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
2.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3.了解影响聚落分布的综合因素,学会进行地理调查。
4.训练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阅读、分析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2.通过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的探讨,培养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逐步提高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3.案例学习中,能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体验成功乐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2.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今年5月份,一个联合探险队在巴西与秘鲁交界处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原始部落,并在直升飞机上拍摄到了一组视频,以下就是这段视频的截图(投影图片)。提问:假如你是这个部落的首领,你会一直呆在丛林中吗?如果不是,你有可能带领你的族人在什么地方安置下来? 教师给予学生评价积极,强调在影响聚落选址的各类因素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从新闻事件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形成概念明晰概念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聚落的概念 2、聚落的分类3、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投影图片:以下图示(广场、公园、菜地、道路)属于聚落景观吗? 明确本堂课的主要任务
引导探究深入探究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拓展,师生对话,充分挖掘地形条件对聚落的影响。 阅读“半坡村落”提问:我们的祖先在建立村落时主要考虑了什么因素的影响?为什么大多选择在河谷阶地处组建村落?教师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同时提供河谷阶地的剖面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师: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或者基准面的变化,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高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称为河谷阶地。(展示河谷阶地的实景照片)结论:选择河谷阶地的理由:接近水源不会被洪水淹没舟楫之便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提问:为什么要划分不同的功能分区?他们划分的合理吗?(学生回答涉及各个方面,合理即予以表扬)参考结论:阴阳宅分离;窑址:山地——薪材居民区:山南——向阳;平地——便于修筑;壕沟:防野兽、军事防御、排水。 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从资料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观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注重个性发展。
案例探究比较山区和平原聚落的差异及成因 读下图(P89图4-3、4-4),探究:1、图A、B,哪个是山区的聚落,哪个是平原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2、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启发提问:(1)两图是乡村聚落还是城市聚落?(2)景观、形态、规模、人口、生产方式的差异?(3)地形上的差异?(4)山区的聚落分布在什么地方? 通过分析探究,使学生形成以下理念:(1)人们建设聚落时往往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2)平地往往具有建筑投资省、交通便利、农业或工业生产条件好、人们生活方便等优势,所以,人类活动往往选择利于生产和生活的地区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如聚落。 通过对比北方平原和南方山区的聚落差异,理解地形对聚落形态和规模的影响。
案例探究合作探究案例探究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小组讨论: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投影展示(讨论之前):丽江和衡阳的气温对比资料丽江古城风光、玉龙雪山等图片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对聚落的影响,以及地形通过影响气候、河流等间接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意识到人类活动总是选择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地区,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地形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中突出的作用。提问: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探究,明确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2、干旱地区人们从事生产生活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3、绿洲的特点: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4、冲积扇和洪积扇的特点(展示图片):水源条件好,相对平坦,土壤肥沃。5、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多位于山前冲积扇和洪积扇的中下部。 通过探究了解丽江古城的地形条件,理解地形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探究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分析绿洲的分布,理解地形对聚落的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结拓展认识其他因素对聚落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结及拓展: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各因素之间有何联系?3、影响聚落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教育文化、宗教等例举:大庆、株洲、华盛顿、山海关、剑桥、耶路撒冷 实现案例剖析的思路、知识和方法运用,增强学生迁移能力,增强因地制宜的观念。
体验高考 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第40大题第3小题: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13分)为降低难度,可提供给学生“北京市地形图”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进一步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
2、聚落的分类
对聚落形态和规模的影响
3、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对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