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卷 密押卷(1)
生物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等分别填写在第Ⅰ卷密封线内和卷头规定的位置,然后在答题卡上涂写有关项目,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所有选择题的答案都必须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重新填涂.
3.第Ⅱ卷用蓝、黑色钢笔或中性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的.
1.下列选项中均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 ( )
A.葡萄糖、果糖、纤维素 B.糖原、蔗糖、葡萄糖
C.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D.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2.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壁中纤维素的单体是氨基酸
B.磷脂、蛋白质都含有的元素是C、H、O、N、P
C.DNA、RNA中含有的单糖都是五碳糖
D.性激素和胰岛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3.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病毒)、乳酸菌、酵母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含有水、DNA、RNA、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乳酸菌
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既有DNA,又有RNA的只有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
4.以下是生物体内4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浆中A的浓度高出正常值
B.植物细胞中,F可能是纤维素
C.C→G的过程能产生水
D.病毒中的H是DNA或RNA
5.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的吸收方式如图所示,其中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情况未标出。已知细胞膜上的“●、◆”为载体蛋白,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同一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
B.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D.氨基酸可逆浓度进入该细胞且不消耗能量
6.9%的尿素溶液与血浆等渗,但如果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立刻溶血。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尿素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
B.尿素能通过细胞膜导致红细胞中毒死亡
C.尿素能通过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吸水膨胀破裂
D.红细胞在尿素溶液中发生渗透失水导致死亡
7.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
A.红橙光灯 B.绿光灯
C.白炽灯 D.蓝光灯
8.测定原生质体的活力可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其基本原理是FDA是一种脂溶性物质,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酯酶分解能产生绿色荧光物质——荧光素,并积累在细胞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等渗溶液
B.FDA经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绿色荧光的强度与原生质体的活力呈负相关
D.荧光素分子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9.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10.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11.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的相对稳定
B.CO2既能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又参与了体液调节
C.内环境中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蛋白质的多少
D.组织液中的水只来自血浆
12.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的结构关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a、c结构分别通过生物电、生物电与化学信号传递兴奋
B.结构 c中的酶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使兴奋终止
C.剌激b,则在a、d处可测得膜电位的变化
D.静息时,d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13.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
14.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3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15.下图表示正常哺乳动物体内多种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激素C的含量与碘元素的供应密切相关
C.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与图中激素C的分泌调节过程完全相同
D.寒冷环境下,小白鼠血液中激素A和B的含量增加,激素C的含量不变
16.下列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没有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17.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加以控制
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不宜过多
C.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D.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
18.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Z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B.靶细胞识别激素Z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激素Z主要促进靶细胞合成肝糖原
19.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非选择(40分)
21.(10分)根据下图所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中,①表示 ,⑦表示 。
(2)该化合物由 个氨基酸失去 个水分子形成,这种反应叫做 。
(3)该化合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 决定的,其编号是 。
(4)该化合物称为 ,含 个肽键,表示肽键的编号是 。
22.(10分)下面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__,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__。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下图方框内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3)b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如作为结构物质、免疫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4)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e中,e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在小麦叶肉细胞中,e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中。
(5)d中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是____________。
23.(10分)红细胞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渗出的现象。某科研人员分别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以下几种等渗溶液(蒸馏水除外)中,测定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得到如下结果。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数据可知,人的红细胞在__________中发生溶血所需的时间最短,因为红细胞中液体的浓度比该溶液浓度高,红细胞通过____________吸水,导致细胞膜破裂,出现溶血现象。
(2)将人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溶液中,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细胞内渗透压______,导致水分子进入细胞最终出现溶血现象。
(3)本实验通过测定人的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来估计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甘油、乙醇、丙酮通过____________进入红细胞,由实验结果可知,进入细胞内的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氯化铵、醋酸铵、草酸铵三组实验中阴离子的通透速率与阴离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呈_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
24.(10分)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血糖调节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 分泌增多,促进 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 细胞受损,导致体内的 分泌减少。
(3)胰腺中调节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 、 和 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 直接提供。 2022年夏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卷 密押卷(1)
生物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等分别填写在第Ⅰ卷密封线内和卷头规定的位置,然后在答题卡上涂写有关项目,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所有选择题的答案都必须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重新填涂.
3.第Ⅱ卷用蓝、黑色钢笔或中性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的.
1.下列选项中均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 ( )
A.葡萄糖、果糖、纤维素 B.糖原、蔗糖、葡萄糖
C.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D.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解析:纤维素、糖原、蔗糖均不属于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均属于还原糖,均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D
2.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壁中纤维素的单体是氨基酸
B.磷脂、蛋白质都含有的元素是C、H、O、N、P
C.DNA、RNA中含有的单糖都是五碳糖
D.性激素和胰岛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答案:C
3.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病毒)、乳酸菌、酵母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含有水、DNA、RNA、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乳酸菌
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既有DNA,又有RNA的只有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
答案:A
4.以下是生物体内4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浆中A的浓度高出正常值
B.植物细胞中,F可能是纤维素
C.C→G的过程能产生水
D.病毒中的H是DNA或RNA
解析:选B。A为糖类,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要高于正常值,A正确。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属于储能物质,B错误。G是蛋白质,C是氨基酸,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要产生水,C正确。H是核酸,病毒中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D正确。
5.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的吸收方式如图所示,其中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情况未标出。已知细胞膜上的“●、◆”为载体蛋白,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同一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
B.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D.氨基酸可逆浓度进入该细胞且不消耗能量
解析:选D。据图可知,氨基酸和钠离子可被同一种载体蛋白运输,A正确;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消耗ATP(能量),故应为主动运输,B正确;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应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C正确;氨基酸可逆浓度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但必须消耗能量,D错误。
6.9%的尿素溶液与血浆等渗,但如果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立刻溶血。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尿素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
B.尿素能通过细胞膜导致红细胞中毒死亡
C.尿素能通过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吸水膨胀破裂
D.红细胞在尿素溶液中发生渗透失水导致死亡
解析:选C。尿素可以进入红细胞,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水分进入细胞,使得红细胞吸水破裂,而不是破坏细胞膜,A错误;尿素进入红细胞后,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水分进入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破裂而死亡,而不是使红细胞中毒死亡,B错误,C正确;9%的尿素溶液与血浆等渗,说明9%的尿素溶液与红细胞内部的溶液(细胞内液)也等渗,故红细胞发生渗透吸水与失水处于动态平衡,D错误。
7.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
A.红橙光灯 B.绿光灯
C.白炽灯 D.蓝光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知识分析实验设计的能力,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这些色素所吸收的光能,都能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不吸收或很少吸收绿光,绿光下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最低,题目中要求“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当然就不能使用发红橙光和蓝紫光的灯,安装绿光灯是安全的。至于白炽灯,物理常识告诉我们,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8.测定原生质体的活力可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其基本原理是FDA是一种脂溶性物质,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酯酶分解能产生绿色荧光物质——荧光素,并积累在细胞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等渗溶液
B.FDA经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绿色荧光的强度与原生质体的活力呈负相关
D.荧光素分子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答案:A
9.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解析:选C。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梯度运输Na+,说明Na+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主动运输的方式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C错误;由于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的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
10.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D [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正确;组织液中的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11.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的相对稳定
B.CO2既能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又参与了体液调节
C.内环境中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蛋白质的多少
D.组织液中的水只来自血浆
B [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其理化性质及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A错误;内环境中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Na+、Cl-,C错误;组织液中的水可来自血浆、细胞内液等,D错误。]
12.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的结构关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a、c结构分别通过生物电、生物电与化学信号传递兴奋
B.结构 c中的酶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使兴奋终止
C.剌激b,则在a、d处可测得膜电位的变化
D.静息时,d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B [神经纤维上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神经冲动,突触中通过生物电与化学信号传递兴奋,A正确;结构c中的酶能把相应神经递质分解,使兴奋终止,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因此刺激b处可在a处和d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静息时,由于少量钾离子外流,导致d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D正确。]
13.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
C [吃糖后血糖浓度会升高,则血液中的胰岛素会增加,降低血糖,使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C正确。]
14.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3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解析:选C 在一个种群中,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有4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A错误;F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为1∶1,由此可推知F1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纯合子自交后代仍为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自交,测交需要进行去雄、传粉等复杂操作,C正确;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不能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D错误。
15.下图表示正常哺乳动物体内多种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激素C的含量与碘元素的供应密切相关
C.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与图中激素C的分泌调节过程完全相同
D.寒冷环境下,小白鼠血液中激素A和B的含量增加,激素C的含量不变
B [据图分析:图中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A错误,B正确;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不存在从下丘脑→垂体→胰岛的分级调节,C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存在分级调节,因此在寒冷环境下,小白鼠血液中激素A和B的含量增加,激素C的含量也增加,D错误。]
16.下列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没有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答案 B
17.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加以控制
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不宜过多
C.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D.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
解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巨大的,而生物圈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要控制人口增长,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8.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Z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B.靶细胞识别激素Z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激素Z主要促进靶细胞合成肝糖原
解析: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能识别激素;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激素Z(胰高血糖素)主要促进靶细胞(肝细胞)中肝糖原的分解。A
19.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解析:只有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神经末梢,突触小体受到刺激后,神经递质才能释放,A项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之分,当抑制型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B项正确。反射弧中有一至多个突触,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C项错误。Na+内流是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的基础,D项错误。B
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在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群落的物种更加丰富,营养结构更加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A正确;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木或弃耕形成灌木林后,其物种多样性更加丰富,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恢复力稳定性下降,C、D均正确;通过管理提高牧草产量,只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及物质的合成和积累,物种多样性并未增加,垂直结构上也没有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没有提高,反而会因清除杂草使物种多样性下降导致抵抗力稳定性下降,故选项B错。
非选择(40分)
21.(10分)根据下图所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中,①表示 ,⑦表示 。
(2)该化合物由 个氨基酸失去 个水分子形成,这种反应叫做 。
(3)该化合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 决定的,其编号是 。
(4)该化合物称为 ,含 个肽键,表示肽键的编号是 。
答案:(1)氨基 羧基 (2)4 3 脱水缩合 (3)R基 ②④⑧⑨ (4)四肽 3 ③⑤⑥
22.(10分)下面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__,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__。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下图方框内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3)b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如作为结构物质、免疫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4)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e中,e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在小麦叶肉细胞中,e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中。
(5)d中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是____________。
答案:(1)淀粉 糖原 (2)H2O 二肽
—CO—NH— (3)催化物质(或催化作用) 运输物质(或运输载体) 信息传递 (4)核糖核苷酸 细胞质 (5)磷脂
23.(10分)红细胞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渗出的现象。某科研人员分别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以下几种等渗溶液(蒸馏水除外)中,测定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得到如下结果。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数据可知,人的红细胞在__________中发生溶血所需的时间最短,因为红细胞中液体的浓度比该溶液浓度高,红细胞通过____________吸水,导致细胞膜破裂,出现溶血现象。
(2)将人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溶液中,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细胞内渗透压______,导致水分子进入细胞最终出现溶血现象。
(3)本实验通过测定人的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来估计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甘油、乙醇、丙酮通过____________进入红细胞,由实验结果可知,进入细胞内的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氯化铵、醋酸铵、草酸铵三组实验中阴离子的通透速率与阴离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呈_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
答案:(1)蒸馏水 渗透作用
(2)上升
(3)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各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速度)
(4)自由扩散 丙酮>乙醇>甘油 正
24.(10分)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血糖调节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 分泌增多,促进 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 细胞受损,导致体内的 分泌减少。
(3)胰腺中调节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 、 和 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 直接提供。
答案(1)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2)B 胰岛素
(3)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