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中考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9 21:3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9张PPT。2013年中考复习系列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第一章 字音、字形 语音拼读
注意“两条”特殊规则:【拼音标调口诀】
看见ɑ母不放过,没有ɑ母找o、e。
i、u并排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i上标调不加点,遇上轻声不标调。【典例一】(2012·福州中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重荷(hé) 苦心孤诣(yì)
B.绯红(fēi) 阔绰(chuò) 惟妙惟肖(xiāo)
C.丰硕(shuò) 馈赠(kuì) 根深蒂固(dì)
D.芳馨(xīn) 鞭挞(dá) 叱咤风云(zhà)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中考对字音的考查仍侧重于选择题,所选字大多为易读错的常用字,如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等。
语音辨析“三到位”:
(1)审题到位。先弄清题目的要求。
(2)方法到位。学会以字义、词性辨析多音字,但不能盲目只依据声旁判断其读音。
(3)辨析到位。仔细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避免读音混淆。【本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正误的辨识。A项“荷”为多音字误读,应读hè;B项“肖”为多音字误读,应读xiào;D项“挞”属于形声字误读,应读tà。
答案:C。 字形辨析
造成书写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增减笔画、偏旁误用、形近义不同、音近义不同、形音义接近等。
【典例二】(2012·重庆中考)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懊悔 销魂 嘹亮 中流砥柱
B.沧茫 鞭策 缥缈 无精打彩
C.魁梧 踊跃 取谛 获益非浅
D.狼藉 屏嶂 惶恐 变换多姿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此类题目一般是选出书写正确或错误的一组,或者判断词语或句子中是否有错别字并改正。
字形辨析诀窍:“义”“音”“形”【本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汉字的把握能力。B项为形似字误写,“沧茫”应为“苍茫”,“无精打彩” 应为“无精打采”;C项为形似字、同音字误写,“取谛”应为“取缔”,“获益非浅”应为“获益匪浅”; D项为同音字、形似字误写,“屏嶂”应为“屏障”,“变换多姿”应为“变幻多姿”。
答案:A。 汉字书写
1.把握汉字的基本特点、间架结构、书写顺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力争做到书写规范、工整、美观。
2.熟悉隶书、楷书、行书等几种常见字体的特点,提倡中学生写正楷字或行楷字。
【典例三】(2012·黄冈中考)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孝敬父母,善行天下。
中考频次:★★★
【解题技巧】这类题一般是提供一句名言或一段精彩语段,采用田字格的形式考查同学们的书写能力。
汉字书写时的三个得分点:(1)书写准确无误。杜绝出现错字、别字。
(2)注意标点符号。区分清楚不同标点符号的书写原则。
(3)做到规范美观。书写时要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
【本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关键是书写规范,使汉字既正确又美观,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书写时注意“善”字的间架结构。
答案:略。 语境拼写
语境拼写是对注拼音、写汉字、辨字形、识字义进行综合
考查的一种命题形式,这种考查形式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典例四】(2012·滨州中考)请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
出汉字。
危险裹挟( )生命呼xiào( )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
刹( )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
们yǎng( )望。她,就是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
——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这类题目往往设置一个新背景材料语段或经典语段,在语段中考查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把握。
解答时,注意以下两点:
(1)必须结合语境,特别注意易错字、多音字、形近字和一词多义;
(2)采用比较的方法,将其音、形、义结合起来辨识。【本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的字词的书写和注音的能力。“刹”是多音字,根据语境和意义,这里应读chà,不要误读为 shā;“挟”是形声字,不要误读为jiá。“啸”“仰”都是形声字,注意不要误写成“潇”“昂”。
答案:xié 啸 chà 仰第二章 词 语 成语的辨析与运用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拆开或改变说法。它往往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并常带有感彩。
【典例一】
(2011·黄冈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在“课内比较学”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B.“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
D.央视“激情广场”在黄州遗爱湖公园激情上演,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做此类题目可从成语的含义、适用范围、感彩等方面去考虑。具体考查时,主要是以社会使用频率高,容易引起误解的成语为主。
常见成语误用类型:﹒﹒【本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辨析运用能力。A 项用错对象,“惟妙惟肖”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处用于老师讲课不恰当。B项不合逻辑,“落英缤纷”是落花繁多的样子,而此句的语境为杜鹃开得正盛。D项望文生义,“乐此不疲”的意思是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句中误理解为“开心,高兴”。
答案:C。 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
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共性”与“个性”,使“个性”与语境相匹配。
【典例二】
(2012·丽水中考)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
(1)天边的云彩不停地___________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沫。(2)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____________关系。
(3)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_______,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
A.变换 传承 相映成趣
B.变幻 传承 赏心悦目
C.变幻 传递 相映成趣
D.变换 传递 赏心悦目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辨析近义词,主要从词义、色彩、用法三个方面入手。【本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辨析近义词的能力。“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所指的事物较实在具体,常带宾语。“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所指的事物多变化无常,难以捉摸和预料,大多概括和抽象,一般不带宾语。第(1)句中云彩变化无常,因此用“变幻”更恰当。“传承、传递”:“传承”指传授和继承,一般指继承好的方面。“传递”是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的意思。 第(2)句对于稻草与秧苗的关系显然用“传承”更恰当。“相映成趣、赏心悦目”:“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第(3)句用“赏心悦目”与后文的“人们的心意”更协调一致。
答案:B。 多义词的辨析与运用
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最常用的一种意义称为基本义,由基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称为引申义,通过比喻的方式引申出来的意义称为比喻义。
【典例三】(2011·绍兴中考)“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热词,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请你根据语境,分别写出例句中“给力”的相应意思,完成下面这张“新词卡片”。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辨析多义词的步骤如下:
【本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多义词语境义的理解。“给力”的本义是“给劲、带劲”的意思。第①②③小题要结合语境,回答出其引申义。
答案:①“精彩”“带劲”“很棒”等均可。②“有作用”
“有成效”“得力”等均可。③“加油”“努力”等均可。 关联词的辨析与运用
关联词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的词语。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独使用的关联词,如“又”“还”“因而”等;另一种是成对使用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等。 【典例四】(2010·温州中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________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 000万吨,________可以使万吨的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________为西南腹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A.因为 所以 而且 B.既 又 从而
C.既 所以 从 D.因为 又 而且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做好此类题目要把握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使用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解题时要理清前后句意之间的关联。
常用关联词语使用情况如下:【本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根据语境可以看出,这句话的内容前半部分是并列关系,后半部分是因果关系。
答案:B。 第三章 辨析、修改病句 辨析病句
中考常见病句的主要类型:【典例一】(2012·安顺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安顺是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安顺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
C.目前,全球用水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由此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
D.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辨析病句类的题目,要从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来思考,看是否有使用不当或不合事理、不合语言习惯而造成的语病。
1.解题的一般步骤:2.辨析病句的三种方法:
(1)语感察觉法
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等问题,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2)提取主干法
运用语法分析,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特别提醒】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3)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可以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语意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本题分析】此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好季节”应改为“好地方”;B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方法”;D项两面失衡,可把“能否”删去。
答案:C。 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应遵循的六个原则:
1.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
2.依据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
改;
3.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
4.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
5.要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6.对于文段的综合改错,先要认真分辨正确的和错误的句子,然后按照提示进行修改。【典例二】(2012·宿迁中考)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①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第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修改病句五字法:【方法指导】
辨析、修改病句口诀
长句紧缩抓主干,修饰语多理枝叶。
复句注意关联词,代词指代要清楚。
一面两面要搭配,语句通顺看逻辑。【本题分析】此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②句成分残缺,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语;第④句用词不当,“防止”一词把句子表达的意思说反了。
答案:第②句在句尾补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等);第④句删掉“防止”。第四章 仿写、对联和句子排序 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的原则:
1.仿写的句子应与例句句意保持一致;
2.仿写的句子应与例句句式保持一致;
3.仿写的句子应使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手法;
4.仿写的句子应与例句的语言特点一致。【典例一】(2011·杭州中考)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它便冲着你哭;你冲它笑,它便冲着你笑。这恰如: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点陷入人生的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仿写题,要整体感知例句的内容,局部分析其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彩,精心构思,按照原则进行仿写。
仿写句子的四个原则:【本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分析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特点,仿照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按照“……的人,把……视为(动词)……结果怎样”的句式来写。
答案(示例):乐观的人 把失败当做垫脚石 一步步登临理想的高峰 拟写对联
对联的特征:【典例二】(2012·德州中考)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位居金牌榜榜首。伦敦奥运会,将于7月27日至8月12日举行,中国将派最优秀的运动员参赛,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为激励中国代表团,某网站征集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中华健儿北京奏凯歌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对联题的四个步骤:
(1)认真审读题目。阅读题目,明确答题要求与方向。
(2)提取有效信息。仔细分析,找出题目中的有效信息。
(3)抓住对联特征。联系对联的基本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纵向、横向或纵横交叉地进行比较。
(4)仔细拟写对联,筛选过滤思索的结果,精选词句,拟写对联,并验证是否恰当。【本题分析】此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首先读上联,了解上联内容是赞颂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健儿。下联的内容是激励伦敦奥运会的运动健将。根据上联格式“动宾短语+名词+地名+动宾短语”,结合题干要求对出下联。
答案(示例):看今朝炎黄骄子伦敦谱新篇 句子排序
排序语段的一般特点:【典例三】(2012·眉山中考)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
①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②如果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而缺乏人文关怀,就有可能迷失方向。
③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
④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麻烦,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
A.②①④③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排序题既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又要注意连贯性原则。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标志词句。通读材料,利用好句中的关联词语,注意寻找中心句、起始句、总括句等。
(2)注意语境联系。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能否确定首句。进行对比分析,看能否确定首句,排除干扰项。
(4)衔接是否紧凑。通读语段,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本题分析】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这几句话,明白中心意思是阐明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应根据语段的结构进行排序,首先确定这几句话的总领句为第③句,先总说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第④句是对第③句的解释,应承接第③句。接下来第①句举例阐明科学技术的利与弊。最后第②句从反面进行总结。因此正确的语序应为③④①②。
答案:B。第五章 句 子名言名句 直接默写
直接默写题,内容上较单一,一般倾向于名句,特别是在律诗中,比较注重对偶句,如颔联和颈联。另外,诗文中的写景、抒情句及主旨句,也是考查的重点。
【典例一】
(2012·铜仁中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
子 密州出猎》)
(3)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参差荇菜,左右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直接默写题的三种方法:
(1)准确识记。要准确识记课文(课标推荐)要求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
(2)理解内容。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3)规范书写。注意容易混淆的字,容易写错的字,不常用的字。【本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名句的识记和默写能力。解答时默写的诗句一定要与原文一致。答题时不要丢字、添字,不写错别字或颠倒顺序。其中“窈窕”“琴瑟”“庇”“俱”为易错字,应正确书写。
答案:(1)无可奈何花落去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了却君王天下事 (4)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理解默写
理解默写摒弃了死记硬背,是对平时阅读背诵能力的另外一种检测形式。这就要求对诗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不仅要熟悉背诵诗文,而且要理解领悟,做到学以致用。
【典例二】
(2011·临沂中考)古诗文默写。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鸟儿快乐忙碌的生活来展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成都杜甫草堂有副对联:“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己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其下联中所蕴涵的杜甫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中考频次: ★★★★【解题技巧】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其步骤如下:
【本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先理解题干的提示语,再回忆相关篇目中的与之相对应的语句进行默写。第(1)题抓住“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这一信息,第(2)题根据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作答,第(3)题紧扣“鸟儿”“早春”这些关键词作答,第(4)题抓住“愿民栖广厦”这一信息作答。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归类默写
归类默写题注重迁移能力,需根据题干要求对已积累的知识进行联想、筛选,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典例三】
(2012·宁波中考)(1)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归类默写题的两个关键点:
(1)勤于积累。平时多积累一些课内外的诗词名句,并注意归纳和比较,解题时就能游刃有余。
(2)分类记忆。积累时对名句进行分类记忆很有必要,如“诗中酒”“诗中愁”“哲理类”“爱国类”等。
【本题分析】此题属归类默写题,解答时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调动头脑中积累的素材,根据限定的“战争场面”“忧国忧民”联想到若干相关诗句,再从中选择有把握写正确的句子作答。
答案(示例):(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名著阅读 名著常识积累
此类题型大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作品名称、主人公或重要人物的名字、作家的朝代(国别)、作品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的基本常识。
【典例一】(2012·福州中考)下列对文学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中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的自私自利;虎妞性格泼辣,敢爱敢恨。
B.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遭遇,这养成了她自尊、坚强、独立的个性。
C.保尔在一次激战中头部受重伤。在养病期间,他认识了冬妮娅,后来冬妮娅成了他的妻子
D.《伊索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北风和太阳》告诉人们,想让他人改变主意,劝说比强迫更有效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相关名著常识,熟悉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并注意辨别。其主要技巧:制作读书卡片、列表识记等。
【本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要特色以及主题思想的了解。C项,在钓鱼的时候,保尔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并不是在养病期间认识的,而且冬妮娅不是保尔的妻子。
答案:C。 人物形象分析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概括。名著中的人物虽然众多,但真正能进入命题者视野的人物大多是主人公、主要人物及个性鲜明利于流传的人物。
【典例二】(2012·施恩中考)名著导读。
《西游记》第四十至第四十二回说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曾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神通广大。他听说只要吃唐僧一块肉,就会延生长寿,与天地同休。号山是唐僧西天取经必经之路,于是他变成一个被人用麻绳捆住手脚高吊在松树梢头的七岁顽童,骗取唐僧解救,趁机擒拿唐僧。于是发生了“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请概括故事中红孩儿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
【解题技巧】把握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要熟悉故事情节,结合人物的主要事迹、个性化语言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本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西游记》中红孩儿性格特征的概括。首先要了解有关红孩儿的故事情节,根据红孩儿的所作所为分析其性格。如:红孩儿用计劫持唐僧、假变观音菩萨诱擒猪八戒、识破假变牛魔王的孙悟空等情节表现其聪明狡黠、胆大心细的特点;红孩儿用三昧真火打败孙悟空及四海龙王等情节表现其野性难驯的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聪明狡黠、狂妄任性、野性难驯、胆大心细。 故事情节(精彩片段)概述
此类题目既考查对故事的熟悉程度与记忆质量,又考查概括技巧与表述能力。平时一定要加强对名著中“精彩”与“经典”部分的细读与有意识的记忆。
【典例三】(2012·福州中考)名著阅读。
《西游记》和《水浒》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请从下列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其内容。(80字左右)
①偷吃人参果 ②收服红孩儿 ③杨志卖刀
④武松醉打蒋门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
【解题技巧】概括名著故事情节的三大步骤:【本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简述“偷吃人参果”的情节,要叙述出为什么要偷吃人参果(起因)、孙悟空怎样偷来人参果(经过)和结果如何。简述“收服红孩儿”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把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的经过介绍清楚。简述“杨志卖刀”的情节,要把起因(筹措盘缠)、经过(杨志怒杀泼皮牛二)和结果(投开封府自首,那把宝刀也被官府没收)介绍清楚。简述“武 松醉打蒋门神”的情节,要叙述出武松为什么要打蒋门神(起因)、怎样醉打蒋门神(经过)和结果如何。答案:①“偷吃人参果”示例:唐僧师徒借宿五庄观。猪八戒听到镇元大仙的弟子在谈论唐僧不肯吃人参果的事情,便央求孙悟空去偷人参果来尝尝。孙悟空偷来人参果,他和沙僧细细品尝,而猪八戒心急,囫囵吞咽,竟没尝出滋味。
②“收服红孩儿”示例:红孩儿掳走唐僧。孙悟空敌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观音菩萨帮忙。观音菩萨设计让红孩儿坐上莲花台,后又给他套上金箍儿,勒得他疼痛难忍。红孩儿愿入法门受戒,被观音菩萨收为善财童子。③“杨志卖刀”示例:为筹措盘缠,杨志在汴京街头售卖祖传宝刀。泼皮牛二前来纠缠,要杨志验证宝刀杀人不见血,还要夺杨志的宝刀。两人扭打起来,杨志一时性起杀了牛二,投开封府自首,那把宝刀也被官府没收。
④“武松醉打蒋门神”示例:为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武松带着醉意大闹蒋门神的酒店。蒋门神闻讯赶来,与武松打斗,结果被武松打得跪地求饶,只好答应武松把快活林还给施恩。 阅读感悟评析
这类题型以文字表述题为主,可分为人物评述、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根据名著相关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作品的意义与阅读的价值作出评价,谈出对自己的影响、启示等。【典例四】(2011·厦门中考)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名著感悟评析题的三个关键点:
(1)审清题目。明确是评价人物还是评价主要内容, 是评价思想意义还是语言特点等。
(2)人物评价。可通过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思考。
(3)见解独特。感悟评析要有独到的见解,语言要简洁、凝练。【本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名著的感悟评析能力。解答时要联系《西游记》的内容,回顾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的有关情节,结合自身的阅读体会,扣住“人情味”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述要完整流畅。
答案:示例1: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因为他有菩萨心肠,富有同情心。路遇白骨精时,因不忍孙悟空滥杀无辜而逼走孙悟空,虽好坏不分,显得软弱,但也凸显其富有人情味……
示例2: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当他惩戒孙悟空,对着孙悟空念紧箍咒时,不时因孙悟空的求饶,而不忍心往下念……示例3:孙悟空最富有人情味。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而遭唐僧驱赶,走前那声声“师父”,体现了他的人情味。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显露无疑……
示例4:猪八戒最富有人情味。在高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田禾,表现得很勤快。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最得力的助手……
示例5:沙僧最富有人情味。被收服后负责挑担,老实本分,任劳任怨……第六章 语言运用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应遵循的原则:
(1)言之有礼,即说话要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考虑说话人的身份、职业、年龄等,采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2)言之有物,即说话要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言语。 (3)言之有序,即说话要注意顺序。保持话题和陈述角度的一致,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注意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因果关系。
(4)言之有“节”,即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有序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典例一】(2012·漳州中考)口语交际。
临近中考,父母对你的学习越来越关注,对成绩也越来越在意。常常是三餐询问,早叮嘱,晚督促,还不时在你学习的时候进房巡查,让你不胜其烦,压力重重,却又还不能怪怨他们的一番好意。你不想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该如何对父母说,才能既得体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步骤:
【本题分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语境,注意说话的对象是父母,要围绕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让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放心进行交流。说话的语气不要太强烈,语言得体,让父母感到舒畅自然,易于接受。答案(示例):爸、妈,我知道你们关心我,可你们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到我的学习,无形当中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全心全力复习迎考的,你们也不想我因为外界干扰而影响学习吧,你们说是吗? 信息提炼
信息提炼题的考查形式大多为:给新闻拟标题;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探究材料的结论。
信息提炼的基本原则:(1)遵守字数要求;(2)尽量用原文的词语;(3)组合材料时,尽量不用修饰语;(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时,尽量用短句。【典例二】(2012·泸州中考)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中新网西昌4月30日电 (张利文 孙自法) 北京时间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本次“一箭双星”发射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及“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60次航天飞行。
主要内容: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信息提炼这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四个得分点:
(1)研读题目内容,明确题目要求;
(2)找准陈述对象;
(3)归纳整合要点;
(4)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进行概括。【本题分析】此题考查信息提炼的能力。解答时先整体感知这则材料的内容,再总结概括。概括本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抓住关键语“中国”“首次”“‘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导航卫星”来回答。
答案:中国首次“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导航卫星。 论辩说理
论辩说理题指就某个话题谈观点或看法,或就某种现象发表评论等,要求观点明确,评论有理有据。此类题目常见的方式有:谈认识、简述理由、反驳对方。
【典例三】(2011·成都中考)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
【解题技巧】解答好论辩说理题的关键是要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立场。说话要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地驳斥对方的偏颇、错误之处。多用事实说话,做到以理服人。
解答论辩说理题的四个环节:【本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辩论说理的能力。针对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的问题,作为正方,应该明确表明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的必要性。反驳要有针对性,做到论述严密,语言流畅。
答案(示例):我认为增设“图书角”很有必要。首先,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设置“图书角”能够便于我们利用机动时间进行阅读;其次,合理而有序地摆放完全可以让“图书角”有一席之地,而且增设“图书角”更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至于遗失和损坏,只要我们制定相应的图书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这点是不用担心的。第七章 综合性学习 策划活动 拟定方案
此类题目一般是围绕某一主题或某种实践活动,要求编写活动提纲或拟定活动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1)拟写活动方案或计划;(2)创设活动开场白、主题语、宣传语;(3)设计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4)针对活动内容谈收获和体会。【典例一】(2012·襄阳中考)为推进“文化襄阳”建设,我市从2012年开始,每年四月集中开展“书香溢襄阳”读书活动。为配合这次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同时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
【续写标语】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种。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书香溢襄阳”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材料】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引起自己阅读兴趣的书,而不加选择地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表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预感到了和找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瞧瞧,连兴趣也谈不上,更不用说癖好。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活动策划类题目,方法如下:①审清题目,明确命题意图和要求;②明白活动内容及背景;③活动设计和方案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可行性强;④语言表达简洁明了。
答题要领:回答
紧扣
活动
主题要有
一定
的针
对性提出
解决
问题
方向表述
清晰
简洁
明了【本题分析】本题为活动策划类题目。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活动的主题。【续写标语】要围绕“好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根据画线句的内容,仿照前半句的格式续写;【设计活动】要根据示例,围绕活动主题设计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探究材料】要仔细阅读材料内容,根据关键信息进行提炼概括,写出探究结果。答案:【续写标语】好(常)读书终(一)生受(获)益
【设计活动】示例:①举办“走进名著”读书报告会;②举办“名著在我心中”读书演讲会;③举行“名著走向舞台”话剧表演;④出一期“我与名著共成长”墙报(黑板报)。
【探究材料】读书要有所选择,应选择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来读。 探究材料 得出结论
此种题型一般提供几则专题材料或热点材料,要求我们能从材料中发现问题、探究规律、提炼观点、归纳结论,并能用文字准确简明地表达出探究结果。
试题类型主要有:①概括信息型;②论证观点型;③探究结论型。【典例二】(2012·台州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
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
关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一个十几岁
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
人平均少活20年~25年。 ——CCTV新闻
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 ——烟盒上的警示语(1)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探究材料类题目,可按如下步骤:
(1)审清题目,弄清材料。首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命题者的意图。再通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
(2)分析材料,提炼信息。按照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给材料。如果是多则材料,要找出它们的关联性,提炼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3)整合要点,准确表达。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是同类的,要先写共性(相同点),再写个性(不同点)。语言表述力求简洁准确。【本题分析】此题考查通过阅读材料探究结论的能力。解答第(1)题先要整体感知材料,再分析比较材料一、二的数据,找到这两则材料之间的共性,找出内在联系,理清因果关系,最后概括总结表述。第(2)题所设计的警示语要具体,直接指出危害,有力度,要对吸烟者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答案:(1)中国烟民队伍庞大;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很多;吸烟减短人的寿命。(写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示例:吸烟导致致命肺部疾病;吸烟致癌;孕期吸烟危害胎儿健康;吸烟会要你的命。(任选其一,意思对即可) 图表转述 体悟创意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生活中常用的表格、漫画、徽标等的认读与理解能力,考查的主要方式有:(1)拟标题:给漫画或徽标拟写标题。(2)释含义:用自己的话说明漫画(徽标)中或表格中所说明的内容,或解释漫画(徽标)所表达的含义等。(3)表观点:就漫画中或表格中说明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等。(4)找规律:对表格中的数字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找出变化规律。【典例三】(2011·济宁中考)右图是2011
年5月13日公布的“健康山东”宣传标识。
请认真观察,写出它的构成与创意。
构成与创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徽标类题目,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本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徽标的解读能力。认真观察标识的构图设计,“健康山东”的标识由图形化的“山”字、三个健康活动的人形、外围的英文字体构成。由构图元素和文字“健康山东”“我行动 我健康”分析其创意,理解其内涵和寓意。
答案(示例):标识以“山东”“人”“健康”为基本元素,以图形化的“山”字为核心,三个健康活动的人形构成拥抱生命、拥抱阳光的动感造型,体现“我行动 我健康”的“健康山东”行动主题。外围英文字体生动活泼,象征“健康山东”的影响覆盖山东。【典例四】(2012·泸州中考)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幅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
【解题技巧】解答漫画类题目,其步骤如下:【本题分析】此题考查解读漫画的能力。回答第(1)题要仔细观察漫画,注意画面中的动物及漫画中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的画面内容,注意不要展开描写、议论。解答第(2)题要结合实际体会受到的启示。
答案:(1)要点:图上画了一头驴和一只婵;婵正在唱歌,驴听了,心想:婵老弟唱得好,俺要学唱歌!
(2)不能盲目模仿,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走适合自己的路。【典例五】(2012·株洲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2012年4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注:“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数字媒介阅读”是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阅读方式。)(1)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频次:★★★【解题技巧】解答表格类题目三步走: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看仔细。
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仔细审读表格内容和备注,对表格内容进行纵横比较,特别注意数字的变化,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第三步:准确归纳善表述。组织语言,简明连贯地表述,表述要抓住图表显示的内容。【本题分析】此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对材料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回答第(1)题要横向阅读和纵向阅读相结合,仔细分析题面指出的各项内容的数字情况,并能从中归纳提炼出表格所说明的情况,然后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解答第(2)题要结合实际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答案:(1)①传统报刊阅读率逐年下降,数字媒介阅读率增长迅猛(逐年上升)。②传统报刊阅读率仍高于数字媒介阅读率,但差距越来越小。(2)主要原因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网络及电子产品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