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A基础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A基础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5 19: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8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A基础测试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共4分)
1.(本题4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请依次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四时美景,美不胜收;有使人静mì____,使人动情的秋雨,有热烈而又粗guǎng____的夏雨,有跟轻风流水应和____着的牧童的笛声,还有那把终年贮___蓄的绿色都拿出来的济南的冬天的水藻……
二、选择题(共6分)
2.(本题3分)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属引凄异(《三峡》)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
B.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C.沿溯阻绝(《三峡》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D.但当涉略(《孙权劝学》)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3.(本题3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哪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
A.以水为线,巧写风光。阿来的游记散文《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变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B.同写水清,方法各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直接写水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是侧面写水清。
C.人水相映,情景交融。《诗经》中的《蒹葭》是一首质朴炽热的爱情诗,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通过描写“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的伊人形象,表现了追求爱情的怅惘及如愿以偿的愉悦。
D.借助海水,凸显形象。《海燕》是高尔基创作的散文诗,其中海燕象征了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课文通过描写大海、乌云、狂风烘托出海燕无畏的形象。
三、句子默写(共8分)
4.(本题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5)青青子佩,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子衿》)
四、名著阅读(共7分)
5.(本题7分)名著阅读。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作‘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料那八戒旁边吸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咒语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
①段出自《西游记》,作者是____。该节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____,《西游记》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____。
②请根据文段中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____唐僧:____
五、语言表达(共4分)
6.(本题4分)阅读下面这组对话,请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要求表达合理得体,80字以内。
“哇!又超了一辆‘宝马’!真爽!”
“爸!这里限速50!”
啥关系!没警察。这路段我熟,没测速的。放心吧!”
六、现代文阅读(共35分)
(本题16分)一粒孕育真善美的种子
①我们一家住在湖南农业大学,紧挨着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天气好的时候,常可以在附近的田间地头见到袁隆平院士的身影,感觉与袁隆平一家就像左邻右舍一样亲近。每每有亲戚朋友聊起袁隆平院士,我们一家都会因为住在袁院士的隔壁而感到特别自豪。
②2018年上半年,我决定采写一篇袁隆平院士在安江农业学校教书育人的故事。女儿听说我要去见袁老师,很是惊讶,像倒豆子一般地问我:“袁隆平爷爷真的就住在我们隔壁吗?他真的会见你吗?他是不是很老了?我也好想去!”在女儿的心里,袁院士这么大的科学家,怎么可能会近在咫尺!
③2018年5月16日大清早,我就带着女儿提前来到了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大楼前坪,父女俩心情都是无比激动。在杨秘书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袁院士的办公室。袁院士见了我们,马上起立和我们打招呼,并与我们一一热情握手,当他把手伸向我女儿时,女儿( )了一下才伸出手,并礼貌地问袁爷爷好。握了手,袁院士慈祥地问女儿:“小朋友,读几年级了?”“五年级。”女儿显得有些( ),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科学家,她还真有些蒙了。
④袁院士见我女儿身材单薄,就关心地对她说:“现在咱们国家粮食年年大丰收,不像以前了,你要多吃一点米饭,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女儿频频点头,阳光透过薄薄的纱窗,洒满整个房间,正好映照在她的脸上,整个房间溢满了阳光的味道。
⑤当我们间起袁院士在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的经历时,袁院士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他告诉我们,他教书时就是一个爱“鼓捣”的教书匠。当年党号召向科学进军,他就决定在教学之余,真正搞点研究。在他的组织下,安江农业学校成立了第一个科研小组,他们把西红柿嫁接到马铃薯上,把西瓜嫁接到南瓜上,希望得到新型的瓜种,嫁接的作物成活了,长势也不错,讲起在安江农业学校的往事,袁院士兴致特别好,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⑥临别时,我和女儿提出和袁院士照一张合影,我们自觉地站在了袁院士的两侧。袁院士见状,笑呵呵地对我说:“小朋友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才是最重要的,应该站在中间。”说完,就把我女儿往中间的位置拉,一张袁院士站在后排,小朋友居中的照片就这样定格了。从那以后,女儿只要看到有关袁爷爷的新闻就会格外关注,俨然成了袁院士的“铁粉”。
⑦2021年5月22日,我参加完全省职业教育活动周的活动,中午赶回家陪女儿吃饭,刚一开门,女儿就哭着问我:“网上说袁爷爷去世了,是真的吗?”我见女儿哭得稀里哗啦,就安慰她:“袁爷爷身体很好。”女儿见我说得很坚决,这才擦了擦眼泪说:“袁爷爷身体这么好,肯定可以活过100岁。”在女儿的心里像袁爷爷这样的科学家应该永远活着才对!让人悲痛欲绝的是:下午一点多,官网还是发布了袁院士离开我们的消息。那一刻,女儿正在书房学习,我知道,她很快就会得到消息,我不忍心将这一切告诉女儿,于是找了个借口,匆匆下了楼。
⑧回到家里,女儿异常的( ),我在她的书桌上看见她正在写一篇短文,写的正是她敬爱的袁爷爷,题目是《一面》,就在这瞬间,我感觉到女儿长大了!
⑨我常想,我和女儿之所以将袁院士视为自己的亲人和学习的榜样,一定是因为在2018年5月16日的这一天。这一天,袁院士在我们心里种下了一粒真善美的种子。我相信这一粒种子,就如同袁老师研究的杂交水稻种子一样,已经在我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7.(3分)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疑惑 拘谨 冷静 B.迟疑 拘谨 平静
C.迟疑 激动 冷静 D.疑惑 激动 平静
8.(3分)第⑧段中说“我感觉到女儿长大了!”理由是什么?
9.(4分)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1)阳光透过薄薄的纱窗,洒满整个房间,正好映照在她的脸上,整个房间溢满了阳光的味道。(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笑呵呵”和“拉”的表达效果。
10.(3分)文章标题有何妙处?
11.(3分)袁隆平院士曾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请为他写几句颁奖词。(10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本题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又见蒲扇
石惠泉
①曾经的夏天,蒲扇绝对是少不了的。特别是乡村的晚上,坐在场前搁的门板上,慢悠悠晃着蒲扇,一阵接一阵和顺舒爽的风拂来,不带尘屑,没有噪声.拂去满身的烦热,拂去一天的劳累;又因为风的大小强弱由自己把控,所以显得恰如其分,让人感到心安理得、自由自在。
②“六月里的扇子跟人走”。不是这家扇子少了,就是那家扇子多了。为了不致搞错,我刚学会了写毛笔字,母亲便把四周用布条编缝好的几把蒲扇交给我。写上家里人的姓名;随后用一张硬一点的纸。中间剪一个长方框子,方框对着扇子上墨迹未干透的字,放在火油灯上面熏,熏黑后用湿布一擦,字便在黑框子中了然而现,并且不可磨灭。母亲从扇子上看到我毛笔字的日渐长进得到欣慰,我看到自己的姓名印在扇子上,会有一点神圣的感觉漫上心头,故对属于自己的蒲扇倍加爱惜。
③不过,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扇子,却扇得很少。夏天的夜晚,孩子们把头枕在母亲大腿上。身子躺在门板上,要母亲给扇,还要母亲讲故事。母亲便望着满天星斗,讲“姜太公钓鱼”“直扁担弯扁担”的故事。故事老而又老,但经摇晃的蒲扇扇出的又凉又软的风一掺和,飘进孩子耳朵里就变得趣味无穷了。况且,闪烁着繁星的苍穹是那样的博大与深邃,这是一个孩子永远也追问探索不尽的。
④对蒲扇感情最深的是老年人。蒲扇陪伴他们度过了几十个盛夏酷暑。跟随他们走过了坎坎坷坷的人生旅途。他们的气息,他们的体味,濡染得手中的蒲扇紫亮油光。他们是蒲扇宽厚的主人,蒲扇是他们忠诚的侍仆主仆形影相随。
⑤还是读初二的时候,期末考试适逢热浪袭来。那天下午考数学,教室像一个烤烘过的罐头,呆在里面气喘胸闷.汗流不断。窗外的树叶纹丝儿不动,知了一个劲的聒噪。我们心烦意躁,头脑混乎乎的。突然,凉风来了!我们抬头看看,凉风是从强老师手中的蒲扇飘来的,强老师二十七八岁,临时代上我们的语文课。她穿梭在课桌之间,一边走一边扇,右手扇累了换左手,左手扇疼了再用右手,扇起阵阵凉风,吹去我们身旁的暑热和我们心头的焦躁,教室里飘逸着强老师给我们的款款情意。我们的思维领时活跃起来。考试结束,强老师前胸后背的村衣被汗水淋湿了。记得她当时对我们轻轻一笑,带上蒲扇回办公室了。以后,我也成了一位教师,工作时,强老师的那把蒲扇我始终没有忘怀。它一直敦促我以清凉柔和的轻风去抚慰学生纯洁的心灵。
⑥随着电扇和空调的普及,扇子,这个夏天的宠儿,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这就应验了汉朝班婕妤的诗句:“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古人用“秋扇”,比喻色衰失宠的弃妇,或者过时失去效用的事物。只是,扇子于当今,它不仅是“失宠”,而且是“失踪”。在凉爽舒适的空调房里,谁还会想起扇子的身影呢 尤其是一把土里土气、没有艺术细胞的蒲扇。
⑦那天晚上,闷热,我到润洲家园散步。步道一边是一条经过整修的河道,婀娜的杨柳在静静的水面上,像姑娘在镜子前披散开一头秀发。50年前的夏天,我和伙伴们经常在河道里淴冷浴,摸蛳螺,挖河蚌。另一边在葱郁的香樟树、榉树等树木之间,安置着长条靠背椅。由木条拼接而成。一张靠背椅可坐三四人,其中有位七十来岁的老太,手握一把蒲扇,豁哒豁哒,一会儿扇自己的上半身,一会儿拍露出裙子的小腿。自然而随意,熟练而轻快。这让我略略地感到惊奇,还有一丝莫名的激动。
⑧后来,我想,空调虽凉爽,但局限于一方天地;电扇是省力,但不能随意东西。蒲扇,它生于蒲葵,长于天然,价廉而耐用,质朴而自然,握住它“清凉世界,出于手中”。也许,它不至于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地绝迹。
(选自《江南晚报》2021年6月25日,有改动)
12.(3分)第⑥段引用班婕妤的诗句有何作用
13.(4分)围绕“蒲扇”“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心安、自在——( )——铭记——( )
14.(3分)文章记叙了“我”与蒲扇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15.(3分)请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16.(3分)文章标题“又见蒲扇”中的“蒲扇”在文中有怎样丰富的内涵
17.(3分)作者为何对蒲扇情有独钟?请简要概括。
七、诗歌鉴赏(共6分)
(本题6分)从军行①
唐 陈羽②
海③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④。
横笛⑤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⑥天山雪。
【注释】①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 平调曲》名。歌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将士生活。这首诗为作者早年任职边关幕府时所作。②陈羽:中唐诗人。③海:古代西域的沙漠、大湖泊都叫“海”,这里指天山脚下的湖泊。④折:断。⑤横笛:一种横吹的笛子。⑥直上:一直向上、向前。
18.(3分)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风雪行军的诗歌,诗歌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B.本诗对“笛声”的描写很巧妙,“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形成“此时有声胜无声”的效果,为下句详细描摹将士与敌人激战的场面做好铺垫。
C.“直上”的动态描写,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D.本诗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19.(3分)“抖音”是当今很火爆的微视频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画外音乐 高亢的笛声
近镜头 ①
叶落枝断的梧桐
远镜头 天山白雪

八、作文(共50分)
20.(本题50分)最近“点赞”一词风行网络,并且进入许多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口头用语。在《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中,“点赞”名列其中。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值得点赞的人和事吗?
请以“我为他(她)(它)点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③不得套作仿作;④字数在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 谧 犷 hè zhù
2.D
3.C
4. (1)城阙辅三秦 (2)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4)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5)悠悠我思
5. 吴承恩 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 孙悟空嫉恶如仇,一心护师。 唐僧心地善良,但又愚钝固执。
6.示例:爸爸,您是老司机了,应该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这里虽然没有警察,路上也没测速的,但也不能超速呀!安全第一,行车路上走,遵规守纪记心中,您说对不对?
7.B
8.①女儿异常的平静,没有哭闹,行为上长大了。②女儿写下短文《一面》怀念她敬爱的袁爷爷,化悲痛为动力,默默地在心里种下了一粒真善美的种子,变得懂事,心理上长大了。
9.(1)环境描写。渲染了温暖、光明的氛围,表现了当时“我”和女儿感受到袁隆平院士关心时的喜悦和温暖。
(2)“笑呵呵”和“拉”分别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院士的和蔼
可亲,表明他对祖国下一代的关爱以及谦虚,表达了我和女儿的感动和喜悦之情。
10.①修辞上:题目运用了双关和比喻,既指袁隆平自己像一粒种子,也指袁隆平在孕育杂交水稻种子和在自己及孩子身上播下的真善美的种子,生动形象。②主旨上:点明主旨,表达了对袁隆平院士的赞美和钦佩之情,也表现出自己和女儿受到袁隆平院士的影响,也在追求真善美,报效国家,献身事业。③表达效果上: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1.示例: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12.形象地描述了在电扇、空调的普及之下,扇子逐渐过时,甚至失踪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扇子“失踪”的惋惜及怀恋。
13. 加倍爱惜 惊奇、激动
14.①“我”刚学会写毛笔字时,在母亲吩咐下在蒲扇上写上家里人的姓名;②期末考试适逢热浪袭来,强老师用蒲扇替我们扇走身旁的暑热和心头的焦躁;③在闷热的晚上散步时,“我”见到一位老太手握蒲扇,引起“我”的惊奇与激动。
15.用衬托的手法描写环境,用“树叶纹丝儿不动”衬托室外无风,用“知了聒噪的鸣叫”衬托环境的燥热,侧面表现教室内极度闷热,为下文强老师为学生扇蒲扇做铺垫。
16.①象征着“我”幼时的成长记忆;②象征着孩子们愉快的童年时光;③见证了老人们的人生旅途;④给予“我”工作及思想的启迪。
17.①蒲扇能够除去烦热与劳累;②蒲扇扇风的力度可自己把控;③蒲扇曾给孩子们带来无穷趣味;④蒲扇令作者领悟到要柔和对待学生,抚慰他们的心灵;⑤蒲扇价廉且耐用,质朴而自然。(任意答出四点即可)
18.B
19.①朔风吹裂的冻土②移动的红旗
20.我为她点赞
祖国母亲历尽沧桑,挺过严冬,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日。
前年春季学校报名,我意外得知了一个大消息:读书不用交学杂费了!在这之前,我和妹妹的读书费用都是爸妈在开学前东奔西跑,向亲戚朋友们四处求借凑成的。而现在,小学生免交学杂费,政府从国家财政中给每个小学生补贴三百多元。我简单算了算,一个小学生三百多元,那么13多亿人口的中国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老百姓从中受益,他们弯着的腰杆可以挺起来了!可前些年,我还亲眼目睹了一起辍学事件呢!
当时,学校开学,一位同村的哥哥待在家中迟迟没有动静,这是怎么回事 我跑去一问,他皱着眉,告诉我:爸妈交不起学杂费,让他回家干农活,他一脸迷茫,失神的双眼让我心痛。现在总算好了!千千万万的父母们再也不用为孩子们的学杂费烦恼了!
当然了,如果没有党和国家领导的英明决策,没有这改革的春风,怎么会结出这甘甜的果子 这多亏了党和政府向我们这些学生伸出了有力的臂膀!
今天,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声势浩大地展开,老百姓再也不为看病难、看病累而费神。爸爸小时候生病,家中只有稀饭伺候。想一想,那个年代会有多少人因无钱医治而四处求助,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胁!我们现在可不一样,及时的治疗,及时的医疗救助,会让多少家庭远离疾病的困扰!新农村合作医疗,就是中国老百姓生命的一把强有力的保护杀。
老人们常聚在一起,诉说中国的新面貌,谈论这几十年来的累累硕果,盛赞党和政府的关心民生,他们说的不知疲倦,说的感慨不断。
你看,如今的新中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祖国大地一片祥和,这改革的暖流,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心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