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用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组号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
历史学科(新授课)导学案
年级 七 课题 16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时 1 印刷签字
备课 审核人 使用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课表要求: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2具体目标: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概况、影响。
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
了解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的史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
【评价设计】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目标1、2、3,通过拓展提升突破学习难点。
一、新课导入:马来西亚有座山,山下有三宝井,井旁有三宝亭,亭内供奉着郑和神主。郑和是何许人?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时间:
2在位皇帝 次数
3最远到达
4意义
(二)戚继光抗倭
1什么是倭寇
2将领 主要战役
3意义
三、拓展提升: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
客观
主观
根本原因
四、当堂检测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途······”(出自明史)
阅读后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我”是谁?
2 “海波”指的是什么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
3材料二是描述的是什么景象?率领这支船队的是明朝的哪位将领?
4这支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他的出访有什么意义?
五、学后反思(把你学习本课的收获或仍存在的疑问写下):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2013年4月
第Ⅰ卷 基础部分(60分)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60分。答案直接在对的选项字母上打对号)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元朝 D.东晋
2、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A.杨坚 B.李春 C.魏征 D.孙思邈
3、促使唐太宗轻徭薄赋、虚心纳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隋亡之鉴 B.有自知之明 C.爱民如子 D.想树立威信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现代史学家郭沫若对谁的统治业绩的称赞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5、杜甫的《忆昔》描述了唐朝繁荣富庶的景象。从“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中可知这一富庶景象出现在
A.唐玄宗在位时 B.唐太宗在位时
C.武则天在位时 D.唐高祖在位时
6、下列制度中开创于隋唐时期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丞相制
7、一个生活在唐都长安的商人,可能会 ①清晨,去大慈恩寺观看佛事活动 ②上午,去东市选购朝鲜物品 ③傍晚,西出金光门,观赏夕阳下的大明宫含元殿 ④夜里,上街逛瓦子,品尝风味小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唐朝劳动人民创制和改进的新农具有
①水排 ②耧车 ③筒车 ④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和同为一家”主要反映了唐朝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A.回纥 B.靺鞨 C.吐蕃 D.南诏
10、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 B.经常听人们吟诵李白的诗
C.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 D.到都城长安旅游
11、一些国家至今称中国人为“唐人”,这源于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2、玄奘西游天竺成为下列哪部小说的素材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厢记》
13、隋唐书法,名家辈出。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曾在书法史上留下“笔谏”美名的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 柳公权 C.王羲之 D.钟繇
14、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的风格多样,其中诗风豪迈奔放而又清新飘逸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5、2002年12月,甘肃省人大通过立法,保护敦煌莫高窟地上、地下文物及自然景观,你知道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开凿于何时吗?
A.秦汉 B.南北朝 C.两晋 D.隋唐
16、某游客从余杭(今杭州)出发,沿运河乘船直达洛阳。这位游客最早可能生活在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说的“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是指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 C.唐太宗 D.汉武帝
18、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书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临安 B.东京 C.泉州 D.大都
19、《清明上河图》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史学家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其
A.绘画题材广泛 B.反映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D.迎合了人民对风俗画的爱好
20、下列关于《资治通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B.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D.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1、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节目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两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是
A.李清照 B.朱淑真 C.管道升 D.辛弃疾
22、下列人物中实现了国家统一的是
A.宋太祖 B.辽太祖 C.成吉思汗 D.元世祖(忽必烈)
23、两宋在外贸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船舶司 B.市舶司 C.转运司 D.邸店
24、北京作为封建王朝的都城始于
A.西夏 B.辽 C.金 D.元
25、下列内容属于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是
A.造纸术的发明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C.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D.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6、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实现全国统一的是
A.杨广 B.李渊 C.杨勇 D.杨坚
27、唐朝在全国范围盛行
A.饮酒之风 B.饮茶之风
C.妇女缠足之风 D.斗牛之风
28、哪位皇帝开创了殿试这一科举考试形式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9、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赞普是
A.颉利可汗 B.松赞干布 C.尺带珠丹 D.怀仁可汗
30、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的是哪位皇帝
A.唐玄宗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高祖
31、从贞观年间开始,派往中国的遣唐使达十多批的国家是
A.新罗 B.日本 C.天竺 D.阿拉伯
32、天竺是唐朝对哪一地方的统称
A.朝鲜半岛 B.印度半岛
C .两河流域 D.天山南北
3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大唐西域记》 B.《水经注》
C.《金刚经》 D.《新乐府》
34、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因为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35、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惜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的“宋祖”指的是
A.秦始皇 B.刘邦 C.李世民 D.赵匡胤
36、假如你是宋代东京的居民,你的邻居不可能是
A.契丹族人 B.女真族人
C.党项族人 D.回族人
37、唐代著名诗人中不包括
A.颜真卿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38、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回族)主要信仰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39、唐朝时发明的农具——筒车的用途是
A.播种 B.翻地 C.灌溉 D.碎土
40、“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在隋朝时的名称是
A.苏州 B.余杭 C.江都 D.建业
第Ⅱ卷 能力部分(40分)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上述言论出自哪位历史人物?(4分)
(2)他的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4分)
(3)他被尊称为什么?(4分)
(4)他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4分)
2、阅读下列材料: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请回答:
(1)为加强对辽阔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什么制度?(4分)
(2)当时的西藏地区划归哪个机构管辖?说明了什么?(8分)
3、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来选拔人才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考试制度的渊源和发展历程,你所在的班级打算举办一次“科举制度古今谈”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科举制出现在何时?(4分)
(2)科举制在实施之初会受到哪些人的欢迎?(4分)
(3)科举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