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3 《囚绿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3 《囚绿记》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4 21: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囚绿记》教学设计
杜蓓斯
一、导入:
【播放关于“绿”的图片】当这满眼的绿色向我们扑面而来时,给了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呢?(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生机勃勃、朝气蓬勃等。)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欢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颜色,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比如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此美好的绿色,我们是“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要想理清其中缘由,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
二、品囚绿之味
(一)解题(文章的题目就好像是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题目往往传达丰富的信息,那我们一起来看看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呢?)
1、“囚”是什么意思?(囚禁、关押)
2、这里的“绿”具体指什么?(绿色的常春藤)
3、“囚绿记”是什么意思?(记叙“囚绿“”的过程)
(读了题目,我们不禁要问,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他和“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深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二)思路和情感变化
写作思路 情感变化
寻绿(1~4) 喜悦 满足
赏绿(5~7) 快活 留恋 欢喜
囚绿(8~12) 喜悦 可怜 恼怒
放绿(13) 尊敬 祝福
思绿(14) 怀念 期盼
明确:
1、作者初次和绿见面是在哪里?(北平的一间小屋里)
2、小屋环境怎么样呢?(潮湿、简陋、炎热)
3、既然这个屋子的环境如此恶劣,为什么作者会毫不犹疑、了截直爽的住下来,并且心情还是喜悦而满足的呢?(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间房的。)
4、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呢?(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快乐!)
5、作者在遇绿之前和遇绿之后的心情是怎么样呢?
6、作者在遇绿之前是心焦的、疲累的、孤独寂寞的,可遇绿之后却是快活的、欢喜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绿色可以具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呢?
(1)请同学们找到第7段描写绿的句子,看看这绿具有什么特点?
囚禁前:生命力旺盛 蓬勃 无拘无束
(2)看到这一抹绿如此旺盛蓬勃,作者渐渐不满足只是欣赏它了,他产生了一个自私的念头,那就是囚绿。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作者是怎么囚的?(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3)作者爱绿却为什么要用囚绿的方式去表达呢?(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4)原来如此,可这一抹绿有没有按照作者的心意去生长呢?被囚禁之后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8——12段。
囚禁后:柔弱而蓬勃 向阳 固执
7、囚禁之后的绿并没有屈服,而是始终朝向光明、不妥协,作者没有办法,最终只有开释它,并对它致以诚挚的祝福。离开北平,作者也并没有将他遗忘,还期盼着与它的再次相遇。
小结:至此,文章结束,我们也将作者和绿的这一段故事了解得清清楚楚。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
三、悟囚绿之魂:
主题一:个人境遇的隐喻,民族命运的象征。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体现时代背景的段落(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2、(出示幻灯片)卢沟桥事件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我们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请齐读13段,并找出一句最触动你的话?(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们回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变化了。
   变成了——“囚人”
   这个人指的是什么人? (中国人)
   中国人有没有屈服呢? (没有)
(出示幻灯片)“绿”是永不屈服的绿,“中国人”也是永不屈服的人。到这里我们也终于明白,“绿”不仅仅是指那棵普通的“常春藤”了,它正是“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广大人民”的象征,作者由绿及人,以此表达自己的心声。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精神。这种通过描写物的特征来表现自己志向的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蓬勃 ————希望、生命
绿 向阳 ————自由、光明 象征(托物言志)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出示幻灯片)其实,正像这一抹绿色一样,作者也有着一段被囚的经历。
陆蠡一介书生,在生死面前所体现出来的硬气和浩然正气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魂,他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了这一种精神,用自己的鲜血印证了这一种精神,我们可以说他是真正的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出示幻灯片)。他的这种精神将影响和激励着所有的中华儿女。
诚然,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种汲取精神的力量,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人生的启示。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一谈你还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什么?
主题二:爱的误区(作者说:“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这是怎样一种魔念?你有过吗?谈谈你的经历和感受。)
主题三: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说——“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你受到什么启示?)
主题四:发现美的历程
主题五:逆境中的抉择
小结:《囚绿记》在主题上的贡献,不像《荷塘月色》是对人生的探求,也不像《故都的秋》是对人情的开掘,《囚绿记》是对人生的顿悟,在形象地揭示个人境遇与民族的命运,人性中爱的误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发现美的历程。
当然,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很多新的想法,这也许正是优秀作品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吧。最后让我把这段话送给大家,让它作为这堂课的结束语。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禁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我们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去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