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 三年级下册
上节课,我们围绕“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进行了讨论学习,明确了实验内容的选择范围 和习作要求。大家根据自己做过的实验各自整 理了实验记录表,并完成了习作。这节课就向 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习作吧。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明确本次习作的评 价重点。
按顺序把实验经过写清楚。
恰当地运用已学过的词语。
可以写下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感受 和思考等。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油浮在水面上
500毫升清水、一小瓶食用油、一个大碗、 一根筷子
①把水倒入碗中,在里面滴入几滴油;
(变化:油滴在水中变成了几个小黄点)
②用筷子缓缓搅动碗里的水;(变化: 小黄点变成了几朵“小黄花”)
③轻轻晃动水面;(变化:“小黄花” 变成好多“花瓣”)
④等水面静止。(变化:“花瓣”聚集)
油浮在水面上,油和水不能融合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据说,油比水的密度小,油 和水的性质也不相同。我想和爸 爸一起做个实验,验证一下是否
点 评
①
是这样。
我先盛了一大碗清水,让爸爸 滴进去几滴油,油滴在水中慢慢地
①写“我”做实验 的目的:验证油比 水的密度小,油和 水的性质不相同。
范文一
变成了几个小黄点。然后我又拿 了一根筷子,缓缓地搅动碗里的 水,小黄点变成了几朵“小黄花 ”,“小黄花”越变越大,渐渐 占领了整个水面。
最后,我轻轻地把碗晃了几 下,水面上的“小黄花”立刻变 成了好多“花瓣”。等到水面慢
②
②小作者认真观察
,生动形象地写出 小黄点在水中的变 化。
“油为什么会浮起来呢?而 且,油和水都是液体,为什么油 不能融于水呢?”我自言自语地 说。“孩子,因为油和水性质不 同,所以不会相融。而且油的密
慢慢平静下来,一片片小“花瓣 ”聚集在一起,又变成了一朵朵 “小黄花”。③
③用“先……然后
……最后……”的 句式详细介绍了实 验的过程,条理清 晰。
密度比水小,当油和水混合在 一起时,因为水有浮力,所以油
④
会浮在水面上。”爸爸摸摸我的
头,微笑着说,“你现在知道 学知识有多么重要了吧。”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 我以后要多学、多问,多做一 些有意义的小实验。
④通过对爸爸的语 言描写,解释了油 浮在水面的原因。
⑤
⑤结尾点明自己的 感悟和收获,升华 了主题。
总 评
这篇习作介绍了验证油比水的密度小, 且油和水的性质也不相同的实验。作者运用 “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详细叙 述了实验的过程,条理清晰。最后,作者还 从科学角度解释了油浮在水面且不融于水的 原因,语言通俗易懂。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吃鸡蛋的瓶子
一个熟鸡蛋、一个瓶口比鸡蛋稍小的玻璃 瓶、两根棉签、一个打火机
①把熟鸡蛋剥去蛋壳;
②用打火机将两根棉签点燃;
③将点燃的棉签放入玻璃瓶中;
④等火熄灭后,快速将鸡蛋放到瓶口上 并将手移开。
鸡蛋被吞进玻璃瓶内
吃鸡蛋的瓶子
点 评
星期天,我在看课外书的时 候,一个有趣的名词突然映入了 我的眼帘——“能吃鸡蛋的瓶子 ”。我心里不禁打了个问号:瓶 子能吃鸡蛋?怎么可能?我决定 做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①
① 开篇交代自己 做实验的原因—— 验证瓶子能不能吃 鸡蛋,吸引读者的 阅读兴趣。
范文二
按书上的指示,我先准备了 一个去壳的熟鸡蛋,两根棉签和 一个打火机,就差瓶子了。我在 家里翻来翻去,终于找到了一个 瓶口尺寸刚刚好的瓶子。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准备好 的鸡蛋放到瓶口上,使鸡蛋刚好 掉不下去。接着从瓶口上拿开鸡
②
②介绍实验需要准 备的实验用品。
蛋,用打火机点燃棉签,然后 迅速把棉签放进瓶子里,再等 到瓶内的棉签快要熄灭的时候
,把鸡蛋再次放到瓶口上,最 后……你猜怎么样?鸡蛋像个 乖乖的小孩子,奇迹般地一溜 烟钻进了瓶子里。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查阅
③
③运用“先……接 着……然后……最 后……”的句式, 把小实验的经过介 绍得很清楚。
相关资料后,发现其实道理很 简单:原来瓶子吞鸡蛋的奇妙 现象是借助了大气的压力,即 大气压的作用。瓶子里的棉签 燃烧,消耗掉了里面的氧气, 瓶内的气压变小,瓶外的气压 就能够把鸡蛋压进瓶子里。看 上去就像瓶子吞下去鸡蛋一样。④
④运用“先……接 着……然后……最 后……”的句式, 把小实验的经过介 绍得很清楚。
哇!科学的知识真是奇妙 啊!以后我要多探索科学知识
,通过阅读了解它们,通过思 考接近它们,通过动手实验见 证它们。⑤
⑤结尾点明自己做 实验后的所思所想
,表达自己对科学 知识的热爱。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硬币浮在水面上
两个玻璃杯、一个盛水的量杯、一些币值 不同的硬币(一分、二分、五分、一元)
①在杯子里接大半杯水,然后用盛水的 量杯慢慢往杯子里倒水,直到水与杯口 平齐,水面出现一道弧线为止;
②捏住硬币,小心地把硬币平放在水面 上,轻轻松手;
③采用相同的步骤,依次对其他三枚硬 币进行实验。
硬币重力小于水面张力,硬币浮在水面上
硬币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
点 评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 个“小魔术”——一位老师把一 枚一分硬币浮在了水面上,我感 到很好奇,很想自己实验一下。①
实验需要准备的东西很简单
,两个玻璃杯、一个盛水的容器
①开篇点明实验的 目的。
范文三
、一些币值不同的硬币(一分、 二分、五分、一角、一元各一枚
),至于实验需要用的水,用家 里的自来水就行。
实验的第一步是往杯子里 接水,这一步听上去容易,其 实并不简单,必须保证杯子刚 刚被水装满且不能溢出。为避
②
②简单介绍实验要 用到的东西。
免水流过大,我慢慢打开水龙 头,调好水流的大小,接了大 半杯水。剩下的一部分水很关 键,我把杯子放到桌子上,手 里拿着量杯一点点往杯子里加 水,直到水与杯口平齐,水面 出现一道弧线为止。③ 接着我选 了一枚一分钱硬币,小心翼翼
③详细介绍实验的第 一步,表现了“我” 的严谨和认真。
地捏着它平放在水面上。这时,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一分硬币没
有沉下去,而是稳稳地浮在杯内 的水面上,我兴奋不已。然后, 我按照同样的操作步骤在另一个 杯子里接满了水,二分硬币也浮 在了水面上。我顿时信心大增, 心想:我也会“变魔术”了。我
④
④揭示前两次实验的 结果,同时写了自己 实验时的心情,内容 全面。
乘胜追击,五分、一角的硬币也轻 松地浮在了水面上。就在我满怀胜 利信念进行最后一次实验时,实验 结果却给了我重重一击:一元硬币 直直地沉进了杯底。我想肯定是实 验的哪个步骤出了问题,于是严格 按照操作流程重新进行了实验,结 果再次遭遇失败。
⑤
⑤最后一次实验遭遇 失败,与前三次实验 形成对比,引起读者 的思考。
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元 钱硬币就不可以浮在水面上呢?我 跑去问妈妈,妈妈说:“杯子刚刚 装满水且杯口出现弧线时,水面就 会产生张力。如果硬币的重力大于 张力,就会沉下去;如果硬币的重 力小于张力,就会浮在水面上。” 我心想:科学真是太神奇了! ⑥
⑥最后一次实验遭遇 失败,与前三次实验 形成对比,引起读者 的思考。
白醋去水垢
一天,我忽然发现我家那只玻璃制的电水 壶长了一层白色的东西,妈妈说这叫水垢,可 以用白醋去除。于是,我就想做个去除水垢的 小实验。
我先从橱柜里取出一瓶白醋,打开瓶盖, 倒了小半瓶往水壶里,然后就耐心地等着。这
时,妈妈告诉我,还要加水加热才行。于是, 我往水壶里加了半壶水,再把水壶放在电源底 座上,按下电源开关加热。不一会儿,水烧开 了,一股醋味扑鼻而来。关闭电源,等水不动 后,我发现壶底躺着许多颗粒,妈妈说这些颗 粒就是水垢变的。最后,我把壶里的水倒掉, 用清水把壶洗净。
读了上面的习作,你觉得怎么样?与同学 交流一下,提出修改建议。
能按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词 语运用基本恰当,但可以更丰富些
。
有些句子意思表达不够清楚,语句 不够通顺。增加观察后的发现、感 受或想法,习作就会更精彩。
一天,我忽然发现我家那只
点 评
①点明水垢出现的 位置,体现语言的 准确性。
修改后
①
玻璃制的电水壶壶底长了一层白
色的东西,妈妈说这叫水垢,可 以用白醋去除。于是,我就想做 个去除水垢的实验。
我先从橱柜里取出一瓶白醋, 打开瓶盖,往水壶里倒了小半瓶,②
②调整语序,使语 言更规范。
然后就耐心地等待着。但过了好 长一段时间也不见有什么变化, 心里有点着急,妈妈不会蒙我吧
③
?这时,妈妈告诉我,还要加水
加热才行。于是,我往水壶里加 了半壶水,再把水壶放在电源底 座上,按下电源开关加热。不一 会儿,水烧开了,一股醋味扑鼻
③增加对“我”的 心理描写,使文章 更加真实生动。
而来。我发现壶底的水垢在慢慢
呢?妈妈说这些颗粒就是水垢变
④
减少,壶中的水变得有些浑浊。
⑤
关闭电源,等水平静后,发现壶
底躺着许多颗粒,这是怎么回事
⑥
⑦
的。这太有意思了!最后,我把壶
里的水倒掉,用清水把壶洗净。
④细节描写,写出 加入白醋后壶底水 垢的变化。
⑤将“不动”改为 “平静”,用词更 加规范、准确。
⑥再次点明“我” 此刻的心理。
⑦实验结束后抒发 感慨,表达感受。
评价内容表
评价内容
做到的画“√”
是否按顺序把实验经过写清楚?
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
加分项:是否写了实验过程中的 发现、感受和思考?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