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巴黎圣母院》名著导读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在学生初步阅读整体把握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阅读,感受名著的魅力。
(二)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对作品浪漫主义特征的解读、艺术形象的分析和对照原则的比较,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和创造性解读。
二、过程与方法
(一)了解深入欣赏小说的角度,学会从情节、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等角度精读小说。
(二)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综合运用读、看、评、说等多种阅读方法,借助视频、网络等多种媒体,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引导学生认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
(二)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美丑观、善恶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外国长篇小说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放法、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资源: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背景介绍和名著导读,跨越了初次阅读的障碍,对小说有了整体的感知,并设置话题,以互相交流探讨的方式解决了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课后布置了作业,要求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深入解读文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上节课布置的问题。
首先老师找同学概括一下小说的主要情节。
(二)各抒“组”见 百家争鸣
首先先小组代表发言,然后再请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合作探究一
《巴黎圣母院》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了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观,请说说本文在情节的设置上如何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
参考:小说的情节怪诞、奇趣、巧合。
如:"奇迹王朝"对诗人奇特的审判;比如卡西莫多单枪匹马在巴黎圣母院楼顶上抵抗“奇迹王朝”千军万马的进攻;卡西莫多耳朵聋得听不见任何声音,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听到爱斯梅拉达吹的口哨声;
B小说的情节充满巧合。爱斯梅拉达母女、分别15年之后相会,可是相会之日,也正是她们死别之时;
C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两人的尸骨一被分开,立即化为灰尘等,都充分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奇异想象和巧妙构思。
【设计意图】 这一问题从情节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浪漫主义的特征,在上课时甚至可以将之与中国的李白相参照。
合作探究二
1.爱斯梅拉达是世界文化长廊的经典人物之一,请同学们通过情节来概括埃斯梅拉达的人物形象?
(1)外在美——容貌美丽
“姑娘的个头儿并不高,但身材苗条,亭亭玉立,显得很高。她的肌肤微黑,不过可以想见,白天看来肯定闪着金光,极为漂亮,就像安达卢西亚或罗马女子那样。她的纤足也是安达卢西亚型的,穿着秀美的花鞋,显得那么纤巧,那么相得益彰。”
心灵美
①纯真、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她是人道主义的化身。
当失意落魄的诗人甘果瓦在黑暗中误入了“奇迹王朝”的“圣迹宫”大厅、即将被处死时,爱斯梅拉达不忍心看着这个素不相识的无辜的人死去,表示愿意嫁给他,和他结为名义上的夫妻,以“我只爱有能力保护我的男子汉”的爱情观拒绝了他;
当卡西莫多因劫持自己被绑在广场的转盘上示众,惨遭鞭打,在烈日下口渴难耐时,她不计前嫌、不顾众议,将怀中的水葫芦温柔地送到卡西莫多干裂的嘴边,使卡西莫多第一次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有生以来第一次”流泪。
她把人们给她跳舞的赏钱,分给穷苦的孩子们,并对他们说:“把这些钱全部拿去,你们去过节吧!”孩子们问她:“那你怎么办 ”她说:“别管我,我天天都在过节。”
②纯洁无邪,热情天真,对爱情充满憧憬。
她遇到了自己所爱的人,便不顾一切地无怨无悔地爱上了对方。不管这种爱情是否有结果,不管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甚至亲眼见他和一位年轻的小姐在一起,也自我安慰是他的妹妹。正因为她以为世人都像她一样真心实意地待人,所以当弗比斯在巡逻中偶然救了她后,她就爱上了他。正因为她纯洁无邪地追求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所以至死都爱着弗比斯,丝毫没有怀疑他会欺骗和背叛自己,还幻想他会再来搭救自己,其天真令人感到心痛惋惜。
③不畏强暴,品格坚贞。
当她遭到诬陷,被关在死囚牢房里时,弗罗洛来到监狱,在这里里他为了获得爱斯梅拉达的爱情,欺骗她说她所爱的弗比斯已经被他杀死,让她不要再抱任何幻想,并且许诺只要答应他的爱情,就可以将她从死刑判决中解救出去。她并没有屈服。当弗罗洛最后一次在绞刑架前让爱斯梅拉达选择时,尽管这时候爱斯梅拉达已经知道她所爱的人弗比斯还活着,她也找到了失散十六年的亲生母亲,她非常想活下去,但她望着绞架断然回答“它还没有你那样使我害怕”“讨厌的肮脏的妖僧”“我要扯下你那可恶的白头发,一把一把往你脸上扔去!”“滚你的吧!”。她宁愿选择去死,也不屈服于卑鄙的伪君子弗罗洛,再次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2.人物形象再思考(合作探究)
爱斯梅拉达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真善美的化身,无论是从外表到内心,爱斯梅拉达的形象都是美的,反过来,同学们讨论这样美的人物中是否包含“丑”的因素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爱斯梅拉达的“丑”就在于她对爱情的肤浅。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用匣子选亲,而将爱情观分为:重外表、重金钱和重实质三种类型,而爱斯梅拉达的爱情选择就是重外表型,是肤浅的。弗比斯是爱斯梅哈尔达唯一心爱的人。他外表风流潇洒,英俊健美,如同太阳神一般。实际上,是一个轻薄负情的花花公子。他对爱斯梅哈尔达的爱,只是逢场作戏,有口无心。他所感兴趣的是表妹李小姐,因为李小姐出身名门,又“有一笔诱人的嫁妆”。他用同样的辞令,时而向富家小姐求婚,时而向爱斯梅哈尔达求爱。雨果说:“法比队长的心,就和那时的物理学一样,是害怕空虚的。”后来,他明知爱斯梅哈尔达无辜受迫害,却不肯去见一面。当爱斯梅哈尔达受害后,他倒得意地与李小姐办完了婚事。
【设计意图】 教师在点评总结时可适时引入文学理论中“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理论。这一问题有助于学生将实践升华为理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更深入理解,这也有助于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联系,避免写作中刻画人物形象的片面、单调,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3.爱斯梅拉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她最终逃不出被毁灭的命运,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对封建专制残酷统治和教会邪恶势力的有力控诉,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突出了当时教会、法庭的不负责任,以诬赖的方式,平息人民的愤怒。作者把爱斯梅拉达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过度:《巴黎圣母院》刻画了至真至善的爱斯梅拉达,还刻画了另一个经典形象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4.卡西莫多的出场富有戏剧性:在愚人节当天,被选为愚人之王(最丑的人),我们从中知道卡西莫多外貌具有什么特点?
外表丑(展示幻灯片)
“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
5.雨果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卡西莫多外貌的?
极其夸张的手法
6.这种夸张是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
不是,而是一种铺垫。雨果通过夸张为后文描写卡西莫多内在美做好了铺垫。
7.卡西莫多另一个重要的性格特点?
内在美
卡西莫多他的内心原来野蛮空虚。但在广场受到爱斯梅拉达人道主义点化后,使他第一次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美好人性得到复活。他对这个美丽的姑娘充满感激之情,继而爱上了她。他知道自己相貌丑陋,便把自己的爱埋在心里,无私地去保护她。
在爱斯梅拉达即将被执行绞刑的危急关头,他冒着生命危险把爱斯梅哈尔达从绞刑架上抢救下来,并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保住了她的性命。在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无微不至地照顾爱斯梅拉达,勇敢地保护她免受弗罗洛的欺凌,成了美的保护神。在爱斯梅拉达被绞死之后,为爱而殉情。
这种无私奉献的爱和副主教弗罗洛膨胀的私欲恰好形成鲜明了
对比
【设计意图】 教师在点评总结时可适时引入文学理论中“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理论。这一问题有助于学生将实践升华为理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更深入理解,这也有助于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联系,避免写作中刻画人物形象的片面、单调,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三)作业:
1.这种对比也是雨果美丑对照艺术原则的表现之一,同学们回去思考美丑对照还表现在小说有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 学生在这一问题上都能有所发现,教师应强调进行对比时的层次性、条理性和完整性。而要做到这一点,不细读原著是无法做到的。
2.《巴黎圣母院》与《白蛇传》比较阅读?
【设计意图】 将东方民间传说与西方经典小说进行对比,易激发学生兴趣和挑战欲,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拓宽视野,拓展知识面和阅读量,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甚至从中看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总结
在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的冲击下,经典名著遭到我们的冷落,但没有经典相伴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是缺乏个性的人生,也是暗淡的人生,阅读小说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整体阅读、精读、对比阅读外,还可以采用圈点勾画、摘抄句段、分类立档、写读后感等方式。希望同学们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阅读,最后把培根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