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根据原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除港、澳、台)耕地面积为20.24亿亩,人均占有量仅1.5亩。下图为2017年各省(区、市)耕地撂荒面积和撂荒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7年,我国耕地撂荒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A.山西 B.内蒙古 C.黑龙江 D.甘肃
2.耕地长期撂荒最有可能导致( )
A.土壤酸化 B.物种入侵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全世界1/4人口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非洲情况最为严重。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粮食现代供应链发展及投资国际论坛”,以“强化供应链韧性,共筑全球粮食安全”为主题,聚焦全球粮食安全现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非洲( )
A.以平原为主,粮食种植面积大 B.水热条件好,粮食单产高
C.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突出 D.海运发达,粮食依赖进口
4.为“强化供应链韧性,共筑全球粮食安全”,我国可以( )
A.守住耕地红线,扩大耕地面积 B.开发海外基地,确保进口为主
C.加强安全意识,发展经济作物 D.开展国际合作,推广农业技术
习总书记指出: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还要提出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简言之,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一样,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我国耕地现状描述错误的是( )
A.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下降 B.部分地区的耕地质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
C.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D.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6.坚守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 )
A.保障农民的基本收入 B.控制城市规模,抑制城市化水平过高
C.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D.扩大耕地数量,提高产量
7.下列关于保护我国耕地做法错误的是( )
A.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B.禁止施用化肥农药
C.禁止向耕地任意排放各种污染物 D.严格落实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
粮食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重点区域。下图为苏丹地理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日本( )
A.人多地少 B.山地多、平原少 C.农村人口比重大 D.经济发达
9.下列关于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 D.经济发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10.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世界多地兴建了农业开发基地。下列地区中,最不可能成为我国海外农业开发基地的是( )
A.俄罗斯 B.沙特阿拉伯 C.泰国 D.澳大利亚
2020年10月新疆岳普湖县耐盐碱海水稻实验基地的海水稻正式收割,亩产达到了548.53千克,只意味着我国沙漠海水稻亩产又一次实现了产量的突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我国沿海盐碱地相比,新疆海水稻试种获得高产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盐碱度高 B.光照充足 C.病虫害少 D.水源充足
12.新疆盐碱地能够种植海水稻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水平高 B.劳动力丰富 C.土壤改良 D.政策扶持
13.我国大力培育和推广盐碱地海水稻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水稻单产 B.减少盐碱土地面积 C.提高水稻质量 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图1为我国2015—2019年粮食产量走势图,图2为我国2015—2019年粮食进口量走势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图可知,我国( )
A.粮食总产量波动较大 B.已成为粮食净出口国
C.粮食进口量总体下降 D.粮食自给率逐年上升
15.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 )
A.大力开垦荒地 B.减少粮食贸易 C.实行计划供粮 D.切实保护耕地
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土地抛荒现象非常严重。政府出台相应的处罚政策,明令凡耕地无故抛荒两年以上者,政府可对该土地享有承包权利的农户予以罚款或者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罚。于是,多地出现“土地白送,倒贴工钱”雇佣劳力种田的奇怪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偏远山区农村士地抛荒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村劳动力不足 B.农业产量不稳定 C.城乡经济差距大 D.土地退化严重
17.能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措施有( )
①实行土地分散承包②推广精耕细作③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④流转土地承包使用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青藏高原是我国粮食短缺地区之一,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分布不均衡,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地区分布广泛,其中包括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1985~2015年间,西藏自治区耕地呈减少态势。1990年,西藏自治区耕地面积为22.25千公顷,青海省耕地面积为79.586千公顷。下图为1985~2015年青藏高原粮食生产重心迁移轨迹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在青藏高原区域内,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是( )
A.粮食需求量大 B.水源不足 C.饲料消耗量大 D.热量不足
19.青藏高原粮食生产重心在2000年以后向东北部移动的原因是西南部区域( )
A.人口外流 B.耕地抛荒 C.生态退耕 D.气候恶化
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这样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耕地等级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 )
A.提高粮食生产成本 B.减少粮食浪费
C.减少粮食需求量 D.保障粮食供给
21.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的关键是( )
A.提高农业科技 B.实行精耕细作
C.扩大耕地面积 D.提高耕地质量
22.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 )
A.发展台田 B.种植绿肥
C.轮作休耕 D.扩建大棚
橡胶树喜高溫(要求年平均温度26~27℃,在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和产胶,不耐寒)、高湿(年平均降水量1150~2500毫米)、静风和肥沃土壤,它分泌出的白色液体,可耐高温和耐腐蚀,广泛用于汽车轮胎、医药、食品等多个行业。下图是我国2007~2016年天然橡胶产量和消费量、自给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通过图中数据进一步分析,我国( )
A.各地种植橡胶树热情不高 B.适宜种植该树范围面积小
C.原料指向型工业发展迅猛 D.该经济作物种植效益不高
24.面对数据所示的形势,我国最应该( )
A.不断扩大橡胶的种植面积 B.限制橡胶原料加工业发展
C.积极开发替代性资源产品 D.持续扩大从国外购买橡胶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表1是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与2020同期相比统计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播种面积(亿亩) 同比增长(%) 产量(亿斤) 同比增长(%) 单产(公斤/亩) 同比增长(%)
稻谷 4.49 -0.5 4257 0.5 474 1.0
小麦 3.54 0.87 2739 2.0 387 1.2
玉米 6.5 5.0 5451 4.6 418 -0.4
薯类 1.1 1.7 609 1.9 277 0.2
25.2021年我国玉米单产下降的原因是( )A.播种面积减少 B.自然灾害影响
C.进口数量增加 D.种植结构调整
26.为保证粮食安全,我国应( )
①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②利用科技提高单产
③只种植单产高的作物
④控制人口数量
⑤利用国际市场大量进口粮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⑤
在人地关系中,城镇化进程与粮食安全存在着耦合关系(相互促进或制约)。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与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相协调。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06-2018年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时间变化趋势(指数越高,表示协调度越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对该省新型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耦合关系解释合理的是( )
A.城镇化水平提高使农村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B.城镇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使粮食安全水平上升
C.粮食安全水平上升使城镇化用地规模迅速扩大
D.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可促使两者耦合协调度上升
28.为进一步提高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该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
A.促进粮食生产产业化 B.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
C.缩小城镇建成区面积 D.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4.3亿吨增加到6.6亿吨。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 )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 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D.农业竞争力强
30.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 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C.产销区距离远 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
31.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有( )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③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
④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要大力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大豆对外依存度=大豆净进口量/(大豆生产量+大豆净进口量)。下图示意2005~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2005~2020年,中国大豆( )
A.对外依存度较高 B.净进口量持续上升
C.生产量明显下降 D.对外依存度变化快
33.我国大豆进口现状能够( )
A.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B.加大耕地资源的压力
C.影响粮油生产格局 D.增强油料生产自主性
植被覆盖度是植被冠层(叶、茎、枝)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面积的百分比。广西龙脊梯田以林地、耕地为主,1993年以来该地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升,但平缓区域植被覆盖度却持续下降。下图示意该区域1993、2006及2019三个年份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推测甲、乙、丙三个年份依次是( )
A.1993、2006、2019 B.2019、2006、1993
C.2006、2019、1993 D.2019、1993、2006
35.该地各土地利用类型中,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最大的应是( )
A.林地 B.耕地 C.裸地 D.建设用地
36.坡度35°以上区域( )
A.土层变薄,植被减少 B.降水增加,植被增加
C.热量下降,植被减少 D.干扰减少,植被增加
二、综合题
37.2011年,世界粮食、能源、原料等价格大幅上涨,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粮食价格走势图。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粮食生产—消费变化图。
(1)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价格涨幅最大的粮食是________________,涨幅约为________;伴随粮食价格的上涨,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B.西欧 C.西亚 D.日本
(2)有专家认为,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是驱动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试简要说明理由。
(3)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产量不稳定 B.消费量呈上升趋势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缺口不断增大
(4)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3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柠檬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性喜温暖,不耐寒,生长季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光照,适宜栽植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缓坡地,最适宜土壤pH值是5.5~7.0。柠檬浑身是宝,富含柠檬酸等元素,可用于调制饮料菜肴、制作化妆品和药品。柠檬的消费市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欧美国家,以鲜果消费为主。
材料二重庆市潼南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低缓丘陵地形区,从2007年开始,当地政府鼓励闲置农田进行土地流转,建成大规模高标准柠檬种植基地,扶持柠檬加工企业,吸纳农民(尤其是建卡贫困户)进入种植和加工环节务农务工。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潼南区已经成为中国柠檬的核心产区。
材料三HD集团是潼南区最大的柠檬种植和加工企业,年销售柠檬超过30万吨,其中70%出口海外市场。2020年2月下旬以来,因受新冠疫情影响,HD集团外贸订单迅速收缩并大面积被取消,出口销售一落千丈,大量柠檬滞销,企业生存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1)说明潼南区成为中国柠檬核心产区的优势条件。
(2)阐述土地流转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3)针对HD集团面临的危机,请提出合理建议。
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内加尔位于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70%的人口从事农业,但粮食不能自给;花生是最重要的经济和出口作物,中国是塞内加尔第一大花生出口市场。塞内加尔属夏雨冬干型气候,森林占土地总面积的31%,可耕地约占27%。下图示意塞内加尔地理位置及地形。
(1)分析塞内加尔夏雨冬干型气候的成因。
(2)分析塞内加尔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
(3)简述该国解决粮食缺乏问题的有效途径。
(4)说明中国从塞内加尔大量进口花生给该国带来的利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1.
根据图中耕地撂荒面积可知,甘肃省的耕地撂荒面积最大,达到1500万亩,D正确。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的耕地撂荒面积均小于甘肃省。故选D。
2.
耕地的土壤生产力相对较高,耕地撂荒后,几乎不再受人们进行相应的田间管理,会导致物种入侵,B正确。土壤酸化主要受气候(如降水)、酸沉降(如酸雨)、化肥使用等导致,耕地撂荒后不会导致土壤酸化,A错。耕地撂荒后,撂荒后的土地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程度可能减轻,CD错。故选B。
我国耕地撂荒在山区较严重,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山区农村大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短缺;其次,山区地块小,难以适应机械化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不利于土地流转;另外,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收益低,促使了耕地出现撂荒。
3.C
4.D
3.
根据所学知识,非洲整体地势较高,主要以高原为主,只有西北部和南部地势较低,粮食生产条件不足,府粮食种植面积不大,故A错;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丰富,但土壤比较贫瘠,因此单产量也不高,南北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热量充足,虽然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地势海拔较高,故单产不高,沙漠气候区不适宜种植粮食,故B错;非洲经济落后,人口增长迅速,土地较贫瘠,粮食问题突出,人多,土地资源逐渐减少,矛盾突出,故C正确;由于非洲只有西北部和南部地势较低,其余沿海地势较高,且海岸线比较平滑,故港口较少,海运不发达,D答案错误。答案选择C。
4.
阅读材料,结合题意,主旨在于共筑全球粮食安全,起到全球一体化。我国人多地少,粮食本就比较紧张,守住耕地红线,扩大耕地面积,只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这是针对本国,而不是全球,故A不符合题意;开发海外基地,确保进口为主,也是针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故B不符合题意;加强安全意识,发展经济作物,这是长时间以来我国对粮食安全的方针,故C也不符合题意;只有开展国际合作,推广我国的农业技术,解决粮食非常紧张的国家或地区,才能保证全球粮食安全,故D正确。答案选择D。
非洲最占优势的地形是高原,除西北部和南部地区外,整个非洲大陆可以看作是一个高原,平均海拔为650m,低于亚洲大陆;但高原面积之广,则冠于各洲。
5.A
6.C
7.B
5.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导致我国土地流转增多,耕地集约化程度上升,A错误;部分地区因生态环境问题等导致耕地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B正确;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C正确;后备耕地资源不足,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所以选A。
6.
坚守耕地红线是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C正确;坚守耕地红线不能保障农民的基本收入,A错误;坚守耕地红线并不意味着控制城市规模,B错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不能盲目扩大耕地数量,D错误。所以选C。
7.
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禁止向耕地任意排放各种污染物;严格落实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都可以有效保护我国耕地。ACD正确。不能全面禁止化肥农药的使用,应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B错误。本题选择做法错误的,所以选B。
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多样,空间分异明显,但宜耕地面积小,总体质量不高;受人为活动强烈影响,土地垦殖率高,耕地后备资源有限。所以我们要切实保护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8.C
9.C
10.B
8.
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是因为日本经济发达却人多地少,且山地多、平原少。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日本有海外屯田的能力。日本城镇化水平高,农村人口比重小,综上,故选C。
9.
苏丹热带草原气候区面积广,湿季降水较多,水资源较充足,A项错误。苏丹位于热带,气温年较差小,B项错误。苏丹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C项正确。苏丹经济欠发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D项错误。综上,故选C。
10.
沙特阿拉伯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小,农业发展自然条件较差,不适合建设农业开发基地;俄罗斯与中国接壤,气候类型多样,地广人稀,可成为我国海外农业开发基地;泰国位于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距离较近,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可发展水稻种植业,可成为我国海外农业开发基地;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气候类型多样,且地广人稀,可成为我国海外农业开发基地。综上,故选B。
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要从日本的实际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经济发达,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狭人稠,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
11.B
12.A
13.D
11.
与我国沿海相比,新疆深居内陆,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因此合成的营养物质丰富,水稻高产,B正确;沿海盐碱地的盐碱度更高,A错误;新疆水源不充足,D错误;病虫害影响的是作物的品质,对产量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B。
12.
据材料“2020年10月新疆岳普湖县耐盐碱海水稻实验基地的海水稻正式收割”可知,新疆盐碱地能够种植海水稻,主要原因是科技的进步,作物品种的适应能力提高所致,A正确;与劳动力丰富多少无关,B错误;同样都是盐碱地种植,没有对土壤进行改良,C错误;实验能种,与政策扶持无关,D错误;故选A。
13.
我国盐碱地土地面积大,我国大力培育和推广盐碱地海水稻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水稻的产量,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D正确;不是为了提高水稻单产,受盐碱地土壤条件影响,盐碱地上的水稻单产相对较低,A错误;不是减少盐碱土地面积,而是直接利用盐碱地,因此B错误;也不是为提高水稻质量,C错误;故选D。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战措施:确保耕地资源的战地位,继续提高单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尽快制定国家粮食安全法及相关法律;建立区域平衡与协调的粮食安全体系。加强粮食主产区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和规范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立粮食生产与安全供求预警体系;放开粮食市场,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14.C
15.D
14.
据图可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较小,A错误。粮食进口量波动较大,总体下降,C正确。我国粮食进口量大,为粮食净进口国,B错误。粮食进口量虽总体下降,但进口量依然很大,粮食自给率并非逐年上升的,D错误。故选C。
15.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根本。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切实保护耕地,D正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宜大力开垦荒地,A错误。减少粮食贸易可能会导致粮食供应不足,B错误。计划供粮并不能确保我国粮食的安全,C错误。故选D。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6.C
17.D
16.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偏远山区农村土地抛荒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差距大,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土地无人耕种的现象,C正确;本质上是人口流动的结果,不是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原因,A错误;农业产量不稳定和土地退化严重没有材料提及,BD错误。故选C。
17.
能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措施有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承包使用权,使土地集中,扩大生产规模,推进农业机械化,解决土地抛荒现象,③④正确;土地分散承包不利于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种植;推广精耕细作,需要劳动力太多,不利于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①②错误。故选D。
土地抛荒的危害: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导致农村可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耕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粮食安全难以保障;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劳动力过度外流,许多乡村出现人员和人才“空洞”;引发出各种社会问题。
18.A
19.C
18.
根据材料“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分布不均衡”可知: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地区,对于粮食的需求量大但是粮食生产量少,粮食安全风险较低的地区,对于粮食的需求量小但是粮食生产量多,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为西藏和青海的省会城市,人口数量大,对于粮食的需求量大,所以在青藏高原区域内,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是粮食需求量大,A正确;在拉萨市辖区有雅鲁藏布江流经、西宁市辖区有黄河支流湟水流经,灌溉水源充足,B错误;粮食的主要用途不是当作饲料,饲料消耗量大不是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C错误;在青藏高原区域内,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位于河谷地带,热量条件相对较好,D错误。故选A。
19.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2000年以后,青藏高原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部移动,可推测西南部区域耕地减少,由材料“1985~2015年间,西藏自治区耕地呈减少态势”可知,耕地面积减少,而且青藏高原地区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热量条件差,适合耕种的土地资源不多,说明耕地资源很珍贵,不会随意抛弃,故可能是西南部区域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实施了生态退耕,C正确、B错误;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密度小,对外交通不便,人口外流少,而且材料里面没有提到人口流动情况和气候变化情况,气候是否恶化判断不出来,所以A、D错误;故选C。
在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比山地长,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长,而且河水还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是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从而形成河谷农业。如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河谷农业。
20.B
21.D
22.A
20.
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可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A错误。粮食仓储中会出现生虫、鼠咬及陈化现象,造成粮食浪费,“藏粮于地” 可以减少此类粮食浪费,B正确。粮食需求量是由市场决定的,与粮食储藏方式关系不大,C错误。两种方式都是储藏,都可以保障粮食供给,D错误。故选B。
21.
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通过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所以该战的关键是提高耕地质量,D正确。提高农业科技和实行精耕细作是“藏粮于技” ,AB错误。藏粮于地是着眼现有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不是通过扩大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产量,C错误。故选D。
22.
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治理盐碱地,发展台田可以控制地下盐分向地表土壤的迁移,治理土地盐碱化,提高土壤生产能力,A正确。种植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肥,对盐碱地治理作用不大,B错误。 轮作休耕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对治理盐碱地作用不大,C错误。扩建大棚主要用于蔬菜、瓜果生产,粮食生产不适于大棚生产,D错误。故选A。
我国保障粮食供给的战措施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藏粮于民”。
23.B
24.C
23.
读图可知,我国橡胶生产产量先增长后有所下降,我国橡胶消费量上升较多,生产和消费的差距大,自给率下降。由此可知,我国热带地区范围少,适宜种植该树范围面积小,B正确;我国橡胶生产呈现供不应求,而且橡胶产品应用范围广泛,市场需求量大,种植面积开始增长较快,说明适宜种植地区种植橡胶树热情较高,A错误;汽车、医药、食品等行业不是原料指向型工业,汽车是资金和技术密集产业,生物制药是技术指向型工业,食品工业是市场指向型工业,C错误;该作物生产供不应求,且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因此该经济作物种植效益高,D错误。故选B。
24.
结合图示分析,我国橡胶自给率下降,橡胶生产量,消费量大,因此要积极开发替代性资源产品,C正确;我国热带范围面积小,适宜种植橡胶的面积小,所以不能不断扩大橡胶的种植面积,A错误;限制橡胶原料加工发展和持续扩大从国外购买橡胶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举措不合理。BD错误。故选C。
5种指向型工业:1、原料指向工业:是指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又低廉的工业;2、市场指向性工业:是指某些产品不易运输的行业,或随时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的行业,区位多靠近销售市场;3、劳动力指向性工业:是指需占用大量劳动力并在产品成本中工资占较大份额的行业,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多选择在劳动力资源充裕和工资水平不高的地区发展;4、动力指向性工业:是指某些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能源费用占很大比重的行业,选择区位时尽量靠近廉价的能源产地;5、技术指向型工业。这种类型的工业主要指对生产技术要求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具有一定水平,并适合操作机器的工人才能上岗生产的工业。
25.B
26.A
25.
根据图表可知,与2020年相比,2021年播种面积增大,而且种植面积增减与单产下降关系不大,排除A;与2020年相比,2021年单产在下降,有可能是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单位面积产量减少,B符合题意;进口数量增加和种植结构调整并不能直接影响玉米的单产水平,排除CD。故选B。
26.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可确保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①正确。利用科技提高单产可以提高粮食单产,利于保证粮食安全,②正确。只种植单产高的作物无法满足多元的粮食种类供应,③错误。控制人口数量,不能保证粮食安全,④错误。利用国际市场大量进口粮食,增大了对外的粮食依懒性,使粮食安全性下降,⑤错误。因此①②正确,故选A。
粮食安全包括宏微观两个层次、四项内容。宏观层次的粮食安全是指同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通过一个国家的粮食获取能力来反映,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粮食生产量、粮食储备量、食物净进口量(包括国际粮食援助)。微观层次的粮食安全是指家庭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通过一个家庭的粮食获取能力来反映,主要取决于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家庭获取粮食的途径包括自家生产、市场购买、救济等。
27.D
28.A
27.
根据材料可知,综合指数越高,表示协调度越好,图中显示区域城镇化水平提高,同时耦合协调度也增大,如果城镇化水平提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则城镇化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协调度变差,A错。城镇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减少,粮食安全水平不会上升,B错。城镇化用地规模迅速扩大会导致部分耕地被占用,粮食安全水平不会上升,由此可推测,粮食安全水平上升并不会使得城镇化用地规模迅速扩大,C错。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剩余劳动力可迁入城市从事其他产业,促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所以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可促使两者耦合协调度上升,D正确。故选D。
28.
促进粮食生产产业化,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和专业化水平,解放生产力,进一步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提高,A正确。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缩小城镇建成区面积不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BC错。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一定能够保证粮食安全,不利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提高,D错。故选A。
保证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①严守耕地红线,保证耕地面积。②加大技术投入,培育良种,提高粮食单产。③改善自然条件,减轻灾害影响,保证粮食稳产。④完善交通,加大粮食的跨区域调剂。⑤增加粮食进口渠道,促进粮食进口渠道的多元化。⑥建立粮食储备。
29.C
30.C
31.D
29.
由材料“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但玉米和稻谷的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说明农业生产没有面向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C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及农业竞争力强的信息,ABD错误。故选C。
30.
由材料信息“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可知,我国粮食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主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C正确。玉米、稻谷库存量大不能体现粮食流通问题,A错误。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地区集中,B错误。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与粮食进口多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31.
由所学知识可知,为减少大豆进口,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与市场经济不相符,①错误,AC错误。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增加大豆产量,从而减少大豆进口,②正确;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可能会降低耕地质量,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大豆产量下降,不利于降低进口依存度,③错误,B错误。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④正确,②④正确,D正确。故选D。
减少大豆进口的可行性措施: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大豆的单产,提高粮食产量。
32.A
33.C
32.
读图可知,2005~2020年,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为60%~90%,对外依存度较高,A正确;净进口量呈现波动上升,在2011年和2018年呈下降趋势,B错误;净进口量呈现波动上升,对外依存度在2014年之后缓慢下降,说明中国大豆生产量有增加,C错误;对外依存度变化较慢,D错误。故选A。
33.
我国大豆进口现状是对外依存度仍较高,净进口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影响我国粮油生产格局,降低油料生产的自主性,C正确,D错误;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A错误;可能会出现大豆价格上涨,而影响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C。
大豆产需缺口扩大,对外依赖程度高,保障粮油安全的隐患增加。因此,要想方设法提高大豆自给率,增加国产大豆有效供给,以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
34.C
35.B
36.A
34.
根据材料“广西龙脊梯田以林地、耕地为主,1993年以来该地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升,但平缓区域植被覆盖度却持续下降”并结合图示可知,在坡度小于10度范围内,植被覆盖度由高到低的是丙、甲、乙,因此分别代表的年份是1993年、2006年、2019年。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5.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因此林地的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小,A错误;耕地总会有作物生长季和收获季节,作物生长季,植被覆盖度较高,作物收获季节,则植被覆盖度较低,季节变化最大,B正确;裸地通常是指没有植被覆盖的地方,因此植被覆盖度没有季节变化,C错误;建设用地指的是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各种工矿用地,没有植被覆盖,因此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也小,D错误。故选B。
36.
结合小题1推论并读图可知,坡度35°以上区域植被覆盖度在1993年到2006年是增加的,2006年到2019年是减少的,目前整体体现是植被是减少的,BD错误;减少的原因最可能是坡度大,人为干扰增加,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植被覆盖率下降;与热量变化关系不大,A正确,C错误。故选C。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它可导致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37.(1) 小麦 250美元/吨 A
(2)①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促使许多国家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替代石油资源,粮食供给减少。②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运输等费用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提高。
(3)D
(4)①保护耕地。②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③改进农业生产技术。④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⑤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1)
从三种粮食作物的价格曲线可以看出,小麦涨幅最大,大约为250美元/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粮食短缺,且经济水平较低,粮食价格上涨对其影响较大。
(2)
石油价格上涨将会导致运输等费用上涨,同时促使许多国家采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从而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3)
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稳定,消费量呈上升趋势,消费大于生产,生产不能满足消费,但2004年之后,缺口较之前减少。
(4)
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可从保护耕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考虑。
38.(1)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水分条件适宜柠檬生长;位于四川盆地低缓丘陵区,地形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紫色土肥沃,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合柠檬生长;当地政府支持;柠檬用途多,销售到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广阔。
(2)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优势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利于技术推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和收入,加快脱贫致富;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经济水平。
(3)培育国内市场;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提高生产技术,促进柠檬产品深加工,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土地流转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农产品滞销后的解决策等相关知识。综合考查农业生产发展方向。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由材料“柠檬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性喜温暖,不耐寒,生长季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光照,适宜栽植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缓坡地,最适宜土壤pH值是5.5~7.0”可知,柠檬性喜温暖,不耐寒,潼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热量、水分条件适宜;柠檬适宜栽植于排水良好的缓坡地,潼南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低缓丘陵,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柠檬生长最适宜土壤pH值是5.5~7.0,四川盆地土壤为紫色土,呈酸性;当地政府鼓励闲置农田土地流转,体现柠檬在当地生产有政府支持;由材料“柠檬浑身是宝,富含柠檬酸等元素,可用于调制饮料菜肴、制作化妆品和药品”可知,柠檬用途多,主要销售到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广阔。
(2)
结合材料“地政府鼓励闲置农田进行土地流转,建成大规模高标准柠檬种植基地”可知,土地流转将撂荒地变成有价值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HD集团是潼南区最大的柠檬种植和加工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农民(尤其是建卡贫困户)进入种植和加工环节务农务工”,增加就业,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增加当地税收。
(3)
由材料可知,柠檬的主要消费市场是东南亚和欧美,但国外疫情严重造成产品滞销,可以开拓国内市场;因为疫情,可以采取无接触模式销售,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提高销量;新鲜柠檬保存时间短,可延长产业链,延长产品保质期,进而延长销售时间,提高销量。
39.(1)夏季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来自大陆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较少。
(2)耕地面积占比较小;旱涝灾害较大;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业技术落后;经济作物占比较大。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国际合作,发展科技,提高粮食单产。
(4)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种植花生技术提高,提高产量;增加税收,加快基础设施完善等。
本题以塞内加尔为材料,涉及气候成因、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出口花生带来的利益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夏雨冬干型气候的成因,主要从该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分布状况去考虑,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及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降水年际变化大;东部地势较高,对东北信风有阻挡作用,同时东北信风下沉气流,也会加重冬季的干燥。
(2)
塞内加尔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应从自然和经济两方面去考虑。从自然条件考虑,耕地占比较小,可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小;降水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对耕作业影响大。从经济条件考虑,该国经济、技术落后,可推知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劳动力生产率较低;从花生是其主要经济作物,可推知经济作物占比加大,影响粮食播种面积。
(3)
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一般立足于四个方面,一是增加耕地面积,二是控制人口数量,三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四是发展科技。对该国而言,由于地势较低,经济作物占比大,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对非洲各国而言,人口增长较快,通过控制人口数量,可缓解粮食供应状况;该国经济欠发达,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农业科技,也可获取更多的粮食。
(4)
花生为该国优势产品,我国从该国大量进口花生,可解决更多的农民就业,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促进种植花生技术提高;花生种植规模扩大,可增加税收,从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