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三单元
名著阅读跟踪
《儒林外史》之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
目录
名著导读
01
跟踪训练
02
名著导读
一、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中写得好的不是完人,而是卑微的小人物,或是丑人。主要是以下四类人:
1. 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2. 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3. 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清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4. 鄙视功名富贵、淡泊名利者(如王冕、杜少卿、庄征君、虞育德)。
二、艺术特色
1. 卓越的讽刺手法。
《儒林外史》以讽刺作为全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讽刺手法又表现出多样性,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这是此书最主要的特色。
(1)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
(2)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使这部书不仅成为一部儒林丑史,而且成为一部儒林痛史。
(3)用夸张手法和对照手法将喜剧因素放大。如小说第五回写严监生之死,就是著名的例子。
2. 提供了全新的叙事框架,采用淡化情节与白描手法反映真实的生活。
《儒林外史》排除了激烈的戏剧化的矛盾冲突,大力描写平平淡淡、细琐平常的生活,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用白描手法来速写和描画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跟踪训练
一、名著阅读
1.《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形象繁杂,同学们在共读此书时,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了梳理。阅读下表,完成表中题目。
作品 类别 人物 类别 人物 思考
《儒林 外史》 主要形象 杜少卿 虞育德 严监生 次要形象 娄焕文 郭铁山 胡屠户 在阅读人物众多的小说作品时,对人物进行分类整理有何作用?
我的理解: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 形象 杜少卿 沈琼枝 虞育德 ②______ 形象 牛浦郎 潘三 严监生
热衷科考的形象 范进 周进 匡超人 不屑科考的形象 杜少卿 庄绍光 ③______
正面
反面
迟衡山
分类整理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片段三】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丙)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
【片段四】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丁)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到嘴里,方才放心。
(1)下列对片段中画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处:一语道破范进为了取得报考资格谎报年龄,欺上瞒下的虚伪卑劣行径。
B. 乙处:活脱脱地写出了范进闻讯后的喜极失态。
C. 丙处: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胡屠户的市侩特性暴露无遗了。
D. 丁处:居丧尽礼与食膳吃荤前后矛盾,对比鲜明。
A
(1)【解析】A. “为了取得报考资格”说法不准确,科举考试没有年龄限制。
(2)讽刺作品有一个明显特点:作者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不仅讽刺单个人物或事件,还讽刺背后的社会现象及根源,试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却“总不进学”,一旦考中却“欢喜得疯了”为例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林外史》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揭露和嘲讽科举制度所造成的丑恶现象和封建末世的衰颓风气。范进因中举而迷了心窍、喜极发疯的丑态,是作者对范进做夸张变形的讽刺,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读者对范进的性格、行为和心态,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当时社会上一般读书人热衷功名、醉心富贵的特征都统摄在范进这个人物身上,并运用讽刺手法加以揭露、批判,旨在抨击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荼毒,同时反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
二、名著探究
严监生被认为是可以跟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相提并论的吝啬鬼。你觉得这个看法是否合理?结合原文阐述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合理。严监生临死前一直“伸着两个指头”是怕两茎灯草费油,可见严监生吝啬。严监生自己说过:“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后来自己病重又舍不得吃人参。可见他的确吝啬。
示例二:不合理。严监生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大方的一面。①对哥哥严贡生无法割舍的手足情。为了息事宁人,严监生花两千两银子为哥哥去打通关系,这件事也表明了严监生慷慨大方的一面。②对正室王氏平淡真挚的结发情。在王氏生病的时候,他会每天请四五个医生来为其看病用药,而且用的药材都是十分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