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7 诗三首《短歌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7 诗三首《短歌行》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4 22:0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诗句中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品析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比兴及用典这两种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受古今英雄人物的慷慨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大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分析并掌握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小到大,你可曾有过英雄梦?你的英雄梦是什么?
(学生思考无绪,教师点拨激发)
我也是个有英雄梦的女子,我的英雄梦是做一个身轻如燕、剑气如霜的女侠客,侠肝义胆,劫富济贫。但后来我发现我的英雄梦实现不了了,因为我身形瘦削,难是习武之才。那你们的英雄梦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心中升腾起对英雄的渴望与遐想)
那究竟什么才叫做“英雄”?《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经典的情节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他曾这样定义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今天,就跟随着老师的脚步一起穿越时空,去感受三国人物曹操的英雄魅力。
英雄之才华
【知识链接】
温故知新
《观沧海》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螣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知人论世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作为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要接》。
作为文学家:精通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风格苍劲悲凉。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3.解题: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来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4.在自读背景补充的材料之后,教师依据背景就材料提问重点内容,从而引出《短歌行》属于曹操诗歌中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类的诗歌。
下面我们怀着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基于对背景的了解基础之上自读诗歌。
找同学展读诗歌,播放视频听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来品味诗歌。
【探究诗意】熟读成咏,感知诗歌的丰富情感。
5.结合课下注释及诗歌大意,试着翻译下列重点字词。(学生用五分钟时间自主完成,教师幻灯片出示答案,强调个别重点字词。)
对酒当歌: 对着
人生几何:多少
慨当以慷:当以慷慨,宴会上歌声激昂慷慨
何以解忧:以何解忧(宾语前置)
青青子衿: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存,问候
契阔谈讌: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拓展: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乌鹊南飞:向南 (名词活用作状语)
绕树三匝:三,泛指多次;匝,圈、周
山不厌高:满足
【探明诗情】理解诗歌大意之后,教师引导品味感情
三、英雄之忧思
1.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从课文中筛选出这个字所在的诗句)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试从全诗整体出发,探究诗人忧心的是什么?
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就。
三种忧愁的抒发,表达了渴望人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理会诗法】
3.通过品析诗句,感悟作者用独特的写作手法所凝结而成的抒情文字。
(1)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分析出作者在忧叹人生短暂。
那么在这句话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呢?(将笔记落实于课本之上)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杜康饮酒刘伶醉”
拓展:面对人生短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选择及时行乐,如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的人选择消极面对,如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那么作者在这里感叹人生短暂是积极进取的还是及时行乐的呢? 于作者而言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那对于贤才也是一种劝诫,奉劝贤才应当抓住机遇大展身手。
诗中还有哪些诗句运用了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试找出几例,作简要赏析。(小组讨论,五分钟时间)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典、比兴。用“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比喻。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拓展:曹操帐下文武贤才云集,谋士有荀彧,程昱,郭嘉;武有许褚,张辽,“拔矢啖睛”的夏侯惇。大肆招揽贤才来实现他想要一统天下的志向。
用典 ①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②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拓展:回顾旧知,结合之前所学《鸿门宴》中的故事情节,思考为什么人才的多寡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教师引导,学生自我生成)
刘邦善用贤才,终得天下;项羽刚愎自用,自刎乌江。
四、英雄之百态
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曹操作为一个英雄的慷慨悲歌,那么英雄在如今的社会中还存在吗?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但英雄作古仍有英雄。补充“英雄人物”一词的现代释义:“英雄人物”一词的现代释义:
1.指自身才能、品质优秀而令人崇拜的人,如项羽、毛泽东等。
2.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不怕牺牲,令人敬佩的人,如荆轲、烛之武等。
3.一般指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毅力的人,能独自或带领周围群众一起突破流弊,创新改革的人,如屈原、鲁迅等。
4.英雄也指那些有独特胆识,敢于坚持理想或真理,并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人,如伽利略,布鲁诺等。
5.英雄一般是有优秀品质且能够作为榜样被大家学习的人。如汶川大地震中感动全中国的人民教师袁文婷:为了孩子将青春永远定格在了26岁。
教师给出示例,学生进行扩写和仿写。(当堂训练,3分钟小练笔)
人类历史长河绵延几千年,浩浩宇宙苍穹吐纳世间人。无数英雄人物披荆斩棘踏浪而来,在典籍史料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英雄是精忠贯日,大孝昭天的岳飞;英雄是心忧天下,用如椽大笔歌泣苍生的杜甫;英雄是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的张良;英雄是吞毡啮雪,持节不武的苏武;英雄是 ;
; 。
五、板书设计
人生短暂
英雄之忧 贤才难得 志(一统天下)
功业未就
六、诗歌总结
《短歌行》抒写的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曹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抒发了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和感叹,同时也以真诚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对于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的那种珍惜时间、积极上上的精神,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完成小练笔之后,课下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