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1《念奴娇·赤壁怀古》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5 12: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公元1001年-2000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评出12位,苏东坡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甚至也是唯一入选的亚洲人,大家都感到震惊。



题材?
咏史怀古诗
内容?
怀...
词牌名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活动探讨:作者在缅怀什么?如何缅怀的?
怀古迹赤壁
怀古人周瑜
品读上阙




乱:岩石奇形怪状,群峰壁立
穿:山崖陡峭高峻,耸入云天的动势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雪:写出了浪花之汹涌,壮观可感
炼字
对偶
夸张
拟人
比喻
作者如何缅怀赤壁?
雄奇、壮美、壮阔、磅礴...的赤壁(意境)




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画” 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品读上阙




怀古人—周瑜
①背景:江山如画,豪杰纷呈
(千古、一时)
②生活:婚姻美满,地位崇高
(小乔初嫁了)
③形貌:英俊潇洒,少年得志
(雄姿英发)
④才能:从容儒雅,运筹帷幄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解读下阙
活动探讨:作者为什么缅怀赤壁、周瑜?
苏轼介绍
苏轼(1036一1101),字 ,号 ,谥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与父 ,弟 并称 。他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 之风。
子瞻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三苏”
豪迈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时年47岁。其时苏轼由于以诗文讽喻新法,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州城外的赤壁矶而作。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
项目 周瑜 苏轼
年龄 34 37
生活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外貌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职位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反衬:以古比今,
豪放洒脱,年轻有为
仕途坎坷,年老无为
借周瑜的年少有为来反衬、感叹自己的事业无成、壮志难酬、年华虚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
历史与现实交相震撼,词人于天地之间顿生达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洒脱一些,放怀一笑,驰骋于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中,旷达情怀于此,略见一斑。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他性格中温暖的底色是如此动人,穿透千年,抚慰着今人的创口。更让无数失意愁苦之人,不断从中汲取迎面生活的气力。
当你觉得生活实苦,不妨看看苏轼吧:
看他如何在凄风苦雨的黄州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看他从翰林学士到狱中囚犯,再到东坡躬耕,却仍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魄。
更重要的是,他心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向往,但不曾有一日厌世逃避,而是能说服自己——扎根人间烟火气,从中探求快乐之道。
苏轼的价值更在于,他向我们证实了人生最重要的一项底层能力——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解读下阙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大千世界,既有晴天丽日、鲜花芳草,也有狂风暴雨、荆棘泥潭。有过失败,但我们愈挫愈勇;有过成功,但我们虚怀若谷。我们要真正做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要像苏轼一样以博大的胸怀与坦然的态度去面对,关照人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