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5 22:3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回忆我的母亲》课堂实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回忆我的母亲》
环节一:默读课文,理解词义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文中的“不辍劳作”就是没有停止劳作的意思,
环节二:了解作者,明确核心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作者《朱德》,请大家一起来圈画书下注释。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依次思考以下问题:一、在2-8段中,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些往事?这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二、文章写了我的哪些人生经历。三、我的这些经历与前文第28段中回忆母亲往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四、在第9~13段中,作者叙述了母亲的哪些往事?这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五、通过这些质朴平实的语言,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环节三:讲解标题
阅读标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点题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引出对母亲的回忆。第二段至第13段,回忆了母亲的事例,以及我的人生经历。第14段至第17段,作者在回忆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情感。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第一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第一段交代了写作背景,母亲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以及自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请同学们把“很多事情”和“值得我永远回忆”圈一圈,先思考后文写了哪些事。首先我们来看文章第2段至第8段,第二段交代了我小的时候家境贫穷,生活艰苦,请同学们阅读第三、四、五段,思考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些往事?这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
在第3段中,作者回忆了母亲生养孩子的事例,第4段写了母亲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这些事,表现了母亲是个好劳动。课文第5段第一句,母亲这样的整日劳碌着,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母亲的勤劳,这样即使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整日劳碌,经过母亲每日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的状态。
从“母亲这样的整日劳碌着”,“我一到农忙便整日的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些叙述中也能够读出母亲承担着家庭的重担,母亲具有勤劳的品格。那么,我们把3、4、5三段连起来,就可以读出作者聚焦母亲在家庭中承担的生活重负,及他是个劳动的好手,回忆了相关的事例,表现了母亲的勤劳。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第6段,思考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些往事?这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
在第6段中,作者回忆了母亲用桐子榨油来点灯,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做成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丰年时亲手仿现做衣服的事例。虽然佃户家庭的生活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这类地主妇人家看也不看的饭时,母亲却能做的是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这些句子阅读时同学们要抓住“可是”、“却”这两个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重点关注转折之后的内容,来真正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是母亲聪明能干。
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第7段,思考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些往事,这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在这一段中我们读出这样的信息,母亲每天都第一个起身,任劳任怨,以及在,大家庭中和睦相处,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穷亲戚,这些事情都表现了母亲具有勤劳、宽厚、仁慈的品格,以及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8段这部分内容。
作者先回忆了发生在庚子年前后的天灾人祸,天灾是指四川连年旱灾,人祸是指官兵凶杀毒打和地主欺压佃户。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更多的困难指连年旱灾,饥饿蜕变,被逼搬家,被迫分离,作者连用两个悲惨来形容当时的境况,道出了当时面临的困难程度之深。在这样的悲惨情况下,母亲是怎么表现的?我们可以圈划出母亲的表现。
母亲没有灰心,他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如果在这事前面和母亲前面要加入一组关联词,该怎么加?母亲没有灰心,说明他并没有被重重困难吓到,他身上闪耀着坚毅的光辉。因此我们填入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填入关联词后的这组句子。“虽然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但是母亲没有灰心,他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我们发现面对人手少了,囿于天灾,庄稼没收成等最悲惨的遭遇,母亲没有灰心,从中我们越发能感受到母亲坚毅、爱憎分明的可贵品格。
我们对第2段至第8段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课文第2段至第8段记叙了母亲的许多事例,这些事看似都是平凡小事,实则非常典型,表现了母亲勤劳、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毅等可贵品质。刚才我们梳理了作者回忆母亲的一些往事,感受到了作者母亲的可贵品格。除此之外,我们注意到作者在文中还写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请同学们圈划相关语句,思考课文中写了我的哪些人生经历。
写了我儿时劳动的经历,我看着母亲整日劳碌,便主动帮母亲分担家务耕种任务。
写我的读书求学经历。
先写了我的办学经历。那时新旧思想冲突的很厉害,我想在家乡宣扬科学民主的思想,遭到了守旧豪绅的反对。在遭到反对的情形下,我决心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下注释,同盟会是1905年由孙中山倡导成立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可见尽管受到守旧派强烈的阻挠,我还是没有妥协,坚定地走上革命的道路。
我们再看第12段,中国革命必须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段写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的经历,那么我的这些经历与前文回忆母亲往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不妨关注这些句子。
第5段,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的在旁边帮他的忙,其中很自然说明幼年时我潜意识里就热爱劳动,我热爱劳动的意识与承担生活重负,与作为一名劳动好手的母亲是密不可分的。再看第7段最后一句,“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强调“至今”、“还”说明母亲待人的宽厚仁慈,深深影响着我待人处事的意识。
再看第8段最后一句,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幼时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便是我后来革命志向的萌芽。母亲的思想与我志向的确立有着紧密联系。
我们来小结一下,课文写了我儿时的劳动经历,求学经历、办学经历、办学受挫后投奔革命的经历,以及加入中国共产党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的经历的,从中我们可以读出母亲对我热爱劳动,待人处事以及志向的确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这样说,我后来的人生经历与母亲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第9至第13段,思考作者叙述了母亲的哪些往事,这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
在第9段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乡间豪绅地主欺压佃农,衙门差异横蛮的情形,母亲节衣缩食,东挪西借,支持作者读书求学。
请同学们关注第10段最后一句话,母亲也遭到守旧豪生反对的我许多未免母亲支持我参加革命,足见她深明大义。
再来看第11段,1919年,当我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把母亲接出来后,母亲还是选择回家继续劳作,直到生命的尽头。由此可见,母亲不想给投身革命的我增添负担,他默默地支持着我的革命事业。
接下来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第12段时要注意该段提到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大革命失败后,二是抗战以后。大革命失败后,在和我完全失去联系的背景下,母亲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凸显出,母亲不畏困难的坚强,也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我们再来看看抗战以后,再和我恢复通信取得联系的背景下,作为平凡的中国劳动人民的意愿,对于革命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他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他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连用两个知道和一个期望,表现出母亲支持革命的态度,以及他对革命道路困难重重的理解,“依然”则是在强调母亲保有勤劳简朴的品格。母亲用辛勤劳作的实际行动诠释他对革命的支持。
在第12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时期,尽管聚少离多,母亲都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这是她对革命事业的实际支持。我们来小结一下第9~13段,叙述了母亲支持我读书求学,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过着勤苦农妇生活的势力,表现了我的母亲深明大义,支持革命。我的人生经历与母亲的影响、支持密不可分,母亲的影响与支持鼓舞着我确立革命志向,使我有机会走上反抗压迫的革命道路,有机会为劳苦大众争取光明的美好的未来。
回到第一段,课文开篇第一段说,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值得”一词也说明母亲的影响支持对我有着深远的意义。正因如此,我对母亲充满感激之情。
课文第14段和第15段都用了,“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这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作者的感激之情。“她教给我”后面的内容,就是我感谢母亲的原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这两段是在前文具体叙事基础上的抒情议论,大家不妨用“朱德之所以感谢母亲,是因为……”这样的格式来重新组织语言。
朱德之所以感谢母亲,是因为母亲勤劳吃苦,聪明能干,教会他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是他具有热爱劳动的意识,养成勤劳的习惯,让他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朱德之所以感谢母亲,是因为母亲于勤劳中教给他生产知识,传递出朴素的阶级意识,支持他投身革命事业,促使他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作者反复说“我应该感谢母亲”,可见他对母亲深沉的爱,也呼应了第一段“我爱我母亲”。所以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作者感到很悲痛。随着回忆的铺陈,作者的悲痛之情再度涌起。
我们再来看第16段,我将永不能再见他一面了,一个“永”字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这句话道出了作者对母亲逝去的悲痛与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愧疚之情。
那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仅仅只有这些吗?请同学们继续关注文章第16段的后三句话,作者继而用设问和“一定”一词来抒发自己,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他把对母亲的感激化作前进的动力,他更加坚定了革命志向,更加坚定了尽忠于中华民族、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从报答母亲的方式可以看出,作者把对母亲的感情和对中华民族对全体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深情融在一起。
本段最后一句很好的回应了课文第8段最后一句。
环节四:学习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来回顾这节课的阅读路径。首先我们梳理了作者回忆母亲的具体事例,从中读出母亲勤劳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毅以及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的品质。接着我们梳理了作者的人生经历,无论是作者儿时的劳动经历,求学经历,以及后来的办学经历,办学受挫后投奔革命的经历,和加入中国共产党健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的经历,都与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而后我们又梳理了第9~13段中作者叙述母亲的往事,感受到作者母亲的深明大义和对儿子的默默支持。最后通过品味语言,关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理解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愧疚之情,以及要以尽忠于、民族、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环节五: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第7课。第5题,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