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室有多长教案
目标 1.在丰富的测量活动中,具体感受物体的长与短。 2.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知测量的一般方法。 3.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重点 体会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重点 突破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具体的测量活动中,让学生具体地感受使用不同的自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将会得到多种不同的测量结果,从而自然地感觉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 测量的具体方法和过程。
难点 突破 可以让选择了同样测量工具的不同小组汇报各自的测量结果,让学生发现即使使用了同样的测量工具,如果没有统一、正确的测量方法一样得不到一个正确的结果,从而更一步明确掌握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教法 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并在交流中总结知识。
学法 主要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在可能相互矛盾的结果中,自主发现产生的原因,从面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课前 准备 教师 教材情境主题图,尺子,回形针。
学生 尺子,曲别针,易拉罐。
过程 引入 1.指名说一说。 我们班有多少人?我们教室有多少扇门?我们教室有多少扇窗户? 学生反馈。 2.引导提问。 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我们教室的数据,那么你想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最熟知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让学生带着深厚的兴趣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探新 1.小组讨论交流: 我们能用哪些方法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1)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测量?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3)指名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 2.活动一:量一量 (1)让选用不同方法的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 (2)指名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教室有 把尺子长;教室有 本课本长;教室有 个脚印长······ (3)指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完成教材第49页的表格。 (4)交流测量的结果: 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各自的测量结果,你们对刚才测量的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虽然我们测量的都是教室的长度,但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5)教师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的情况呢? (6)小组内交流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7)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8)教师引导小结:由于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所以得出的结果不相同。 (9)引导: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10)师生共同小结:统一测量工具。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尝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和全班的交流,让其体会到由于选择的工具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活动二:用同一种工具(尺子)量一量 (1)让学生尝试用相同的尺子的重新进行测量。 (2)指名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教室有把尺子长······ (3)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各自的测量结果,你们对刚才测量的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虽然我们使用了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都是教室的长度,但测量的结果也不是完全一样。 (4)为什么又出现这种情况呢? 小组内交流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指名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小结:虽然我们使用了相同的测量工具,但在测量时没有按照一定的方法,因此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5)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生共同小结: ①在测量的时候要沿着一条直线进行测量。 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标记。 ③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产生问题情境,从而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去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出测量需要注意或遵守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巩固 1.选择学生代表量一量,看教室的宽有几个数学课本长。 2.让学生用自己课前准备的易拉罐测量一下自己的课桌有几个易拉罐高。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2):
(3):
反思 “测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也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因此本课的设计借助了大量的测量和实际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接下来在进一步的测量活动中,让学生明确即使采用了同样的测量工具,如果不采用统一正确的方法,同样也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样就很好地把本课的二个教学目标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具体的活动中去,从而把抽象的道理和方法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了起来,从而可以让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进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板书 教室有多长 1.粗略的测量我们可以用手拃,用走步等来测量; 2.精确的测量必须用米尺、卷尺等专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