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5 22: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 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批注。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1. 揣摩理解诗歌中的精彩语句,学会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同时展示黄河图片。)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看了视频你有怎样的感受,说一说?激昂/惊心动魄
【背景介绍】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周恩来代表党向全国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号召。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3月份,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整体感知
1. 首先,由老师来朗诵一下这首诗歌,请同学们注意聆听,并体会老师的朗读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师配乐诗朗诵)
【预设】读起来应该是激情澎湃、气势雄浑的。
2.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要求: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设计说明】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配乐,学生齐读。
(设计说明:本文既是歌,又是诗,且内容汹涌澎湃,非常诗歌朗读。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声情并茂,培养语感。教师先范读旨在朗读前进行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并示范。)
三、选点读析
1. 本文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的意思是?(颂:歌颂、赞扬)
2. 我们读完诗歌会发现,本文分为两节,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为什么要将他们分开?(提示:关注批注部分)
【明确】朗诵词部分点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歌词部分则开始“颂”黄河!
3. 那么在开头点题之后,作者却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4. 那么诗人笔下“望”见的黄河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出相应语句,并在边上做上批注。【教师带读】“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澎湃形容波浪因为互相撞击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惊涛中的“惊”字生动的描绘了观者被滚滚黄河水剧烈翻涌,水声震天的景象,深深震慑的情景,更强调力度有一种拔地而起的力量,万丈狂澜中“万丈”,形容水浪之高,狂来形容水量之大,写出了黄河之水,汪洋恣肆,不受拘束的狂放感,都向我们展现了黄河气势恢宏,所向披靡,无往不利的形象,在这样的形象背后,表达了诗人对黄河豪壮气势的赞美。(ppt展示)
【学生自读】方法点拨:词意——黄河特点——诗人情感
【小结】同学们通过批注的方式从多角度品析了作者的语言,感受了作者所望见的黄河。请同学们齐读这一部分,注意重音、停顿,读出这种雄壮。
(设计说明:指导学生借助批注的方式感受诗人情感)
5. 作者全方位向我们展示了黄河之貌,紧跟着开始赞颂黄河。作者从哪些方面赞颂黄河?诗人的情感有没有发生变化?
【追问】在赞颂黄河时,反复出现了一句歌词?( “啊!黄河! ”)它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追问】在赞颂黄河时,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比喻)为什么选用这三个喻体呢?
(教师点拔:出现三次,由实到虚。试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思考)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展开联想和思考,并在具体诗句边上做上批注。
【明确】共3处:
第一处: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依恋之情
第二处: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自然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预防,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崇敬之情
第三处:歌颂黄河流域之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他学习的誓言。——赞颂之情
朗读:注意重音、节奏、气魄(感叹号)
【小结】同学们从作者的语言中展开思考和联想,读出了黄河对于中华儿女的重要意义。请同学们齐诵诗歌。
(设计说明:通过把握三个喻体的特点,层层品读诗人对于黄河的情感变化)
四、主旨探究
1. 诗人通过“歌词”部分已经充分描绘了黄河的形象,抒发了内心的情感,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朗诵词部分呢?
【提示】关注“朋友”“我们”
【明确】称读者为 “朋友”,一下子拉近了读者和作品之间的距离,将读者带
入整个 黄河颂 特定的情境中去聆听和思考。两个 “我们”隐含的意思是:作者在 “歌词”部分所发出的赞美和呼吁,跟每一个读者都息息相关,学习并继承黄河所具有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是对每一个读者甚至,每一个中国人的期许。作者不仅要赞颂黄河,更为了感召和激励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成为拥有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的中国人。
【小结】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配乐,朗诵全诗!)
(设计说明:勾连前后文,以整体的眼光品读诗人的情感变化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呢?(情感、手法)
六、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 主体 →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七、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并在练习本上完成批注。
2. 练习部分P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