如图, ∠1= ∠2, ∠3= ∠4, △ABD
与△CDB全等吗?为什么?全等。1 如图, ∠1= ∠2, ∠3= ∠4, △ABC
与△ABD全等吗?为什么?如图,在△ABC和△DEF中,BC=EF,∠A= ∠D,
∠B= ∠E。
1、 ∠C与∠F相等吗?为什么?
2、 △ABC和△DEF全等吗?为什么?
判定方法1的推论: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与
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
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表示为“角角边”或“AAS”。例2 如图,AB ⊥BC,AD ⊥CD,垂足分别为B,
D,AC平分∠BAD,, △ABC与△ADC全等吗?
为什么?
1、如图,在下列推理中填写需要补充的条件,使结论
成立。
巩固练习2、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E, ∠1= ∠2,
∠D= ∠C。 , △ABD 与△BAC全等吗?为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习题8.3A组第2、3题。课件13张PPT。第8章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8.3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3)1、通过画图、操作、实验、观察等数学活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了解“SSS”并能初步运用它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重点、难点: 运用“SSS”法判定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学习目标复习导入1、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有什么判定方法?
2、在三角形中三对元素对应相等的情况还有
哪几种?实验与探究小结判定方法3: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
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单称为“边边边”或“SSS”。例1, 如图,已知AD=CB,BA=DC。那么
∠1= ∠2,为什么?
、如图,已知BC=BD, AC= AD, ∠C= ∠D吗,
为什么?例2、如图,已知AB=FD, BC= DE ,AE=FC.
(1)AC与EF相等吗?
(2)△ABC和△FDE全等吗?为什么?巩固练习1、如图, △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钢架,AD
是连结顶点A与横梁BC中的D的支架,AD与BC
垂直吗?为什么?1、如图,已知AB=AC,BD=DC,F是AD延长线上
的任意一点。△ABF和△ACF全等吗?为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习题8.3A组第7、8题。课件12张PPT。第8章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8.4相似三角形1、通过实验操作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的数学语言表述。
2、会识别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重点、难点:能够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及对应边。学习目标复习导入1、什么是对应边、对应角和对应顶点?
2、什么叫做对应成比例?
问题导学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______与另一个三角形的
_______分别相等,并且它们的各边_________,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____________.
2、两个相似三角形中,_____叫做对应角;对应
角的顶点叫做____;对应角所对___,叫做____.
3、相似通常用符号“___”表示,读作“___”。
4、 △ABC和△A ′ B ′ C ′是相似三角形,记作_____.
为表示方便,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_____的
位置上。巩固练习1、如图, △ABC~ △DEF,且点A与点D,
点B与点F是对应顶点,请写出它们的对应
角、对应边。例题讲解例1 如图,已知△ABC~ △ADE。
(1)如果∠A=70 °, ∠B=65 °,求∠ADE
和∠AED的度数;
(2)如果AD=6,DB=3,BC=12,求DE的长。解:(1)因为△ABC~ △ADE, ∠ADE与∠B是对应角,
所以∠ADE= ∠B=65 °;
在△ADE中,因为∠A +∠ADE + ∠AED =70 °+65 °+ ∠AED
= 180 °,所以∠AED= 45 °;巩固练习1、在下面两对相似三角形中,哪些角分别对应
相等?哪些线段分别对应成比例?
(1)如图(1),△ABC~ △ADE;
(2)如图(2),△ABE~ △DCE。2、如图,已知 △ABC~ △ADE。
(1)BC ∥DE吗?为什么?
(2)如果BC=3.6,ED=2.4,EC=12.5,AC的长是多少?
巩固练习3、如图,已知△ABC~ △ADE,AE=50,EC=30,
BC=56.8, ∠BAC=45 °, ∠ACB=40 °.
(1)求∠AED和∠ADE的大小。
(2)求DE的长。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习题8.4A组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