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 19 月相
一、单选题
1.(2022·婺城模拟)从地球上看,金星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相位变化),而且相位变化与月球相似。只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无法看到它的“月相”。研究人员利用仪器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22·温州模拟)根据天文学家预测,预计2022年7月13日将出现地月距离最近的超级月亮,当天将观测到比平时更亮,更大的圆月。则下图中最符合当天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3.(2022·萧山期中)2021年5月26日天空为我们呈现了全年唯一一次的重量级天象:超级月亮加月全食。结合图,关于月球及这一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月全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一天地球大致运行在AD之间
C.这一天杭州昼长夜短
D.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4.(2022·永康模拟)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将上演金星伴月天文景观。推测那一天的月相是( )
A. 上弦月 B.新月 C.满月 D.下弦月
5.(2022·桐乡模拟)金星是地球的近邻,是除太阳和月球外全天最亮的天体。我国古代称之为“太白”。当它早晨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或“晨星”;当它黄昏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或“昏星”。右图是某时刻地球、月球、太阳、金星的运行位置,此刻地球上P点能观察到的是( )
A.晨星、上弦月 B.晨星、下弦月
C.昏星、上弦月 D.昏星、下弦月
6.(2022九下·杭州月考)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杭州开幕且恰逢中秋节。则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当晚的月相是( )
A.甲 、A B.丙、D C.乙、D D.丁、B
7.(2022·余杭模拟)2022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七),富阳区取得抗疫的胜利,全区交通恢复正常。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相是上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8.(2021七下·丽水期末)小科在学习了“月相”一节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月相,据此推测当天的农历日期是( )
A.初一、初二 B.初七、初八
C.十五、十六 D.二十二、二十三
9.(2021七下·台州期末)今天是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立冬,晚上的月相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0.下列四种月相中,在农历近月末凌晨才能观察到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2022七上·奉化期末)2021年8月1日(农历六月二十三)是我国第94个建军节,比较这一天宁波市昼与夜的长短,应该是白昼时间 夜晚时间。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下图中的 (选填字母)
A. B. C. D.
12.(2021七下·柯桥期末) 2021 年 5 月 26 日,上演了一次罕见的天象——超级血月全食,即超级月亮+血月+月全食。
(1)月食的形成与小孔成像一样,是由于光的 原理;
(2)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这是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 ,从而形成血月;
(3)月食发生当天的月相是 ;月食结束后,若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 。
13.(2021七下·越城期末)2021年5月26日晚,世界很多地区都观察到罕见的“月全食+超级月亮”的天文奇观。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在这一天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2)月全食的正确顺序是
(3)这天的月相是
14.(2020七下·乐清期末)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上演超级月亮与月全食的少见天象。
(1)5月26日当晚月相为 。
(2)5月26日月球运行到图甲中的A位置,当天发生了月全食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 。
(3)图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图,5月26日地球位于图乙中 之间(选填"AB”或"BC"或"CD”或"DA”)。
15.(2021七下·温州期中)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于6月26日至27日进行,恰逢端午假期。
(1)6月27日当晚(农历五月初七)的月相为 。(填月相名称)
(2)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食物其表面包有竹叶,竹子常通过地下茎上长出的竹笋形成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中的 生殖。
(3)考试过后正式进入暑假,此时地球运行位置最接近如图位置中的 (填字母)。
三、实验探究题
16.(2019·温州模拟)清明饼是温州清明节的传统美食,捣糯米团是制作清明饼的重要环节。如图,师傅手握大锤,高高举起,然后落下,使糯米团在不断的捶打下变得更有韧性。
(1)2018 年的清明节是 4 月 4 日(农历三月初八),这一天的月相是 (填字母)。
A. B. C. D.
(2)糯米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
(3)捣糯米团时,师傅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
17.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A ;B ;C ;D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18.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打斜线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从初一到十五,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若他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则你想首先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四、解答题
19.(2021七下·临海期末)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着陆巡视器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开启“绕、落、巡”中的第三个任务,这也是我国行星探测的一个历史性时刻。
(1)图甲为太阳系示意图,代表火星的是图中的 (选填字母) 。
(2)5月16日夜里,我国西方天空上演了“火星合月”的美丽天象,如图乙。这一天的农历日期是 (选填“初七之前” 或“二十三之后”)。
(3)“天问一号”的巡视器在火星上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A.荒凉的火星表面布满岩石
B.蔚蓝的天空上白云朵朵
C.太阳看起来比地球上看到的还要大
(4)人类把火星选为移居外星球的第一站,其理由是 (请说出一点)。
20.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 、 、 。
(2)月相从A到B到C到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金星的“月相”是指地球上的观测者通过仪器看到金星的圆缺变化。
(2)找出当太阳与地球位置相对不变时,金星在于地球相对的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被太阳照亮的半个金星。
【解答】由于图中甲位置的金星,观测者正好能看到整个被照亮的金星,因此在地球上可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A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超级月亮是1979年由美国占星师理查德·诺艾尔提出的名词,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称为超级新月;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称为超级满月。由于月球以椭圆形轨道绕行地球,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因此满月发生时月亮离地球越近,人们看到的满月也就越大。
【解答】当月球位于满月位置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但月球不在地影内);且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称为超级满月。
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农历中的日期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农历与月相是有关系的。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① 冬至(12月22日前后), ② 春分(3月21日前后), ③ 夏至(6月22日前后), ④ 秋分(9月23日前后);
【解答】A:月全食发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A错误。
B:这一天地球大致运行在AD之间,B正确。
C:这一天杭州昼长夜短,C正确。
D: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D正确。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中的日期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农历与月相是有关系的。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解答】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为满月。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月相;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金星是地球的近邻,我国古代称之为“太白”。当它早晨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或“晨星”;当它黄昏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或“昏星”。通常情况下,金星是除太阳和月亮外全天最亮的天体,亮度最大时可达-4.9等。结合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知识解答。
【解答】根据图示某时刻地球、月球、太阳、金星的运行位置,P点为早晨。故看到的是晨星。
根据三者位置分析可知,月相是下弦月。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的是四季交替,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是3月21日,夏至是6月22日,秋分是9月23日,冬至是12月22日;
【解答】而9月10日是在6月22日到9月23日之间;所以9月10日这天是在丙位置;
该天是 中秋节,所以月相是满月。
故选B。
7.【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的是四季交替,春分是3月21日,夏至是6月22日,秋分是9月23日,冬至是12月22日;
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B(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D(12月22日前后)。
【解答】A: 农历正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正确。
B:2022年2月7日,太阳直射点不在北回归线上,错误。
C:2022年2月7日,地球运行到图中④和①之间,错误。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错误。
故选A。
8.【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每月初一是新月,初七、初八是上弦月,农历每月十五、十六为满月,农历每月二十三、二十二是下弦月。
【解答】图中的月相是满月,每月十五、十六是满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初一)。
【解答】7月1日为农历五月二十二,此时的月相为下弦月,即图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的规律来解答即可。
【解答】在凌晨能看到月相有很多,只要是满月后的月相都可以在凌晨看到.但如果是只能在凌晨看到的月相就只有残月,也就是农历月末的月相,此时月亮在凌晨时升起,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长于;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解答】1.2021年8月1日处于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和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之间,应该是白昼时间长于夜晚时间。
2.当天为农历六月二十三,月相为下弦月,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故选A。
12.【答案】(1)直线传播
(2)折射
(3)满月;环形山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解答】(1)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线上,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发生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2)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这是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从而形成血月。
(3)月食发生当天的月相是满月;月食结束后,若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环形山。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2)折射(3)满月;环形山
13.【答案】(1)A
(2)④①②③
(3)满月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解答】(1)月全食的成因很简单,即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在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形成月全食,A符合题意。
(2)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圣光、复圆五个阶段。因此月全食的正确顺序是:④①②③
(3)这天的月相是满月。
故答案为:(1)A(2)④①②③(3)满月
14.【答案】(1)满月
(2)直线传播
(3)A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农历每月十五为满月。
(2)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形成月全食。
(3)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1)每月农历十五的月相为满月,因此5月26日当晚月相为满月。
(2)5月26日月球运行到图甲中的A位置,当天发生了月全食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3)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点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因此5月26日地球位于图乙中AB之间。
故答案为:(1)满月(2)直线传播(3)AB
15.【答案】(1)上弦月
(2)营养
(3)D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营养生殖是由高等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部分,在与母体脱落后,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1)农历初七的月相是上弦月;
(2)通过茎直接长出笋,并发育成新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而茎属于营养器官,因此这种生殖方式是营养生殖;
(3)6月26日到27日,地球已经转过了6月22日的夏至日;
故答案为:(1)上弦月;(2)营养;(3)D。
16.【答案】(1)B
(2)葡萄糖
(3)骨骼肌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了月相的形状,消化系统,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解答】(1)A接近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 清明节是 4 月 4 日(农历三月初八) ,接近上弦月,故是B;
(2)淀粉在小肠中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3) 捣糯米团时 ,人体在运动状态,此时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故答案为:(1)B;(2)葡萄糖;(3)骨骼肌
17.【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对照上图: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容易得到。所以这个图像记住,对解月相类的题目很好。
2.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时间上也可参考。具体而言可可看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上半月的各月相都是在白天升起,晚上落下。而下半月的各月相在晚上升起,白天落下。因此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下半月的月相日出黎明前方能见到。
月 相 同太阳出没比较 地球理论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地球实际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新月(初一) 同升同落 6时→18时 彻夜不见 0时
蛾眉月(初三、四) 迟升后落 9时→21时 18时→21时 3小时
上弦月(初七、八) 迟升后落 12时→24时 即0时 18时→24时 6小时
凸月(初十、十一) 迟升后落 15时→3时 18时→3时 9小时
满月(十五、十六) 此起彼落 18时→6时 (通宵可见) 18时→6时 12小时
凸月(十九、二十) 早升先落 21时→9时 21时→6时 9小时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早升先落 24时→12时 即0时 0时→6时 6小时
蛾眉月(二十六、二十七) 早升先落 3时→15时 3时→6时 3小时
【解答】
1.根据上图可知道: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分别是: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 )。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
故答案为:1.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 ;√ ; × 。
18.【答案】(1)峨眉月;新月;上弦月;满月
(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然后就是新月(全黑)和满月(全明亮),两个最具典型的月相,也比较容易记住。
2.一个月相周期是从新月开始,然后是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又回到新月。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解答】
1.从题目看A只能填峨眉月,B是新月,C是下弦月,D是满月。
2.顺序是BACD。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故答案为:1.上弦月、新月,下弦月,是满月。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
19.【答案】(1)D
(2)初七之前
(3)A
(4)与地球温度相近(与地球距离最近或有水存在或有大气存在)(合理即可)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火星周围也笼罩着大气层,与地球大气层相似,火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氩,此外还有少量的氧和水蒸气。
【解答】(1)按距离太阳远近的位置,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此图甲为太阳系示意图,代表火星的是图中的D。
(2)每月农历初七月相为上弦月,上弦月是左半边是黑暗,右半边是明亮,新月之后月亮明亮的部分逐渐增多,直至上弦月,因此图乙这一天的农历日期是初七之前。
(3)A、荒凉的火星表面布满岩石,A符合题意;
B、火星上并不能看到蔚蓝的天空,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远,因此太阳看起来比地球上看到的还要小,C不符合题意。
(4)人类把火星选为移居外星球的第一站,其理由是与地球温度相近,与地球距离最近或有水存在或有大气存在。
故答案为:(1)D(2)初七之前(3)A(4)与地球温度相近(与地球距离最近或有水存在或有大气存在)
20.【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29.5日;朔望月
(3)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情况如下图:
【解答】(1)此图中太阳位于左侧,根据月相变化图可知,A是新月,B是上弦月,C是满月,D是下弦月。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3)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29.5天;朔望月;(3) 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 19 月相
一、单选题
1.(2022·婺城模拟)从地球上看,金星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相位变化),而且相位变化与月球相似。只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无法看到它的“月相”。研究人员利用仪器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金星的“月相”是指地球上的观测者通过仪器看到金星的圆缺变化。
(2)找出当太阳与地球位置相对不变时,金星在于地球相对的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被太阳照亮的半个金星。
【解答】由于图中甲位置的金星,观测者正好能看到整个被照亮的金星,因此在地球上可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A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2·温州模拟)根据天文学家预测,预计2022年7月13日将出现地月距离最近的超级月亮,当天将观测到比平时更亮,更大的圆月。则下图中最符合当天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超级月亮是1979年由美国占星师理查德·诺艾尔提出的名词,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称为超级新月;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称为超级满月。由于月球以椭圆形轨道绕行地球,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因此满月发生时月亮离地球越近,人们看到的满月也就越大。
【解答】当月球位于满月位置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但月球不在地影内);且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称为超级满月。
故选A。
3.(2022·萧山期中)2021年5月26日天空为我们呈现了全年唯一一次的重量级天象:超级月亮加月全食。结合图,关于月球及这一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月全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一天地球大致运行在AD之间
C.这一天杭州昼长夜短
D.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
【解析】【分析】1.农历中的日期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农历与月相是有关系的。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① 冬至(12月22日前后), ② 春分(3月21日前后), ③ 夏至(6月22日前后), ④ 秋分(9月23日前后);
【解答】A:月全食发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A错误。
B:这一天地球大致运行在AD之间,B正确。
C:这一天杭州昼长夜短,C正确。
D: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D正确。
故选A。
4.(2022·永康模拟)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将上演金星伴月天文景观。推测那一天的月相是( )
A. 上弦月 B.新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中的日期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农历与月相是有关系的。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
【解答】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为满月。
故选C。
5.(2022·桐乡模拟)金星是地球的近邻,是除太阳和月球外全天最亮的天体。我国古代称之为“太白”。当它早晨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或“晨星”;当它黄昏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或“昏星”。右图是某时刻地球、月球、太阳、金星的运行位置,此刻地球上P点能观察到的是( )
A.晨星、上弦月 B.晨星、下弦月
C.昏星、上弦月 D.昏星、下弦月
【答案】B
【知识点】月相;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金星是地球的近邻,我国古代称之为“太白”。当它早晨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或“晨星”;当它黄昏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或“昏星”。通常情况下,金星是除太阳和月亮外全天最亮的天体,亮度最大时可达-4.9等。结合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知识解答。
【解答】根据图示某时刻地球、月球、太阳、金星的运行位置,P点为早晨。故看到的是晨星。
根据三者位置分析可知,月相是下弦月。
故选B。
6.(2022九下·杭州月考)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杭州开幕且恰逢中秋节。则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当晚的月相是( )
A.甲 、A B.丙、D C.乙、D D.丁、B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的是四季交替,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是3月21日,夏至是6月22日,秋分是9月23日,冬至是12月22日;
【解答】而9月10日是在6月22日到9月23日之间;所以9月10日这天是在丙位置;
该天是 中秋节,所以月相是满月。
故选B。
7.(2022·余杭模拟)2022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七),富阳区取得抗疫的胜利,全区交通恢复正常。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相是上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的是四季交替,春分是3月21日,夏至是6月22日,秋分是9月23日,冬至是12月22日;
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B(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D(12月22日前后)。
【解答】A: 农历正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正确。
B:2022年2月7日,太阳直射点不在北回归线上,错误。
C:2022年2月7日,地球运行到图中④和①之间,错误。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错误。
故选A。
8.(2021七下·丽水期末)小科在学习了“月相”一节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月相,据此推测当天的农历日期是( )
A.初一、初二 B.初七、初八
C.十五、十六 D.二十二、二十三
【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每月初一是新月,初七、初八是上弦月,农历每月十五、十六为满月,农历每月二十三、二十二是下弦月。
【解答】图中的月相是满月,每月十五、十六是满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2021七下·台州期末)今天是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立冬,晚上的月相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初一)。
【解答】7月1日为农历五月二十二,此时的月相为下弦月,即图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下列四种月相中,在农历近月末凌晨才能观察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的规律来解答即可。
【解答】在凌晨能看到月相有很多,只要是满月后的月相都可以在凌晨看到.但如果是只能在凌晨看到的月相就只有残月,也就是农历月末的月相,此时月亮在凌晨时升起,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1.(2022七上·奉化期末)2021年8月1日(农历六月二十三)是我国第94个建军节,比较这一天宁波市昼与夜的长短,应该是白昼时间 夜晚时间。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下图中的 (选填字母)
A. B. C. D.
【答案】长于;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解答】1.2021年8月1日处于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和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之间,应该是白昼时间长于夜晚时间。
2.当天为农历六月二十三,月相为下弦月,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故选A。
12.(2021七下·柯桥期末) 2021 年 5 月 26 日,上演了一次罕见的天象——超级血月全食,即超级月亮+血月+月全食。
(1)月食的形成与小孔成像一样,是由于光的 原理;
(2)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这是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 ,从而形成血月;
(3)月食发生当天的月相是 ;月食结束后,若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 。
【答案】(1)直线传播
(2)折射
(3)满月;环形山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解答】(1)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线上,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发生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2)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这是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从而形成血月。
(3)月食发生当天的月相是满月;月食结束后,若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环形山。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2)折射(3)满月;环形山
13.(2021七下·越城期末)2021年5月26日晚,世界很多地区都观察到罕见的“月全食+超级月亮”的天文奇观。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在这一天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2)月全食的正确顺序是
(3)这天的月相是
【答案】(1)A
(2)④①②③
(3)满月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解答】(1)月全食的成因很简单,即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在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形成月全食,A符合题意。
(2)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圣光、复圆五个阶段。因此月全食的正确顺序是:④①②③
(3)这天的月相是满月。
故答案为:(1)A(2)④①②③(3)满月
14.(2020七下·乐清期末)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上演超级月亮与月全食的少见天象。
(1)5月26日当晚月相为 。
(2)5月26日月球运行到图甲中的A位置,当天发生了月全食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 。
(3)图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图,5月26日地球位于图乙中 之间(选填"AB”或"BC"或"CD”或"DA”)。
【答案】(1)满月
(2)直线传播
(3)A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农历每月十五为满月。
(2)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形成月全食。
(3)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1)每月农历十五的月相为满月,因此5月26日当晚月相为满月。
(2)5月26日月球运行到图甲中的A位置,当天发生了月全食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3)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点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因此5月26日地球位于图乙中AB之间。
故答案为:(1)满月(2)直线传播(3)AB
15.(2021七下·温州期中)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于6月26日至27日进行,恰逢端午假期。
(1)6月27日当晚(农历五月初七)的月相为 。(填月相名称)
(2)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食物其表面包有竹叶,竹子常通过地下茎上长出的竹笋形成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中的 生殖。
(3)考试过后正式进入暑假,此时地球运行位置最接近如图位置中的 (填字母)。
【答案】(1)上弦月
(2)营养
(3)D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营养生殖是由高等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部分,在与母体脱落后,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1)农历初七的月相是上弦月;
(2)通过茎直接长出笋,并发育成新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而茎属于营养器官,因此这种生殖方式是营养生殖;
(3)6月26日到27日,地球已经转过了6月22日的夏至日;
故答案为:(1)上弦月;(2)营养;(3)D。
三、实验探究题
16.(2019·温州模拟)清明饼是温州清明节的传统美食,捣糯米团是制作清明饼的重要环节。如图,师傅手握大锤,高高举起,然后落下,使糯米团在不断的捶打下变得更有韧性。
(1)2018 年的清明节是 4 月 4 日(农历三月初八),这一天的月相是 (填字母)。
A. B. C. D.
(2)糯米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
(3)捣糯米团时,师傅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
【答案】(1)B
(2)葡萄糖
(3)骨骼肌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了月相的形状,消化系统,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解答】(1)A接近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 清明节是 4 月 4 日(农历三月初八) ,接近上弦月,故是B;
(2)淀粉在小肠中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3) 捣糯米团时 ,人体在运动状态,此时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故答案为:(1)B;(2)葡萄糖;(3)骨骼肌
17.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A ;B ;C ;D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对照上图: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容易得到。所以这个图像记住,对解月相类的题目很好。
2.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时间上也可参考。具体而言可可看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上半月的各月相都是在白天升起,晚上落下。而下半月的各月相在晚上升起,白天落下。因此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下半月的月相日出黎明前方能见到。
月 相 同太阳出没比较 地球理论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地球实际上能观测到该月相的时间 月出→月落
新月(初一) 同升同落 6时→18时 彻夜不见 0时
蛾眉月(初三、四) 迟升后落 9时→21时 18时→21时 3小时
上弦月(初七、八) 迟升后落 12时→24时 即0时 18时→24时 6小时
凸月(初十、十一) 迟升后落 15时→3时 18时→3时 9小时
满月(十五、十六) 此起彼落 18时→6时 (通宵可见) 18时→6时 12小时
凸月(十九、二十) 早升先落 21时→9时 21时→6时 9小时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早升先落 24时→12时 即0时 0时→6时 6小时
蛾眉月(二十六、二十七) 早升先落 3时→15时 3时→6时 3小时
【解答】
1.根据上图可知道: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分别是: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晚上6点钟前后,B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 C月相刚刚从东方升起( √ )。
深夜12点钟前后,C月相高高挂在天空(√ ), D月相徐徐从西方落去( × )。
故答案为:1.新月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 ;√ ; × 。
18.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打斜线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从初一到十五,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若他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则你想首先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答案】(1)峨眉月;新月;上弦月;满月
(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然后就是新月(全黑)和满月(全明亮),两个最具典型的月相,也比较容易记住。
2.一个月相周期是从新月开始,然后是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又回到新月。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解答】
1.从题目看A只能填峨眉月,B是新月,C是下弦月,D是满月。
2.顺序是BACD。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故答案为:1.上弦月、新月,下弦月,是满月。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
四、解答题
19.(2021七下·临海期末)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着陆巡视器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开启“绕、落、巡”中的第三个任务,这也是我国行星探测的一个历史性时刻。
(1)图甲为太阳系示意图,代表火星的是图中的 (选填字母) 。
(2)5月16日夜里,我国西方天空上演了“火星合月”的美丽天象,如图乙。这一天的农历日期是 (选填“初七之前” 或“二十三之后”)。
(3)“天问一号”的巡视器在火星上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A.荒凉的火星表面布满岩石
B.蔚蓝的天空上白云朵朵
C.太阳看起来比地球上看到的还要大
(4)人类把火星选为移居外星球的第一站,其理由是 (请说出一点)。
【答案】(1)D
(2)初七之前
(3)A
(4)与地球温度相近(与地球距离最近或有水存在或有大气存在)(合理即可)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火星周围也笼罩着大气层,与地球大气层相似,火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氩,此外还有少量的氧和水蒸气。
【解答】(1)按距离太阳远近的位置,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此图甲为太阳系示意图,代表火星的是图中的D。
(2)每月农历初七月相为上弦月,上弦月是左半边是黑暗,右半边是明亮,新月之后月亮明亮的部分逐渐增多,直至上弦月,因此图乙这一天的农历日期是初七之前。
(3)A、荒凉的火星表面布满岩石,A符合题意;
B、火星上并不能看到蔚蓝的天空,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远,因此太阳看起来比地球上看到的还要小,C不符合题意。
(4)人类把火星选为移居外星球的第一站,其理由是与地球温度相近,与地球距离最近或有水存在或有大气存在。
故答案为:(1)D(2)初七之前(3)A(4)与地球温度相近(与地球距离最近或有水存在或有大气存在)
20.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 、 、 。
(2)月相从A到B到C到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29.5日;朔望月
(3)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情况如下图:
【解答】(1)此图中太阳位于左侧,根据月相变化图可知,A是新月,B是上弦月,C是满月,D是下弦月。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3)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29.5天;朔望月;(3) 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