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名著导读《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4 22:3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
本导读拟设3课时,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依托,在教师的指导下,介绍名著的主要内容,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他们的活动(学生讨论、精彩片段表演),品味主要人物特点,体会本课主题,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巴金的生平与作品。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评价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典型人物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家》原著,查找资料并做读书笔记。2、小组课前自选精彩片段进行课堂表演。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创设情境——播放《2003年感动中国》巴金颁奖词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这是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的颁奖词。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经典,走进世纪老人巴金,感受他的名著《家》的无穷魅力。
(二)作者生平及作品
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生于官僚地主家庭,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等职。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1982年获得“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巴金创作甚丰,主要作品有:
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春天里的秋天》《第四病室》 《寒夜》 《灭亡》《憩园》《月夜》等。
散文集:《海行集记》《忆》《短简》《控诉》 《龙·虎·狗》 《爝火集》等。
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三)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明确人物关系(学生完成)
1、画出人物关系图。(略)
2、概括主要内容(若有不完善处,其他小组补充)
生: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四)探究人物性格特点——课堂表演重要故事情节,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人物形象。(各小组课前认真准备,课堂上先表演,再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其他小组可点评、补充。)
1.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专横、冷酷、严厉、腐朽、反动。
2.鸣凤:梦想破灭的无助女孩。聪明美丽、纯洁善良、外柔内刚,是封建礼教牺牲品,封建统治的受害者。
3.瑞珏:具备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善良、忍耐、宽厚、贤惠。
4.梅芬:聪慧、善解人意,善良、刚烈。
5. 琴:热情又阴郁,既高傲又自卑,既大胆又怯懦。
6.觉慧: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热情、纯洁、直率,敏感又爱冲动、行事莽撞。
7.觉新:具有双重性格的动摇的痛苦挣扎者。软弱、屈从、忍让、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愚忠、愚孝”。
8.觉民:正直、聪明、冷静。觉民有理性、有勇气和顽强的生命力。
(五)走进《家》中,探讨主题。(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明确主题。)
①通过梅、呜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
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师:一部《家》深刻地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 ( http: / / zhidao. / search word=%E5%B0%81%E5%BB%BA%E4%B8%93%E5%88%B6%E4%B8%BB%E4%B9%89&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和封建家族制度的罪恶,指出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是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 http: / / zhidao. / search word=%E4%B8%93%E5%88%B6%E5%88%B6%E5%BA%A6&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的一座丰碑 ( http: / / zhidao. / search word=%E4%B8%B0%E7%A2%91&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
 文学名著之所以不朽在于它的思想精髓,面对封建的的社会、家族 ,巴老用他的笔,让我们看到了《家》中的人物面对命运时,那无声的抗争。“是的,我要反抗这个命运。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那么,让我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用青春的热情去积极面对人生,珍惜这“美丽的东西”吧!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觉新可以让“血光之灾”避免吗?假如你是觉新,你会怎么做?
2、假如我是鸣凤?
 (七)教学反思:在名著《家》的导读课上我认真遵循新课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主要采用以讨论促阅读、以演促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将内容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想要以此为依托,通过主要人物的悲剧,探寻造成悲剧命运的根源,把学生带入这部充满苦难与激情的作品中,引发学生走近名著,读懂名著。通过课堂学生的表演,再现情节,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及他们性格和命运,从而把握作品的内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