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15 16:4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四节的第3课时,主要是利用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前一课时一样,教科书注重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关注数形结合思想的揭示,关注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为今后学习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并且了解到一次函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探讨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函数图象,能够从两个一次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理解函数图象交点的实际意义;
2、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与数学建模思想,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2、通过利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紧扣中考考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两个函数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一次函数关系式中k、b的实际意义;
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形结合以及数学建模思想,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五、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使学生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本节课在教法上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选择由浅入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学习活动。
2.学法指导:本节课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上,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新的数学结论,进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体会到数学问题解决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3.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课件,电脑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直尺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导学预习;第二环节:情景引入,预习展示;第三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第四环节:变式训练,有效检测;第五环节:课堂回顾,总结提升;第六环节:直击中考,拓展延伸;第七环节:分层作业,学有所获。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导学预习
问题一、如何判断函数图象是正比例函数 y=kx(k不等于0)的图象?如何判断函数图象是一次函数y=kx+b (k不等于0)的图象?
问题二、从一次函数图象可获得哪些信息
1、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可确定k 和 b 的符号;
2、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可估计函数的变化趋势;
3、可直接观察出:x与y 的对应值;
4、由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的坐标可确定b值,从而由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图象的解析式。
问题三: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是什么?
设——设函数表达式y=kx+b或y=kx;
2、列——将点的坐标代入y=kx+b或y=kx中,列出关于k、b或者k的方程;
3、解——解方程,求k、b或者k的值;
4、还原——把求出的k、b值或者k的值代回到表达式中即可。
活动形式:大屏幕展示上节课解答过的问题,学生回顾答案,重点思考解决问题时的关注点及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师引导总结,使学生明确:
(1)用图象解决问题时,首先应弄清横纵轴的意义,明确变量,也就理解了图象上点的坐标的意义,即:找准变量
(2)当x=0或当y=0时,此时对应点即是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这两个点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需抓交点。
(3)关注函数关系式中k、b的实际意义
(4)注重“数形结合”思想。
(5)解决问题时可直接观察图象获解,也可通过关系式求解,两者各有利弊据具体情况选着。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一课时解决过的问题,回顾旧知,重点得出以上结论希望学生把这些思想方法迁移到本节学习中,导入新知学习。
第二环节:情景引入,预习展示
设计以龟兔赛跑为背景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实际应用。
设计意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并由浅入深,让学生独学,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例1. 如图,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
  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意填空:
(1)当销售量为2吨时,销售收入=   元,销售成本=    元;
(2)当销售量为6吨时,销售收入=    元,
   销售成本=    元;
(3)当销售量为  时,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
(4)当销售量    时,该公司赢利(收入大于成本);
  当销售量    时,该公司亏损(收入小于成本);
(5) l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
   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
活动形式:(1)大屏幕出示题目,学生先看图找准变量,明确每条直线上点的意义,指名回答。
(2)逐个出示前三个小问题,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3)第四小题同桌讨论,指名回答,教师画图讲解点拨
(4)第五小题给学生思考解答交流时间,指名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如待定系数法、或直接从图像观察得的值,或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从算术 角度列式得出)教师应做好总结、点拨。
2.想一想
活动形式:学生小组讨论,再指名交流。
例1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通过问题串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利用函数图象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意识。并归纳利用图象比较函数值的方法:
(1)先找交点坐标,交点处y1=y2;
(2)再看交点左右两侧,图象位于上方的直线函
数值较大。
例2 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 追赶(如图),下图中,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海里)与追赶时间(分)之间的关系.
议一议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哪条线表示到海岸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解:观察图象,得当时,距海岸0 n mile,即,故表示到海岸的距离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
(2),哪个速度快?
解:从0增加到10时,的纵坐标增加了2,而的纵坐标增加了5,即10 min内,行驶了2海里,行驶了5 n mile,所以的速度快.
(3)15 min内能否追上?
解:可以看出,当时,上对应点在
上对应点的下方,
(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能否追上?
解:如图,相交于点P.因此,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一定能追上.
(5)当逃到离海岸海里的公海时,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度,能否在逃到公海前将其拦截?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与交点P的纵坐标小于,这说明在逃入公海前,我边防快艇能够追上.
提问:对以上问题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决吗?
活动形式:先出示问题,学生弄清问题背景,再出示函数图像及问题串,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讲解点拨。教师讲解点拨时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图象解答的过程,强调读图过程,对求关系式解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据学生情况板书解答过程。并小结从实际情景的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1:理解横纵坐标分别表示的的实际意义
2:分析已知(看已知的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通过做x轴或y轴的垂线,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由点的横坐标或者纵坐标的值读出要求的值
3: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将数转化为形,由形定数。形者直观,数者具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图能力,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
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一次函数关系式中k的实际意义,加强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四环节:变式训练,有效检测;
仍然以龟兔赛跑为题目背景,变式训练,考查所学知识与方法,检测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及时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同时与开始的龟兔赛跑首尾呼应。
第五环节:课堂回顾,总结提升
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在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直接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当然也可以设法得出各自对应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借助关系式完全通过计算解决问题。通过列出关系式解决问题时,一般首先判断关系式的特征,如两个变量之间是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当确定是一次函数关系时,可求出函数解析式,并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求得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小结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方法。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进行补充,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总结回到开始导入时回顾总结的内容上,分别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进行及时的反思。
一、数学知识
1、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获取相关的信息;
二、数学方法:
利用函数图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实际问题——函数模型——函数表达式
——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
三、数学思想:
①数形结合思想
②数学建模思想——函数与方程
第六环节:直击中考,拓展延伸
(2017 长春)甲、乙两车间同时开始加工一批服装.从幵始加工到加工完这批服装甲车间工作了9小时,乙车间在中途停工一段时间维修设备,然后按停工前的工作效率继续加工,直到与甲车间同时完成这批服装的加工任务为止.设甲、乙两车间各自加工服装的数量为y(件).甲车间加工的时间为x(时),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甲车间每小时加工服装件数为  件;这批服装的总件数为 件.(2)求乙车间维修设备后,乙车间加工服装数量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求甲、乙两车间共同加工完1000件服装时甲车间所用的时间.
设计意图:直击中考,给学生说明陕西省中考21题的命题方向,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拔高培优,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第七环节:分层作业,学有所获。
必做题:习题4.7 第2题 第3题
选做题:(2017.兰州中考)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线----宝兰客专进入全线拉通试验阶段.宝兰客专的通车对加快西北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运行期间,一列动车从西安开往西宁,一列普通列车从西宁开往西安,两车同时出发,设普通列车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 y(千米),如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
【信息读取】
(1)西宁到西安两地相距_________千米,两车出发后___________小时相遇;
(2)普通列车到达终点共需_________小时,普通列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千米/小时.
【解决问题】
(3)求动车的速度;
(4)普通列车行驶 t小时后,动车抵达终点西宁,求此时普通列车还需行驶多少千米到达西安?
设计意图:必做题目较简单,紧扣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做部分题目是2017年兰州中考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拓展和迁移,渗透应用意识。分层布置作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所获。
教学评价设计
1、实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增加教学反馈层面。
这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讲授、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课堂中采用语言表述、课堂合作、课后布置作业等各种评价方式,达到多层面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以激励性的语言促进他们合作,培养创新能力。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明,希望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