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 17 地球的公转
一、单选题
1.(2022·萧山期中)2021年5月26日天空为我们呈现了全年唯一一次的重量级天象:超级月亮加月全食。结合图,关于月球及这一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月全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一天地球大致运行在AD之间
C.这一天杭州昼长夜短
D.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2.(2022九下·杭州月考)2022年亚运会将于9月10~ 25日在我们杭州市举行,9月10日恰逢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农历十五),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有关这一天的判断合理的是( )
A.地球公转到DA之间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
C.杭州昼长夜短 D.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3.(2022·长兴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在杭州开幕。右图是地球绕日运动模式图。下列关于开幕式那天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杭州当晚月相是满月
B.杭州当天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D.地球运行到B和C之间
4.(2022·仙居模拟)2022年3月20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此时地球位置最接近于图中的( )
A. 甲 B.乙 C.丙 D.丁
5.如图,此时关于浙江的白昼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昼长于夜②昼为一年中最长③昼短于夜④昼夜平分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① B.①② C.③⑤ D.④
6.太阳照射的方向和地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杭州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在下列位置中,一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赤道上 B.回归线上
C.南北纬60°的纬线上 D.极圈上
8.2021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在这一重要的节日里,杭州武林广场的旗杆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这一天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
A.杆影朝着正南方向 B.杆影朝着正北方向
C.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小 D.太阳光与旗杆的夹角最大
9.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 )
A."风力较小 B.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
C.降水较多 D.南极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
10.当杭州正午旗杆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的时候,你能感觉到( )
①草木凋零②草木繁盛③昼长夜短④昼短夜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填空题
11.(2022·永康模拟)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2月4日(大年初四)开幕。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开幕式当天地球运行到图中 之间。(选填“①②、②③、③④或④①”)
(2)永康这一天昼夜长短情况是 。
12.(2022·舟山模拟) 2021年5月26日,迎来2021年度最盛大最奇美的天象!月全食+超级月亮+蓝月+血月--精彩叠加上演!杭州市民纷纷走到户外,观景赏月。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发生最奇美天象时,地球运行到“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 之间,此时杭州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2)当地球位于图一中C位置时,我国正处于 (节气)
13.(2022·金华模拟)2022年3月22日(农历二月二十)是举行金华市六校联谊模拟测试的日子。
(1)如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填序号)。
(2)地球公转产生了 现象(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
1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位置的节气时的日期是 ,此时的日期是 前后。
(2)②位置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
④位置北半球昼 夜 (填“长”或“短")。
(3)10月1日时地球运行到 之间(填序号)。
15.地球绕日运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都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北半球的各地来说,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 ,白昼最短的是 ,南半球则刚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昼和黑夜都是 的。
(2)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阳光直射,白昼总是 黑夜。此时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在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受阳光直射,北半球白昼总是 黑夜。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0七上·镇海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图 1 中 C 位置时,宁波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当每年的国庆节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图 1 中的 (区间范围)。
A.AB 之间 B.BC 之间 C.CD 之间 D.AD 之间
(3)地球公转会引起很多自然现象的变化,图 2 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经度为120°E,则甲地位于 (填东、西)半球。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填赤道、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上。
(4)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A.1 万千米 B.2 万千米 C.3 万千米 D.4 万千米
17.(2020七下·杭州月考)探究活动——寻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证据和规律。
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一把、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实践过程:
①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③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图。
观测结果:
(1)图1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进行区分。图A是 (选填“冬”或“夏”)季测绘的。
(2)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 。
(3)拓展延伸:若图A、图B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在12月22日正午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 。
(4)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
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2)。请你分析;我国楼间距南北差异的根本原
因是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运动。
1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旗杆正午在地面上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
(1) 月 日OP最长,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三个月后,该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其精确的纬度是 ;
(3)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 天文现象,此时当地地方时为 。
四、解答题
19.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D处时,日期是 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2)地球位于 (填字母)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 (选填“向南”或“向北”)。
(4)地球公转至 处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填字母)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 。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20.儿子骄傲地对他父亲说:“我已经连续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父亲说:“这不稀奇,我已经绕太阳转55圈了,我还准备再转几十圈呢!”请回答:
(1)儿子的职业是什么?
(2)父亲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
五、综合说理题
21.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农历中的日期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农历与月相是有关系的。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① 冬至(12月22日前后), ② 春分(3月21日前后), ③ 夏至(6月22日前后), ④ 秋分(9月23日前后);
【解答】A:月全食发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A错误。
B:这一天地球大致运行在AD之间,B正确。
C:这一天杭州昼长夜短,C正确。
D: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D正确。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① 冬至(12月22日前后), ② 春分(3月21日前后), ③ 夏至(6月22日前后), ④ 秋分(9月23日前后);
【解答】9月10日恰逢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农历十五),根据这天日期解答。
A: 地球公转到AB之间,A错误。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B错误。
C:杭州昼长夜短,C错误。
D:中秋节(农历十五),为满月,地球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A: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月相为满月,A正确。
B: 2022年9月10日地球运行在夏至日与秋分日即AB之间,此时最接近秋分日,杭州当天昼长夜短,B正确。
C: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C正确。
D:地球运行到A和B之间,D错误。
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丁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解答】2022年3月20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此时地球位置最接近于图中的甲。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由此可得到此时为冬至日,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是一年中最短的,夜是一年中最长的。据此可对表述进行判断。
【解答】由图可知,南极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由此判断此时为冬至日,根据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是一年中最短的,夜是一年中最长的的特点可判断浙江的白昼长短:①昼长于夜,应该是昼短夜长,错误;
②昼为一年中最长,应该是最短的,错误;
③昼短于夜,正确;
④昼夜平分,昼短夜长,错误;
⑤昼为一年中最短,冬至日昼最短,正确。
所以③⑤正确,C选项正确。
故选C。
6.【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此时杭州所处的季节是夏季。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
【解答】四个地点中,极圈上纬度最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当杆子被太阳照射,当杆影朝着正北方向时,是当地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所以是杆影最短的时候。
【解答】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杆影朝着正北方向。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南极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答】我国的南极考察站如长城站和中山站,建站都选在2月份的原因是该季节是南极洲的暖季,且又有极昼现象,便于考察。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北半球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也就是夏至日前后。
【解答】杭州位于北半球,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时候是夏季,此时我们北半球昼长夜短,草木繁盛。故选C。
11.【答案】(1)①②
(2)昼短夜长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① 冬至(12月22日前后), ② 春分(3月21日前后), ③ 夏至(6月22日前后), ④ 秋分(9月23日前后);
【解答】(1)2月4日,开幕式当天地球运行到图中①②之间。
(2)2月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球,永康位于北半球,这一天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12.【答案】(1)DA;昼长夜短
(2)冬至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1)发生最奇美天象时,为5月26日,位于春分和夏至日之间,地球运行到“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DA之间,此时杭州昼夜长短的情况是昼长夜短。
(2)当地球位于图一中C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正处冬至。
13.【答案】(1)①
(2)四季更替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3月22日。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①。
(2)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14.【答案】(1)春分日;3月21日
(2)北回归线;短;长
(3)③④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图中①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③ 太阳直射赤道,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④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 12月22日前 ;据此解答。
【解答】(1)①位置的节气时的日期是 春分日 ,此时的日期是 3月21日 前后。
(2)②位置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
④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
(3)10月1日时地球运行到③④之间。
15.【答案】(1)夏至日;冬至日;等长
(2)长于;极昼;极夜;短于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解答】(1)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都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北半球的各地来说,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夏至日,白昼最短的是冬至日,南半球则刚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昼和黑夜都是等长的。
(2)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阳光直射,白昼总是长于黑夜。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在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受阳光直射,北半球白昼总是短于黑夜。
16.【答案】(1)昼长夜短(合理给分)
(2)D
(3)东;赤道
(4)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1)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也就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C位置是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因此当天宁波市昼长夜短。
(2)国庆节为10月1日, 而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赤道为秋分日(9月23日),A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为冬至日(12月22日)因此当每年的国庆节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图 1 中的AD之间,D符合题意。
(3)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怡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
(4)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点,故甲地位于120°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万千米)的一半,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昼长夜短(2)D(3)东;赤道(4)B
17.【答案】(1)冬
(2)地球不断绕日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变化,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影子长度不同
(3)B
(4)公转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做判断。
【解答】(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中A为冬季测绘的,B为夏季测绘的,归纳分析得知:季节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影子长短就不同。
(2)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越长。一年中,夏季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影子最短,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所以影子最长。
(3)我国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影子短,为B图;北方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所以影子长,为A图。
(4)我国楼间距南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故答案为:(1)冬(2)不同(3)B(4)公转
18.【答案】(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昼夜平分
(2)正东;北纬23°26′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 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 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大,冬季 小。因此,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2.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 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 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 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思
【解答】
(1)OP为旗杆正午时的影子,在6月22日缩短为零,表明该校位于23°26′N。冬至日,旗杆正午时的影子最长,此时北京昼短夜长。三个月后,日期为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由于该校位于北回归线上,所以旗杆正午影子OP朝正北方;又OPA⊥OM,所以M也在北回归线上且在O 点的正东方。
(3)当OP为零时,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即正午时出现太阳位于正头顶的天文现象。
故答案为: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昼夜平分 ; 2.正东;北纬23°26′ ;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19.【答案】(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
(3)向北
(4)B
(5)A或C
(6)北极星附近
(7)四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地球位于D处时,因为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即日期是12月21日(或22日)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因为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2)地球位于B处时,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而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即往赤道方向移动,到达赤道后为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即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
(4)地球公转至B处时,即夏至日,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即A或C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
故答案为:(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3)向北(4)B(5)A或C(6)北极星附近(7)四季
20.【答案】(1)宇航员。
(2)是真的,因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所用的时间为一年,父亲可能已经55岁了,围绕太阳已转了55圈是可信的。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解答】(1)因为儿子是宇航员,所以能连续绕地球转20圈.
21.【答案】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如果地球是直着身子绕日公转,太阳光始终照在赤道上,各地的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不会随季节发生变化。但是太阳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与地球自转的轨道面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我们称之为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各地的太阳高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了解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
【解答】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如果地球是直着身子绕日公转,太阳光始终照在赤道上,各地的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不会随季节发生变化。但是太阳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与地球自转的轨道面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我们称之为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各地的太阳高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 17 地球的公转
一、单选题
1.(2022·萧山期中)2021年5月26日天空为我们呈现了全年唯一一次的重量级天象:超级月亮加月全食。结合图,关于月球及这一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月全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一天地球大致运行在AD之间
C.这一天杭州昼长夜短
D.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农历中的日期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农历与月相是有关系的。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① 冬至(12月22日前后), ② 春分(3月21日前后), ③ 夏至(6月22日前后), ④ 秋分(9月23日前后);
【解答】A:月全食发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A错误。
B:这一天地球大致运行在AD之间,B正确。
C:这一天杭州昼长夜短,C正确。
D: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D正确。
故选A。
2.(2022九下·杭州月考)2022年亚运会将于9月10~ 25日在我们杭州市举行,9月10日恰逢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农历十五),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有关这一天的判断合理的是( )
A.地球公转到DA之间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
C.杭州昼长夜短 D.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① 冬至(12月22日前后), ② 春分(3月21日前后), ③ 夏至(6月22日前后), ④ 秋分(9月23日前后);
【解答】9月10日恰逢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农历十五),根据这天日期解答。
A: 地球公转到AB之间,A错误。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B错误。
C:杭州昼长夜短,C错误。
D:中秋节(农历十五),为满月,地球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D错误。
故选C。
3.(2022·长兴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在杭州开幕。右图是地球绕日运动模式图。下列关于开幕式那天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杭州当晚月相是满月
B.杭州当天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D.地球运行到B和C之间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A: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月相为满月,A正确。
B: 2022年9月10日地球运行在夏至日与秋分日即AB之间,此时最接近秋分日,杭州当天昼长夜短,B正确。
C: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C正确。
D:地球运行到A和B之间,D错误。
故选D。
4.(2022·仙居模拟)2022年3月20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此时地球位置最接近于图中的( )
A. 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丁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解答】2022年3月20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此时地球位置最接近于图中的甲。
故选A。
5.如图,此时关于浙江的白昼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昼长于夜②昼为一年中最长③昼短于夜④昼夜平分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① B.①② C.③⑤ D.④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由此可得到此时为冬至日,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是一年中最短的,夜是一年中最长的。据此可对表述进行判断。
【解答】由图可知,南极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由此判断此时为冬至日,根据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是一年中最短的,夜是一年中最长的的特点可判断浙江的白昼长短:①昼长于夜,应该是昼短夜长,错误;
②昼为一年中最长,应该是最短的,错误;
③昼短于夜,正确;
④昼夜平分,昼短夜长,错误;
⑤昼为一年中最短,冬至日昼最短,正确。
所以③⑤正确,C选项正确。
故选C。
6.太阳照射的方向和地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杭州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此时杭州所处的季节是夏季。
故选B。
7.在下列位置中,一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赤道上 B.回归线上
C.南北纬60°的纬线上 D.极圈上
【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
【解答】四个地点中,极圈上纬度最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故选D。
8.2021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在这一重要的节日里,杭州武林广场的旗杆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这一天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
A.杆影朝着正南方向 B.杆影朝着正北方向
C.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小 D.太阳光与旗杆的夹角最大
【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当杆子被太阳照射,当杆影朝着正北方向时,是当地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所以是杆影最短的时候。
【解答】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杆影朝着正北方向。
故选B。
9.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 )
A."风力较小 B.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
C.降水较多 D.南极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南极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答】我国的南极考察站如长城站和中山站,建站都选在2月份的原因是该季节是南极洲的暖季,且又有极昼现象,便于考察。
故选D。
10.当杭州正午旗杆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的时候,你能感觉到( )
①草木凋零②草木繁盛③昼长夜短④昼短夜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北半球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也就是夏至日前后。
【解答】杭州位于北半球,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时候是夏季,此时我们北半球昼长夜短,草木繁盛。故选C。
二、填空题
11.(2022·永康模拟)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2月4日(大年初四)开幕。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开幕式当天地球运行到图中 之间。(选填“①②、②③、③④或④①”)
(2)永康这一天昼夜长短情况是 。
【答案】(1)①②
(2)昼短夜长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① 冬至(12月22日前后), ② 春分(3月21日前后), ③ 夏至(6月22日前后), ④ 秋分(9月23日前后);
【解答】(1)2月4日,开幕式当天地球运行到图中①②之间。
(2)2月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球,永康位于北半球,这一天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12.(2022·舟山模拟) 2021年5月26日,迎来2021年度最盛大最奇美的天象!月全食+超级月亮+蓝月+血月--精彩叠加上演!杭州市民纷纷走到户外,观景赏月。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发生最奇美天象时,地球运行到“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 之间,此时杭州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2)当地球位于图一中C位置时,我国正处于 (节气)
【答案】(1)DA;昼长夜短
(2)冬至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1)发生最奇美天象时,为5月26日,位于春分和夏至日之间,地球运行到“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DA之间,此时杭州昼夜长短的情况是昼长夜短。
(2)当地球位于图一中C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正处冬至。
13.(2022·金华模拟)2022年3月22日(农历二月二十)是举行金华市六校联谊模拟测试的日子。
(1)如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填序号)。
(2)地球公转产生了 现象(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
【答案】(1)①
(2)四季更替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3月22日。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①。
(2)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1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位置的节气时的日期是 ,此时的日期是 前后。
(2)②位置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
④位置北半球昼 夜 (填“长”或“短")。
(3)10月1日时地球运行到 之间(填序号)。
【答案】(1)春分日;3月21日
(2)北回归线;短;长
(3)③④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图中①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③ 太阳直射赤道,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④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 12月22日前 ;据此解答。
【解答】(1)①位置的节气时的日期是 春分日 ,此时的日期是 3月21日 前后。
(2)②位置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
④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
(3)10月1日时地球运行到③④之间。
15.地球绕日运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都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北半球的各地来说,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 ,白昼最短的是 ,南半球则刚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昼和黑夜都是 的。
(2)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阳光直射,白昼总是 黑夜。此时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在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受阳光直射,北半球白昼总是 黑夜。
【答案】(1)夏至日;冬至日;等长
(2)长于;极昼;极夜;短于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解答】(1)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都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北半球的各地来说,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夏至日,白昼最短的是冬至日,南半球则刚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昼和黑夜都是等长的。
(2)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阳光直射,白昼总是长于黑夜。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在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受阳光直射,北半球白昼总是短于黑夜。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0七上·镇海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图 1 中 C 位置时,宁波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当每年的国庆节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图 1 中的 (区间范围)。
A.AB 之间 B.BC 之间 C.CD 之间 D.AD 之间
(3)地球公转会引起很多自然现象的变化,图 2 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经度为120°E,则甲地位于 (填东、西)半球。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填赤道、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上。
(4)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A.1 万千米 B.2 万千米 C.3 万千米 D.4 万千米
【答案】(1)昼长夜短(合理给分)
(2)D
(3)东;赤道
(4)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1)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也就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C位置是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因此当天宁波市昼长夜短。
(2)国庆节为10月1日, 而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赤道为秋分日(9月23日),A位置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为冬至日(12月22日)因此当每年的国庆节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图 1 中的AD之间,D符合题意。
(3)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怡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
(4)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点,故甲地位于120°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万千米)的一半,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昼长夜短(2)D(3)东;赤道(4)B
17.(2020七下·杭州月考)探究活动——寻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证据和规律。
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一把、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实践过程:
①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③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图。
观测结果:
(1)图1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进行区分。图A是 (选填“冬”或“夏”)季测绘的。
(2)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 。
(3)拓展延伸:若图A、图B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在12月22日正午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 。
(4)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
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2)。请你分析;我国楼间距南北差异的根本原
因是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运动。
【答案】(1)冬
(2)地球不断绕日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变化,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影子长度不同
(3)B
(4)公转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做判断。
【解答】(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中A为冬季测绘的,B为夏季测绘的,归纳分析得知:季节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影子长短就不同。
(2)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越长。一年中,夏季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影子最短,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所以影子最长。
(3)我国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影子短,为B图;北方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所以影子长,为A图。
(4)我国楼间距南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故答案为:(1)冬(2)不同(3)B(4)公转
1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旗杆正午在地面上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
(1) 月 日OP最长,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三个月后,该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其精确的纬度是 ;
(3)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 天文现象,此时当地地方时为 。
【答案】(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昼夜平分
(2)正东;北纬23°26′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 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 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大,冬季 小。因此,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2.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 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 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 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思
【解答】
(1)OP为旗杆正午时的影子,在6月22日缩短为零,表明该校位于23°26′N。冬至日,旗杆正午时的影子最长,此时北京昼短夜长。三个月后,日期为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由于该校位于北回归线上,所以旗杆正午影子OP朝正北方;又OPA⊥OM,所以M也在北回归线上且在O 点的正东方。
(3)当OP为零时,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即正午时出现太阳位于正头顶的天文现象。
故答案为: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昼夜平分 ; 2.正东;北纬23°26′ ;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四、解答题
19.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D处时,日期是 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2)地球位于 (填字母)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是 (选填“向南”或“向北”)。
(4)地球公转至 处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填字母)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 。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答案】(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
(3)向北
(4)B
(5)A或C
(6)北极星附近
(7)四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地球位于D处时,因为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即日期是12月21日(或22日)前后;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因为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2)地球位于B处时,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地球由D处运行到B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而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即往赤道方向移动,到达赤道后为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即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
(4)地球公转至B处时,即夏至日,我国的白昼最长。
(5)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即A或C处。
(6)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是倾斜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
(7)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
故答案为:(1)12月21日(或22日);春分 (2)B(3)向北(4)B(5)A或C(6)北极星附近(7)四季
20.儿子骄傲地对他父亲说:“我已经连续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父亲说:“这不稀奇,我已经绕太阳转55圈了,我还准备再转几十圈呢!”请回答:
(1)儿子的职业是什么?
(2)父亲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
【答案】(1)宇航员。
(2)是真的,因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所用的时间为一年,父亲可能已经55岁了,围绕太阳已转了55圈是可信的。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解答】(1)因为儿子是宇航员,所以能连续绕地球转20圈.
五、综合说理题
21.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如果地球是直着身子绕日公转,太阳光始终照在赤道上,各地的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不会随季节发生变化。但是太阳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与地球自转的轨道面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我们称之为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各地的太阳高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了解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
【解答】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如果地球是直着身子绕日公转,太阳光始终照在赤道上,各地的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不会随季节发生变化。但是太阳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与地球自转的轨道面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我们称之为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各地的太阳高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