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上
第五单元语文课件 20 ﹡香菱学诗1.分析人物形象,明确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2.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
苦勤勉的求学精神。????
3.理解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鉴赏能
力。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前80回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社会现实。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香菱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打死人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腻烦( ) 鳏( ) 缯( )
揣摩( ) 蘅( ) 芜( )
苑 ( ) 暧( ) 诌( )
颦 ( ) 臊( ) 纨( )
榭 ( ) 坞( ) 摩诘( )nìjiéchuǎiyuànàizhōupínsàowánxièwūzēnɡɡuānhénɡwú一、读一读造 化:腻 烦:
揣 摩:鳏 鳏:
穿 凿:
地灵人杰:自暴自弃:
起承转合:二、记一记福气;运气。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倦。反复思考推求。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山川灵秀,人物杰出。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序。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2.黛玉如何指点香菱学诗的?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香
菱
学
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林黛玉香菱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 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 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 精华灵秀
执着追求循序渐进
循循善诱2.黛玉如何指点香菱学诗的?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香菱学诗的专心?
2.你觉得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
征?
5.结合香菱的三首咏月诗,说说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香菱学诗的专心?(1)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
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
睡 。
(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
(3)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
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
(4)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
胧睡去了 。
(5)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2. 从文章中你觉得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宝钗见她这般苦心,只得随她去了。
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3.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宽大的襟怀。
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5.结合香菱的三首咏月诗及其赏析,说说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1.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
2.诗中“月挂”“玉镜”“冰
盘”等,词藻陈腐。
3.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第一首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1.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
2.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
3.“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
4.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 第二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
何缘不使永团圆?1.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
月相关。
2.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
致。
3.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
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
感。 第三首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1.刻苦好学,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写
诗上,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2.她的天资好,有较高的领悟力。
3.得到黛玉这个好老师的正确指点。
4.大观园优雅、温暖的环境,使香
菱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现。?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讴歌这个钟灵毓秀的薄命女子,而她的境遇着实让人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无情扼杀。
2.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示?
首先,要多读。诵读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不怕失败,大胆创作,敢于想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